返回五龙潭
首页  > 山东  > 济南  > 天桥区   »  五龙潭景点介绍

五龙潭

五龙潭
五龙潭(Five Dragons Pool),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在天下第一泉景区五龙潭公园内,也叫乌龙潭、龙居泉,,是济南三大泉群的主要泉眼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五龙潭历史悠久,据《水经注》记载,北魏以前就有这片水,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传,五龙潭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则应,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自此便改称五龙潭。五龙潭公园内,散布着形态各异的26处古名泉,构成济南四大泉群的五龙潭泉群。环绕诸多泉池,形成了庞大的五龙潭泉系并成为济南四大著名泉群 中水质最好的泉群。
中文名称
五龙潭
外文名称
Five Dragons Pool
地理位置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筐市街18号
占地面积
5.44公顷
开放时间
4月10日-10月9日:7:00-19:00;10月10日-次年4月9日:7:00-18: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成人票5元;学生票2.5元
著名景点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秦琼庙、古温泉、回马泉等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简介

五龙潭也是济南一大奇迹,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泺源桥北,因内有五龙潭而得名。五龙潭居公园中部。据《水经注》记载,北魏以前就有这片水,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传,五龙潭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则应,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自此便改称五龙潭。五龙潭公园内,散布着形态各异的26处古名泉,构成济南四大泉群的五龙潭泉群。环绕诸多泉池,形成了庞大的五龙潭泉系并成为济南四大著名泉群中水质最好的泉群。游览最佳时节为四月和十月,四月公园内百花竞放,满园春色。公园内设有潭西茶社,这里是品茶赏泉的最佳去处。古温泉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因泉水温度较高,且历史悠久而得名。隆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而泉中却热气蒸腾。清代泉旁曾建有漪园,后荒废。泉南侧有一座二层小楼,是早期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所在地。悬清泉又名贤清泉,位于五龙潭北侧。泉池深2.4米,呈不规则状,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杨柳垂荫,景色怡人。清人沈廷芳在《贤清园记略》中写道: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焉者也。清代悬清泉畔曾建有一处别致的水景园--朗园。现朗园已废,人们在其旧址上修建了揽泓榭,景色亦佳。天镜泉又名江家池,位于五龙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云倒映水面如天垂镜,故名。清道光《济南府志》中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势甚好。池内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很是好看。七十三泉在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汇入五龙潭。七十三泉的出现尚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著名学者桂馥命人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孰料在挖地基时,竟挖出一个泉眼,泉水汨汨喷涌,水势甚佳。桂馥大喜,大宴宾客,请众人为此泉起名。众人七嘴八舌,所起的名字都不甚理想。最后桂馥灵机一动,为此泉起名为七十三泉,众人无不称妙。桂馥还赋诗一首: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

历史

五龙潭,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泺源桥北,南临趵突泉,北接大明湖。潭周名泉众多,形成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内有泉池27处。其中11处被评为济南72名泉,分别是:五龙潭、天镜泉、玉泉、月牙泉、濂泉、东蜜脂泉、贤清泉、官家池、古温泉、回马泉、虬溪。五龙潭北魏时水域颇大,为大明湖之一隅,称“净池”。宋称“四望湖”。元时水面缩小。潭周历代多有建筑,北魏有“大明寺”,“客亭”。唐时建秦琼祠堂,相传秦琼显赫后,在此建府第,遂有秦琼府第之称。元初潭侧建“凝碧宫”,明末建有霖雨亭,清初有“鲛人馆”、“我忆园”。乾隆时又建“潭西精舍”。公园的建园风格兼具南北造园之精华,是以潭池溪港等景观构成,质朴野逸为特点的园林水景园,此水域风景秀丽、锦鱼嬉戏,素有“夹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誉,风景幽雅独 具特色。秦琼故宅碑立于五龙潭。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县大槐树庄人,约生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卒于唐贞观12年(公元638年)。唐时,隋术宗征战,累立战功,官到左武卫大将军,封为胡国公,死后陪葬昭陵。相传,秦琼显赫后,在五龙潭侧建府第,后人就地建祠,并存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解放后,1979年定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把五龙潭说成是秦琼故宅始见于元朝,桂馥《潭西精舍记》沿用了这一说法。碑载:“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一旦为神物夺去”古历亭旧址,位于五龙潭西,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西展馆南。古历亭,即日历下亭,因为对历山(千佛山古称历山)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泺水北为大明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 据殛于钦《齐乘》记载,净池就是五龙潭。由史实可见,北魏时时历下亭即《水经注》中所说的客亭,是官家为迎宾接诏所建。唐朝诗人杜甫即于此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自此已有古亭之称。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齐州改为临淄郡,所以当时也称此亭为临淄亭,唐末,历下亭随着古大明湖的消失而顷圮。

