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津阁
首页  > 河北  > 承德  > 双桥区   »  文津阁景点介绍

文津阁

文津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室内油漆彩画也很考究,深绿色的柱子,蓝色封套卷册,白色的书端,都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
中文名称
文津阁
行政区类别
河北省承德市
电话区号
0314
邮政区码
067000
地理位置
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
面    积
3600平方米
火车站
承德火车站

历史沿革

文津阁位于千尺雪景区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内廷四阁中第一座建成之阁。乾隆帝对在此建阁贮书极为得意,认为“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文津之阁,贮以四库之书,地灵境胜,较之司马迁所云名山之藏,岂啻霄壤之分也哉?”加之每年帝王诸臣、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节都云集山庄,将皇家藏书楼建在此地,更可以标榜天朝的文治武功。文津阁内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万卷、《御制诗》四集,1785年《四库全书》也曾收藏于此。辛亥革命后,《四库全书》运往北京图书馆,《古今图书集成》早年已被军阀盗卖净尽。问津阁甲午 (乾隆御碑文)辑四库全书,分为三类:一刊刻,一抄录,祗(zhi)存书目。其刊刻者,以便于行世,用武英殿聚珍版刷印,但边幅颇小。爰(yuan)依永乐大典之例,概行抄录正本,备天禄之储,都为四部,一以贮盛京兴王之地,一以贮御园之文源阁,一以贮避暑山庄。则此文津阁之所以作也。盖渊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乎分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矣!故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之名标乎地,是知津为要也。而刘勰(xie)所云:道象之妙,非言不津,言津之妙,非学不传者,实亦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夫,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lu)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问津之阁,贮以四库之书,地灵境胜,较之司马迁所云名山之藏岂啻(chi)霄之分也哉。

地理位置

文津阁位于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这里曾藏《四库全书》,以及经、史、子、集分类,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万册,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弘历(乾隆皇帝)在《文津阁记》中写道:“欲从支脉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文化传承

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这两句诗最后的两个字分别是“问”与“津”,也同“文津”谐音。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建筑特点

从外观上看,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 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天高气爽,登临“月台”赏月,但见园内,老树苍劲,枝杈纵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银辉洒向大地,山庄顿时银装素裹,更显得清澈静谧。文津阁假山的造型艺术,集中了米翁宝晋斋和范氏天一阁之长,运用传统叠山技法,结合北方雄壮的特点,风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珑之态,而是雄伟、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热河志》中写道:“文津阁与紫禁、御园三阁遥峙,前为趣亭,东侧月台,西乃西山,盖仿范氏之成规,兼米庵之胜概矣。”

建筑结构

文津阁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形式修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门殿、假山、水池、藏书楼、花台、曲池、山石、月门等组成。文津阁建筑造型、制景手法匠心独到,园中有园,自成气候。四周砌低矮白灰花墙,内外水渠分隔。门殿三楹面南,进深两间,后有门厦。东门三开间,进深一间,东有厦廊。主楼六楹面南,西稍间为楼梯间,面宽收进三分之二,总长2602米;进深五间,前后设廊,总宽14062米;通高13085米。外观重檐两层,内部结构三层。中层藏书为底檐全部遮挡,防止阳光直射。文津阁按《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设计、命名。顶层六间相通意为“天一”,底层六间分隔谓之“地六”。阁前砌平台,台下聚池潭,潭内映弯月,时隐时现。仰望天空,并无月亮,弯月何出,实为奇观。池南假山嶙峋,亭台得势,古树峥嵘,藓草涵孕。假山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又有承德十大名山的缩影。阁东立文津阁碑,碑高532厘米,宽138厘米,厚58厘米。碑趺、碑身、碑首周边雕蟠螭纹和雷纹图案。正面用满、汉文字镌《文津阁记》,背面镌《题文津阁》,东侧镌《四库收精要》,西侧镌《建由甲午成乙未》均由乾隆御笔亲题。阁后、碑后砌假山,前后留古松数株。文津阁前有四组建筑,已毁,今存遗基。东为千尺雪,仿江苏寒山千尺雪建造;千尺雪西一组名宁静斋,四周环绕回廊,院内前斋后楼,中有池水分隔,康熙为楼题匾“清敞”,乾隆为斋题名“宁静”。宁静斋南一组建筑名曲水荷香,按王羲之《兰亭序》描写建造,供皇帝和御用文人戏酒吟诗所用。再东又一组建筑为前亭后殿,乾隆题名玉琴轩(康熙曾题图史自娱),有联“寓情最觉静可乐,无物始知闲不争”。

