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底阁遗址

后底阁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东南29公里处紫冢镇后底阁村,是一处北朝至唐城镇遗址。2006年进行了勘查和发掘。清理出的遗迹有灰沟 、灰坑 、铺砖地面、窖穴。出土有佛教石、陶造像及残块,其中汉白玉造像的数量较多,雕刻精美。部分造像有彩绘、描金和铭文。后底阁遗址面积大,文化遗存丰富,对研究北朝至唐代的城镇遗址具有一定价值。此遗址与北朝罕隋唐时期数次变迁的武城县有重要关系,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佛教传播历史和造像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后底阁遗址
- 所在地区
-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
- 地理位置
- 紫冢镇后底阁村
- 揭露面积
- 430 平方米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时 代
- 北朝至唐朝
- 级别批次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文号
- 国发(2013)13号
- 编 号
- 7-0029-1-029
地理位置
后底阁遗址隶属紫冢镇,东距京九铁路 2 公里 ,距京杭大运河20 公里。 遗址居于清凉江以北,索泸河以东的黄河、清河、漳河故道带上,属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文物遗存
勘查发掘中布5 米 ×5 米南北向探方 16个,另外在 T301、T302 南侧和 T403、T503 西侧区域村民先前取土发现造像残块的区域布10米×3 米探沟 1 条。发现各类遗迹20 处,其中灰沟 2 条、灰坑 15 个、铺砖地面遗迹2 处、窖穴 1 处(图二)。 出土大量佛教造像和灰砖、筒瓦、板瓦、瓦当、鸱吻、红彩白灰墙皮等建筑材料。其中以佛教造像及其残块最为重要,共 283 件,包括佛、菩萨、飞天、力士、弟子、莲座等。 质地有石、陶两大类。石质可分为石灰岩和汉白玉(白色大理石), 陶质造像以红胎为主,个别为白胎、灰胎,质地坚硬。 造像均为单体造像,根据形制和具体功能,可分为背屏式造像、造像龛和圆雕造像。造像尺寸可分为高 0.6~1.2 米的中型造像和高 0.2~0.6 米的小型造像。陶质造像均为高0.3 米以下的小型造像。 铭文中可见东魏、北齐、唐代纪年及武城地名。文物价值
后底阁遗址是中原地区早期佛教弘法地之一,其损毁之处再次证明了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的真实性。南宫之域确为黄河冲积平原,冲积层厚度达三四米甚至更深。此处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成果,是河北省继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曲阳县修德寺之后佛教考古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红花岗区 1杨粲墓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 2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 播州区 3海龙囤军事古堡景区
- 赤水 4赤水风景区
- 汇川区 5娄山关
- 播州区 6云门囤景区
- 仁怀 7美酒河巨幅摩崖石刻
- 习水 8丹霞谷旅游度假区
- 播州区 9乌江渡景区
- 红花岗区 10湘山寺
- 仁怀 11公安寨遗址
- 汇川区 12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
- 仁怀 13茅台渡口纪念碑
- 仁怀 14国酒文化城
- 绥阳 15水晶温泉
- 仁怀 16盐津河旅游区
- 仁怀 17赤水河风光
- 仁怀 18石刻龙建筑群
- 仁怀 19鲁班红军烈士陵园
- 仁怀 20长岗毛泽东主席住居
- 仁怀 21怀阳洞溶洞群
- 播州区 22枫香温泉
- 仁怀 23斑鸠岩
- 仁怀 24鲁班红军烈士墓
- 仁怀 25东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