传说

五龙潭与隋末唐初的山东英雄秦琼的传说有关,传说秦琼的宅第在一次豪雨之后下陷,就是今天的五龙潭,据说以前潭边还立有“秦琼故居”的碑石,大概也是好事者为之的了。五龙潭又名净池、乌龙潭、龙居泉,古时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相传昔日五龙潭颇有灵性,每逢大旱,在潭边祈雨必灵。故元朝初年,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清代训诂学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记》中写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

形成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八》)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桂馥在《潭西精舍记》中说:“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潭之名始见于于钦《齐乘》。”(《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二》)以上记载,仅是传说,不足为信。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记载,这个地方当时称“净池”。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九》载,宋代,这里又称“四望湖”。又据今秦氏后裔考证,五龙潭处并没有建秦琼府第,只有地方先贤所建的唐胡国公秦琼祠堂,并且也不属五龙潭(1987年10月)秦家所有。该潭的形成,应是地质变化的缘故。根据钻探得知,这里地底上层,是21.5米厚的第四纪粘土层,其下是40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下面是奥陶纪灰岩。由于石灰岩长期被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洞。日久溶洞愈大,在重力作用下,上层粘土和闪长岩塌陷,形成深潭。

特色

此潭,景色极佳,碧波荡漾,澄澈如镜,水木明瑟,锦鱼戏游。傍晚,月轮初升,倒影入潭,曲栏画桥随波晃动,宛若仙境。每当雨后新晴之时,潭水湛蓝,藓苔靛青,杂树成荫,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世称“苍生霖雨”,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由于景色佳丽,潭周历代多有建筑。北魏时有“客亭”(唐代时称“历下亭”,唐天宝四年杜甫与李邕宴饮历下亭,即此),其后有“水帘寨”的称谓。元时又建五龙庙,明清两代扩建,改名为“龙祥观”,先后由道士与和尚住持。明清时期,又先后建起了灵雨亭(亦称霖雨亭)、鲛人馆、杖影阁、倚杖桥、谈助亭、画壁、水槛等,其中最有名的为著名学者、戏剧作家桂馥辟建的“潭西精舍”。因年久失修,后来馆舍亭阁大都倾圮。1965年,在五龙潭西侧“潭西精舍”旧址建起潭西阁(1994年改称名士阁)和展厅、游廊。经多次整修,景色胜过当年。潭池以自然石驳岸。岸边,翠柳如云,碧丝蘸波。潭北潭东,叠有假山,山上植松柏,悬崖垂青条,丛木隐一小亭,取《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的意思,取名为“渊默亭”,暗括“龙”字。游人在亭中可赏看龙潭秀色。名士阁为二层,于上俯瞰,正得鱼趣,称“龙潭观鱼”,为泉城一大胜赏。