藏书的去向

文津阁建成以后,1782年,《四库全书》成书,共誊写了7部,其中一部藏于文津阁。7部《四库全书》随着中国的命运沉浮,只有文津阁内的藏本保存完好。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归北京,藏于古物保存所,后拨交新成立的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保存,遂至于今天,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据国家图书馆的有关史料记载,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于1915年由内务部运抵北平,暂时藏于古物保存所;是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前清奏案,咨行内务部,将其拨归京师图书馆。次年夏天,复将原来的书架交来,计经、史、子、集四部:共103架,6144函,36300册。外有《分架图》4函,4册;殿本《四库全书提要》20函,124册。经史子集卷帙,以四种颜色将其分别开来。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部为蓝色,集部为灰色。每册卷首盖有"文津阁宝",末页盖有"避暑山庄"、"太上皇帝之宝"小篆朱文方印各一颗。史部的《八旗通志》成於嘉庆初年,后再补入,故里面仅有"嘉庆御览之宝"一方。全书与通行印本的《四库全书目录》微有不同,大概因为抄写较晚,所以有修订改易之处。

景观集萃

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文津阁庭院,由粉墙围绕,是山庄的园中之园。这组建筑,坐北朝南,依次布置着门殿、假山、水池、藏书楼、花台、曲池、山石、月门。东侧有碑亭和值房3间。阁前池水清澈,澄泓见底,水草丛生。池南假山呈半月形环抱池沼,拱峙搂阁,叠石大多仿承德十大景堆砌,与山庄西山浑为一体。假山上有赏月的月台,其西有趣亭(已不存)。假山上有磴道,下有洞府,入门进阁,必经此洞。石洞曲折幽邃,洞顶有一曲形石孔,光线漏射到池水中,恰如一弯新月,每当丽日当头,水池中却素月高悬,“抬头看日,低头观月”,日月同辉,景观绝妙,又为山庄一绝。阁东有碑亭一座,立《文津阁碑记》一通。文津阁建筑手法科学,外观两层重檐,内部三层结构,中间夹层能防止阳光直射。所谓《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精巧设计。上悬乾隆帝御书“文津阁”匾额。阁前有平台,台下池水,池水南为假山叠石,叠石设计奇特,暗隐缝隙,折射入池水中,形成倒映的弯月,成为山庄一绝。

文献价值

20世纪前期,文津阁本就受到学者的重视。1920年,前辈知名学者陈垣就曾亲自对文津阁本进行清查,统计全部收书3462种,列有103架,6144函,36277册,2291100页。陈垣先生还细阅文津阁本所收书的提要,发现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因此与几位学者共同撰写《景印四库全书提要缘起》一文,建议将文津阁本的提要汇集影印出来。这可以说是提议影印文津阁本的首例,至今已有八十多年。遗憾的是,文津阁本以善本贮存于图书馆,不对外开放,一般研究者无法借阅,因此长时期来对文津阁本,只能仰而慕之,不能阅而研之。好在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杨讷先生提议并主持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与文津阁《四库全书》原书核对录异的工作,核对从集部开始,后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共15册,二百余万字。据该书统计,文渊阁本集部共收书1273种,其中与文津阁本有差异的有788种,而宋代诗文集,文渊阁本失收、可据文津阁补入的,有1160条,涉及118种书。后台湾研究宋史的学者黄宽重,曾据此《补遗》一书,撰写一文:《文津阁本宋代别集的价值及其相关问题》。黄氏仔细将《补遗》与影印文渊阁本核对,发现《补遗》也有疏忽,提出《补遗》所收的宋人诗文,实际上有些已收于文渊阁本,不过卷次不同,而为编者重复收录。但他认为《补遗》所辑的大部分,确是文渊阁本所缺的,因此以为:“文津阁本宋代文集的部分,保留了不少各书作者个人生平事迹及诗文的评论资料,对研究各文集的作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讯;此外文中也保留许多对研究宋代史事有所助益的史料,显示文津阁本的史料价值。”

附近景点

云山胜地、水心榭、万壑松风、丽正门、龙凤洞景区、正宫、月色江声、春好轩、万树园、金山、澹泊敬诚殿、九龙松景区、蛤蟆石、四知书屋、东宫、魁星楼、烟波致爽殿、永佑、舍利塔、松鹤斋、烟雨楼等。

旅游指南

饮食指南

叫化鸡,传到承德后,选用承德离宫的黄土,热河泉水和湖内的荷叶作原料。制作时,将宰后的生鸡,由腋下取出五脏,洗净,不褪毛,用荷叶包好,再用黄土泥糊好,放在火上烧熟。熟后摔开泥土,鸡毛随之脱落。

交通指南

从承德火车站乘7路、长途汽车站乘5路公交车或小公共汽车可达。

购物指南

承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许多久誉盛名的特色物产和民间工艺。兴隆红果、京东板栗驰名中外;榛子、杏仁,坝上蘑菇、蕨菜、金莲花等绿色山珍以及各种野生中药材亦全国知名;被称为“华夏一绝”的滕氏布糊画、丰宁剪纸、丝绸挂锦以及各种匠心独具的根雕、核艺、瓷刻、盆景……举不胜举。另外,以杏仁为原料的杏仁露饮料,洁白如奶、香味独特、回味悠长,且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早已中外驰名。

小贴士

满族人禁忌食用狗肉、鸦鹊肉,满族人从来不伤害乌鸦和喜鹊,而且还会用碎肉或粮食来喂养;满族的儿媳妇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不能看娘家或者婆家的灯,要躲到姑母或者姨母家去住,否则看灯者的父亲或公公就会死去。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满族人的这些禁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