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敏阙及石刻
樊敏阙及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汉阙、汉代石刻的典范,具有极高的史料和美学、建筑学、书法、雕塑等研究价值。
- 中文名称
- 樊敏阙及石刻
- 地理位置
- 石马坝
- 繁 体
- 樊敏闕及石刻
- 级 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 质
- 红砂石
- 朝 代
- 汉阙、汉代
简介
樊敏阙及石刻位于芦山县城区3公里的石马坝。樊敏,字升达(一作叔达),东汉蜀郡青衣县(今芦山县)人。生于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卒于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樊敏早年在青衣羌国任国丞10年,曾任巴蜀太守,后官至司徒。规模
樊敏阙为扶壁式双阙,宋代前已倒塌。1957年左阙修复,右阙尚存阙檐、阙顶等残件。左阙高4.99米,宽2.25米,厚0.92米;阙由座、壁、斗拱、顶等组成,顶为重檐五脊式,斗拱层四角刻有力士举双臂托负,显示出力能擎天的气概;正脊中部雕有一口含绶带的雄鹰;主阙檐下正面有浅浮雕“龙生十子”神话故事图像。“龙生十子”为云南古哀牢夷族神话,因樊敏曾任永昌郡(古哀牢夷故地,今云南保山地区)长史,故取该地传说故事为图。两面分别刻有“西王母”、“玉兔”等神话题材图像,雕刻严谨,技法简练。全阙气势磅礴,造型雄浑,构图协调,图中人物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展现出汉代高超的石刻技巧。其它
樊敏墓前石碑,建造于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5年),为国内保存较完整的汉碑之一。碑高2.93米,宽1.2米,厚0.26米。碑文涵意深广,为隶书,558字。此碑长期为历史学家、金石家所推崇,自北宋赵明诚收录于《金石录》起,著录者众。如南宋王象之、洪适,明代杨升庵,清代顾炎武、李调元和近代康有为、郭沫若等。康有为赞誉其如“日月升天、荷花出水”,是“千禄无上品”。阙旁现有石兽9具,6具为周边地带移入。樊敏墓前二具石兽均有双翅,通高1.45米,长2米,宽0.63米;首似虎,一具前爪抚蟾蜍,一具前爪抓蟹;形态矫健生动,与高颐阙前二兽同式。传说石兽造型取材于《山海经》,为守护昆仑山之神兽。樊敏墓近侧有石兽胚一具,高1.28米,长2.05米,宽0.47米,躯体轮廓已打造出雏形,据考证为当时废弃石胚料,为研究汉代石刻工艺流程之重要实物,属全国罕见。- 名山 1川藏茶马古道
- 雨城区 2高颐墓阙及石刻
- 雅安 3樊敏阙及石刻
- 汉源 4佛静山
- 宝兴 5泥巴沟风景区
- 石棉 6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 雅安 7芦山龙门洞
- 汉源 8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 雨城区 9雅安蒙山
- 天全 10喇叭河自然保护区
- 汉源 11清溪古镇
- 宝兴 12雅安硗碛
- 石棉 13安顺场渡口
- 雅安 14灵鹫山
- 石棉 15雅安安顺场渡口与翼王亭
- 宝兴 16雅安金凤山
- 宝兴 17青衣江
- 雅安 18芦山飞仙峡
- 天全 19二郎山隧道
- 天全 20红灵山景区
- 宝兴 21神木垒国家级森林公园
- 石棉 22田湾河
- 宝兴 23雅安蜂桶寨
- 宝兴 24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 雅安 25芦山平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