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底阁遗址

后底阁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东南29公里处紫冢镇后底阁村,是一处北朝至唐城镇遗址。2006年进行了勘查和发掘。清理出的遗迹有灰沟 、灰坑 、铺砖地面、窖穴。出土有佛教石、陶造像及残块,其中汉白玉造像的数量较多,雕刻精美。部分造像有彩绘、描金和铭文。后底阁遗址面积大,文化遗存丰富,对研究北朝至唐代的城镇遗址具有一定价值。此遗址与北朝罕隋唐时期数次变迁的武城县有重要关系,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佛教传播历史和造像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后底阁遗址
- 所在地区
-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
- 地理位置
- 紫冢镇后底阁村
- 揭露面积
- 430 平方米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时 代
- 北朝至唐朝
- 级别批次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文号
- 国发(2013)13号
- 编 号
- 7-0029-1-029
地理位置
后底阁遗址隶属紫冢镇,东距京九铁路 2 公里 ,距京杭大运河20 公里。 遗址居于清凉江以北,索泸河以东的黄河、清河、漳河故道带上,属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文物遗存
勘查发掘中布5 米 ×5 米南北向探方 16个,另外在 T301、T302 南侧和 T403、T503 西侧区域村民先前取土发现造像残块的区域布10米×3 米探沟 1 条。发现各类遗迹20 处,其中灰沟 2 条、灰坑 15 个、铺砖地面遗迹2 处、窖穴 1 处(图二)。 出土大量佛教造像和灰砖、筒瓦、板瓦、瓦当、鸱吻、红彩白灰墙皮等建筑材料。其中以佛教造像及其残块最为重要,共 283 件,包括佛、菩萨、飞天、力士、弟子、莲座等。 质地有石、陶两大类。石质可分为石灰岩和汉白玉(白色大理石), 陶质造像以红胎为主,个别为白胎、灰胎,质地坚硬。 造像均为单体造像,根据形制和具体功能,可分为背屏式造像、造像龛和圆雕造像。造像尺寸可分为高 0.6~1.2 米的中型造像和高 0.2~0.6 米的小型造像。陶质造像均为高0.3 米以下的小型造像。 铭文中可见东魏、北齐、唐代纪年及武城地名。文物价值
后底阁遗址是中原地区早期佛教弘法地之一,其损毁之处再次证明了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的真实性。南宫之域确为黄河冲积平原,冲积层厚度达三四米甚至更深。此处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成果,是河北省继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曲阳县修德寺之后佛教考古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滨海新 1大沽炮台
- 滨海新 2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
- 滨海新 3天津天后宫
- 滨海新 4天津大沽口炮台
- 滨海新 5应大皮衣博物馆
- 滨海新 6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
- 滨海新 7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 滨海新 8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
- 滨海新 9北塘特色旅游区
- 滨海新 10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 滨海新 11天津东疆湾景区
- 滨海新 12天津港博览馆
- 滨海新 13天津滨海湖高尔夫球会
- 滨海新 14诺恩海德怡温泉
- 滨海新 15阿罗马高尔夫俱乐部
- 滨海新 16天津基辅号航空母舰
- 滨海新 17天津塘沽金街
- 滨海新 18天津渤海儿童世界
- 滨海新 19海河风景线
- 滨海新 20天津海门园
- 滨海新 21海门古塞
- 滨海新 22天津贝壳堤
- 滨海新 23潮音寺
- 滨海新 24天津河滨公园
- 滨海新 25滨海航母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