泉群

五龙潭泉群,位于泺源桥以北,护城河西侧。1985年将这里辟建为五龙潭公园。该泉群共有泉池29处:五龙潭(原称灰湾泉)、天镜泉(江家池)、七十三泉、潭西泉、古温泉(原称温泉)、悬清泉(贤清泉)、净池、醴泉、洗心泉、回马泉、静水泉、濂泉,西蜜脂泉、东蜜脂泉、月牙泉、青泉、官家池、赤泉、玉泉、井泉、泺溪泉、虬溪泉、金泉、裕宏泉、东流泉、北洗钵泉、显明池、睛明泉、聪耳泉。其中,金《名泉碑》著录的有5处:东蜜脂泉、西蜜脂泉、五龙潭、古温泉、悬清泉。清《七十二泉记》著录的1处:天镜泉。该泉群流量在城区四大泉群中位居第三。1959~1977年统计,平均涌量每日为3.29万立方米,最大8.81万立方米,最小0.14万立方米。其中1973~1977年调查,平均每日涌量1.39万立方米,最大314万立方米。泉水经生产渠,流入西泺河,最后注入小清河。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金《名泉碑》著录,称灰湾泉。位于泺源桥北,东距护城河西岸百余米处。潭池石砌,南北长方规整形式。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余,潭池溢水标高25.80米,常年涌水,久旱不涸,涌水量8600~43000立方米/日,居本泉群诸泉之首。相传,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天镜泉:在五龙潭公园南门内西侧。清郝植恭以“天镜泉”列入《七十二泉记》。泉池长14.5米,宽13.6米,深1.4米,是五龙潭泉群中的第二大泉。最大涌水量15500立方米/日。盛水期水势很好,清澈见底,游鱼上下似在琉璃池中,日月星云倒映水内如天垂镜,故名“天镜泉”。明朝江浚(历城人,正德十四年举人,官至陕西按察副使)六世祖江湖(枣强人),来济南定居在泉边,其后便俗称“江家池”。明万历年间,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张鹤鸣(曾任历城知县)以水面如镜,改名为“天镜泉”。但人们仍俗称之为江家池。明刘敕《历乘》载:“天镜泉……昔名江家池,张元平(即张鹤鸣)观察改为‘天镜’,其泉清澈可 爱。”清道光《济南府志》又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须眉。”此 泉很少干涸,串串水泡从池底冒出,于水面炸裂,织成漂亮的波纹,池内青藻浮动,鱼如穿梭,上下荡游。池里的鱼多是由人买来放在里面放生的,故也有人叫“放生池”。解放前夕,社会混乱,鱼量大大减少。1956年后,池里的鱼被放进趵突泉公园内的金线泉和螺丝泉中。潭西泉:池北岸原有一酒楼,探于水中,称“汇泉楼”,楼东侧也有一水池。该酒楼有一名菜称“烹制活鲤”。酒楼主人将买来的鲤鱼放在池中,圈养起来,顾客可任选中意的鲤鱼,厨师便当即捞起,就地去鳞下锅,鲜美可口。七十三泉:在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水从石隙流出,汇入五龙潭内。此泉的出现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学者桂馥和他的朋友集资,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作为四方文人聚会咏诗下榻之处。建精舍挖地槽时掘出一个泉子,水势甚佳,汩汩喷涌,犹如冰壶。桂馥甚喜,便大宴宾客,为泉起名。众说纷纭,有以形命名的,有以色命名的,有以味命名的……难以决定,桂馥便索性命名为“七十三泉”,并作诗道:“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同时代人吴友松作《七十三泉记》刻于石上(该石已没,文收清阮元《小沧浪笔谈》)。新泉的出现,使精舍大为增色。为了增加水流的气势,精舍主人又将南侧天镜泉的水引来与七十三泉相汇。泉水绕屋穿廊,流入五龙潭,于是潭西精舍便成了著名的水景园,游人远远就能听到汩汩的流水声。如今精舍早已倾圮,在其旧址上又建起了园中园,1985年辟为武中奇书法展览馆,七十三泉就在展览馆的南侧。潭西泉:在名士阁南侧,因位于五龙潭西而得名。为一长方水池,西临“得月亭”,南与天镜泉、七十三泉相汇,流经东侧的石构曲桥注入五龙潭。雨丰季节,水势甚佳,由圆穴中涌出,向四面漾出涟漪,浪花飞溅,堪称奇观。古温泉·洗心泉·静水泉:古温泉,在中共山东省早期领导机关旧址北侧,池北立一玲珑秀石。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名曰“温泉”。因历史悠久,今人习惯上称古温泉。泉水恒温18℃左右。隆冬季节,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此处却热气蒸腾,故名。泉水由暗道流入月牙泉。过去,这里是东流水街,故此泉在古代又被称为“东流水泉”。历代沿泉多有建筑。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一所庭园,名漪园,当地居民称其为张家园。当时的大诗人王渔洋(王士祯)曾作《游漪园记》一文,对这一带的优美景色做了细致的描述。院东的二层小楼即为早期(1925~1927年)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院内还有两个泉子,即静水泉、洗心泉。两泉毗邻,仅有一墙相隔,水势颇好。1964年和1968年,先后与古温泉合为一体。1985年建五龙潭公园,又将古温泉水面扩大,上建水廊、双亭,构成公园内主要景观。悬清泉:位于五龙潭北。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亦著录,称贤清泉。泉池深24米,呈不规则形式,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荇藻漂浮,杨柳垂荫。此泉俗名“三娘子湾”;后归李家所有,故亦名“李家池子”。该泉水势很好,清按察使沈延芳在《贤清园记略》中说:“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者也。”据清代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载,明代陈文学曾在此处建“伊人馆”,后易主,先后改称“贤清园”、“罗家园”,清乾嘉时期的学者、历城人周永年之子周振甲又改名为“朗园”。朗园是利用悬清泉建成的一所水景园,景色怡人。朗园早已湮没,清泉仍在。1986年于朗园旧址建“揽泓榭”,榭临悬清泉,内设茶座,游人可于此品茗、观景、赏泉、怀古。醴泉:在天镜泉西,江家池街路西“醴泉居”酱菜园内。泉池为长方形,长2.6米,宽1.9米,深1.8米,池南岸镶有“醴泉”二字石刻。水由暗溪流进七十三泉内,尔后汇入五龙潭。泉内,解放前曾蓄养一条长约1米,粗如碗口一样的大鲤鱼,鱼鳃上有一铁环,是鱼主人做的标记。酱园以醴泉为名,并且以鲤鱼作为本酱园的产品商标。据志书记载和1983年实地调查得知,济南地区还有两泉亦称“醴泉”,并均早于本处醴泉而见之于著录:一在章丘与邹平交界处的长白山黉堂岭,一在历城仲宫康王山;前者名列金代《名泉碑》,后者为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所载。因同名,今人也有的把此江家池街的醴泉误认为历史上的七十二名泉了。月牙泉:在古温泉东。民初《续修历城县志》有载。清人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记载说:“月牙泉,在西门外北巷中,形似初月,故名。水极清澈。有王氏宅临泉,隔一墙,内有巨池,蓄红鱼数十头,长几尺余,粗如巨桶,不知养自何年。”后来王氏宅湮没。解放后该泉遗留在东流水街南段,呈不规则形式。1964年,水面扩大,并用自然石驳岸,水中又叠山石,四周植以垂柳,游人可于树荫下乘凉赏泉。回马泉·净池·玉泉:回马泉,在五龙潭东南20米,南岸石壁上嵌“回马泉”刻石。该泉水势尚好,串串水泡,如泄珠玑。北岸处也有一泉,名“净池”。1986年建五龙潭公园时,将两泉连在一起,扩大水面,称“余乐池”,并于水中蓄锦鱼,建水榭,榭名“鱼乐”,取鱼乐我乐之意。净池北面,五龙潭的东南侧为“玉泉”,自然石叠砌,水从洞穴中涌出。经化验,该泉为优质矿泉水,常有附近居民至此汲水烹茶。三泉汇入小溪流向北去。泉出石下,水漫石上,饶有趣味。小溪北端,水面渐宽成池。池内荷花艳开,锦鱼戏游。池上曲桥卧波,桥上设有坐栏,游人凭栏赏看,称“曲池观鱼”。濂泉:在五龙潭公园西北隅,池中立一小亭,名叫“寒玉亭”。亭接水廊,廊接“濂轩”。沿廊修竹郁森,巧石秀立,临轩花木葱茏。裕宏泉 在濂泉东南侧,块石砌岸,呈“l”形。聪耳泉 在裕宏泉南,椭圆形。俗名耳朵泉,1994年市建委组织泉水调查时拟名。官家池:在裕宏泉东,自然石驳岸,不规则形式。睛明泉:在官家池北。原无名,1994年市建委调查时拟名。石砌方池,水势尚好。显明池 又名仙灵池,在五龙潭北,自然石砌岸。青泉:又名琼泉,在名士阁西侧,石砌长方池,四角植柳。井泉:在青泉北,圆井形。赤泉:在江家池街7号院内,碎石叠砌池壁。金泉:在江家池街9号院内,为井形砖砌泉池。1993年填埋,上建小房。西蜜脂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在共青团路45号院内,块石砌垒,中有小桥隔为两半。东蜜脂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在五龙潭公园南门内东侧的小院西墙处。东流泉:在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旧址西,石砌长方池。北洗钵泉 在古温泉北,石砌方池,上饰石栏。虬溪泉 在月牙泉东北侧,自然石驳岸,不规则形式。水势甚盛,流入西护城河内。泺溪泉:在月牙泉东南,西护城河西侧岸下,自然石驳岸,不规则形式。

特产

阿胶酒:阿胶因产于原东阿县城(现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它以专用黑驴皮与当地得天独厚的天然水质——狼溪河水熬制而成,已有两千年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将阿胶称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龙山小米:章丘市名产“龙山小米”,在历史上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相传自有“龙山文化”以来就有“龙山小米”。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向皇帝进贡.“龙山小米”的营养很丰富,据化验,它含脂肪5.26%,比其它小米高2%;含蛋白质10%;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的含量也超过其它小米。因此,人们把它作为敬养老人、哺育幼儿、滋补身体的佳品。“龙山小米”集中产于龙山村周围十里内,全都是旱田春播,不浇水,不施化肥,多用农家肥和饼肥,是一种无公害食品。明水白莲藕:明水白莲藕产于明水百脉泉头,花洁白如玉,藕质地细腻,块大脆甜,嚼后无渣,是宴席上的佳菜,莲子既可上席,又可入药,有清淤理气之功能。十年动乱期间,白莲藕濒临绝产,现已发展到500多亩,亩产5000斤以上。明水香稻:明水香稻产于明水镇砚池村附近百脉泉水的泉头,已有2000年的历史,从明朝开始就作为贡米向皇帝进献.以浓郁的香味而闻名中外,有诗为证“一处开花满坡芳,一家煮饭四邻香”。1959年,明水香稻参加了在印度举行的国际香稻品种展览,各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明水香稻为最好,其次是美国、日本和印度。

新闻

济南五龙潭神秘塌陷,水下秦琼府屡被证实《齐鲁晚报》报道: 2004年10月29日凌晨3时左右,位于济南市西门路附近著名的五龙潭公园内,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名泉五龙潭突然塌陷,塌陷处裂开了一条长达六米左右、宽半米的大口子。记者在现场看到,塌陷处在潭中央,水中的大裂口周围聚集了大量的游鱼,望着深幽幽的裂口,的确给人一种可怖的感觉。由于五龙潭深不可测,从来没有人知道水有多深,也没有人敢下水去,更不敢派遣专业潜水队员进入水中裂口去探察,而重要的一点就是流传于五龙潭上千年之久的骇人传闻,更加令这次塌陷扑朔迷离。在现场许多闻讯赶来的老济南市民都不约而同的说起了这个令人可怖的千年传闻,并且与历史非常吻合,而自古关于此潭的“天尤怒,潭自危”这六个字似乎正被逐渐验证着。记者在现场见到了凌晨塌陷时的在场人,在五龙潭东南侧开茶社的茶社经理陈允宪。陈经理向记者讲述了当时那令他恐惧的一幕:28日晚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景象发生,天空很晴朗,夜空中繁星流动,没有乌云,他与公园值班人员聊天到挺晚,然后回到他的茶社洗漱上床睡觉。睡到下半夜,不知道被什么惊醒了,当时并不知道时间,醒了后他感到外面的天色异常红润,突然听到潭水中央处传来奇怪的声音,好像是什么东西往外涌动,又象是水泡在上涌,声音很诡异。突然潭中一声巨响,接着他感觉好似地震一样,连房屋都震动了一下,然后便再没有动静。由于过度害怕,他不敢出去查看,在床上一直呆到天亮,清晨后,他来到潭边,发现偌大的潭子潭中央凹陷了20多平方,而更怪异的事是,8点左右,他再来看,凹陷处竟然裂开一个大口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大量游鱼聚集在裂口处,仿佛是在等待什么,随后鱼越聚越多,好象整个潭中的鱼都来这里,在裂口处游动,不肯散去……他大惊之下急忙报告了公园办公室。记者站在潭边看着塌陷处的大裂口,在深深的水中诡秘而深邃,使人感到寒意。五龙潭这个千古之泉自古就没有干枯过,不管济南如何大旱,水深不见底,没有人能知道里面的情况,而更令人感到神秘的是流传在济南关于此潭的千年传闻。事情还要追溯到唐朝玄宗李隆基时期,五龙潭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当时这里是唐朝名将秦琼的府邸,还没有五龙潭。由于秦琼是唐开国名将,祖籍济南人,与程咬金、罗士信都是唐初的英雄。他在贞观年间去世后,他的儿子一直居住于此。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末期,由于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无度,朝政荒废,政体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秦琼之子由于正直不阿,看不惯,便和一些仁人志士聚集在府里痛斥朝廷的腐败与奸臣的恶毒,结果被小人告发,玄宗闻言大怒,派人来济南缉拿秦琼之子,并将秦府抄家。朝廷官兵刚来济南快到秦府时候,突然电闪雷鸣,有人见五条金龙闪现空中,随即秦府整体塌陷,塌陷处形成大坑,大量水冒出,形成了今天的五龙潭。自此秦府便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而关于此潭的传说更是很多,史书记载,曾有水性好的人进入潭中,游入很深,发现一处府院,上写“秦琼府”,里面用具齐全,有人居住。明代还有人在潭边见秦琼显灵,等等传闻自古很多。而据历史明确记载,每逢乱世与人心向恶的时代,此潭便会发生异相,次经过明确考证的记载,一是清末1908年,此潭在深夜突然沸腾,随即有一处唐代府院浮现,这在《山东志》中有明确记录,还有一次是1938年,一夜之间潭中水声巨响,第二天早水面漂浮大量古书。目睹当时情况的是当时山东民办大学一李姓教员,而1982年,当时济南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对五龙潭两侧进行清理时,曾挖出一块唐代石碑,上书“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宅”,至今保留在五龙潭公园内。多年来,有很多济南市民在潭边捡拾到古物与器件,却不知道从那里来的。五龙潭异相发生在2002年,当时济南地区大旱,千年从没有干枯过的五龙潭也破天荒的干枯了,当时潭里水域面积被缩小到很小的一块。由于潭里有大量鱼与龟,人们为了不使鱼因为水干枯而遭殃,便准备把鱼与龟全部打捞上来转移。但是神秘的是,潭里的水已经很少了,鱼和龟根本无处躲藏,但人们在很小的一块水域却找不到任何鱼等水生物。由于五龙潭与外界水系或泉群没有连通,所以鱼不可能游到外面,但就是找不到。而2003 年济南地区雨量增大,五龙潭又恢复了过去的喷涌,水量也恢复到以前,让人惊奇的是,那些鱼龟又出现了。所以有人断定,潭底必然有秘道,更加应证了秦琼府邸的传闻,而百姓则认为此潭里面有秦琼化身的龙在守护。这一次坍塌事件,今天公园请来许多水利与地质专家来考证原因,没有结果。由于水深不见底,也不敢派人贸然下水,而济南市民更多是相信潭中发生异相必然有预兆,毕竟已经流传千年之久。

交通和位置

公共交通:火车站乘坐K3路“西门”下车西行50米或北行100米左右长途汽车总站乘坐K50路“西门”下车西行50米或北行100米左右高铁济南西站乘坐K109路“西门(五龙潭公园)”下车西行50米或北行100米左右市区乘坐K5路、K59路、K101路、K103路、K104路“五龙潭公园”站点乘坐K41路、K66路、K91路“西门(五龙潭公园)”“西门”下车西行50米或北行100米左右乘坐K1路、K5路、K82路、K85路、K103路、K51路、K54路、K59路“趵突泉东门”下车北行100米路西旅游公交777路停靠“西门(五龙潭公园)”站点,票价10元,全程通票【注】请注意公交停靠站点上下行设点的区别:“西门”站点位于泉城路,“西门(五龙潭公园)”位于趵突泉北路,K1路、K5路、K51路、K91路的“趵突泉东门”站点设立在黑虎泉西路,K41路、K66路、K82路、K85路等的“趵突泉东门(泉城广场)”设立在趵突泉东路,“五龙潭公园”站点设立在共青团路。另,K101路上行停靠“西门站点”,下行停靠“五龙潭公园”;K103路、K104路仅仅停靠“五龙潭公园”路南站点(此处存在微循环,公交绕行趵突泉南门返回原线)画舫线路:环城公园任意乘船点乘船,经行西护城河趵突泉船闸进入五龙潭公园市内出租:8.0元/公里起步,三公里后1.5元/公里门票:5元/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