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市陶牌坊位于开江县城南35公里的任市镇街口,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是清朝廷诰援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张九封为其妻妾所建。牌坊坐南进北,四柱三门牌楼式建筑。
- 中文名称
- 任市陶牌坊
- 地理位置
- 四川省开江县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1平方公里
文保级别
陶牌坊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与甘棠镇胡氏节孝坊合并为开江牌坊,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达州街。
建成年代
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陶牌坊位于开江县城南35公里的任市镇街口,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是清朝廷诰授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张九封为其妻妾所建。
牌坊缘由
道光26年(1847),武举出身的张九封正值壮年,时任河南周口防御正五品奉政大夫,5月不幸染病,妻刘氏玉竹、妾姜氏惠茜原本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找遍周口名医未果,8月辞世,遗下妾姜惠茜所生一子名张锡笏,年仅4岁。
姐妹二人携子护柩,一路餐风露宿,回到四川新宁县任市张家老屋,已是深秋时节,挥泪掩埋死者,从此吃斋念佛,抚育幼子。春末,一个姓唐的老爷带着管家来提亲,要娶刘玉竹、姜惠茜为妾。他是任市坝子的大地主,拥有几千亩田产,七个小妾。
刘玉竹闻言色变,一爪撸下头上的玉簪,啪地扔在地下。玉簪立刻化为几瓣。唐老爷狼狈离去,成就了刘玉竹、姜惠茜的矢志守节名声。张九封辞世的第三年夏天,其母一病不起,几乎瘫痪,有时连大小便也失禁,先后请了几个女佣总不如意,刘玉竹、姜惠茜干脆轮流服侍。
刘玉竹、姜惠茜潜心辅导孩子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言传身教乐善好施、尊老爱幼的好品德,还请来懂医、会武的师傅教授张锡笏舞枪弄棒,救死扶伤。他练成的指甲功赫赫有名,人称张指甲,其指甲长十余公分一遇强敌,先指力穴,点穴不成,长指甲变成了利剑,直刺敌方的要害,挨着者非死即伤。任市场历来匪患严重,张锡笏任团总的十多年间一直安然无事。
同治6年(1868),25岁的张锡笏正式担当起了张家的重担。发现场上一些衣不蔽体的老人与孩子沿街乞讨,吁请富户望族捐资救济,但响应者寥寥,他与大妈、母亲商量,大妈、母亲竟一致支持他变卖一部分田产修建“聚善堂”,数十名孤寡老人与弃儿得到了救助,一些无依无靠者把张家当成了救星,他们甚至从几十里外的梁平一路问道而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光绪初年(1875)春夏之交,川东一带温热、瘟疫流行。张锡笏一面精心护理好张家大小,一面积极救治那些上门求医者,将清朝初年著名的医学家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部分资料摘要,结合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编成新宁县第一本医书《医学三字经摘要》,利用自家的刻板、宣纸、印墨,印刷了一批又一批,送给从医者,不取分文。
张锡笏勤于耕作,乐于施舍,却从没有放弃对身体的锻炼。因从小习武,又不断地得到高人指点,到壮年时武功已达到炉火纯青。
光绪6年(公元1881),新宁县长何霭然到任市核查,将张锡笏为民办事,为朝廷分忧连同刘玉竹、姜惠茜矢志守节,潜心将孩子培养成人的事迹上报到绥定府,层层上报,直到紫禁城,感动光绪帝,遂下诏,诰授张锡笏为奉政大夫四品御赏戴花翎候选清军府,并加封为中宪大夫(享受朝廷俸禄,但不到朝廷任职的四品名誉官员),赏节孝坊一座。
牌坊形制
牌坊坐南朝北,四柱三门牌楼式建筑。高12米,宽11米,厚0.8米。牌坊通体用数十块陶件拼并而成,梁柱铆榫对接油灰凿打,不用铁活。四根方形柱,十道方横梁构成坊架,柱面宽0.8米,横梁面宽0.6米,三道门为拱形顶,中门高4.3米,宽2.1米,侧门各高3.8米,宽0.9米。柱底为雕有仰莲、云雷纹的须弥座,高4.4米,宽1.6米。须弥座上的坊柱前后和牌坊两则,是镶雕有如意、花草的陶鼓,将柱身与坊座连为一个整体,衔接牢固,雄伟稳重。牌坊正反两面各部位均雕刻有各种的图案:每柱的柱顶和陶鼓顶上,有镂空镌刻的卧狮一座,仰首翘尾,造型生动;牌坊中脊高浮雕“云海双行龙”,五爪龙在云海中翻腾,气势磅礴;脊下牌楼里外两面雕有“圣旨”坚匾,四周雕塑“五龙捧旨”,匾两侧有文臣武将护卫,威武壮观;中门横坊上雕有“双凤朝阳”,金凤在霞光中翩翩起舞。其余各个横梁面上都有镂空浮雕、透雕的“龙宫水府”、“松鹤遐龄”、“云海仙界”、“天宫楼阁”等图案,构思巧妙,雕工精细。与这些图案纹饰相映衬的还有题刻楹联:在牌坊正中牌楼上刻有“德国坤维”,下牌楼上刻有“诰授奉政大夫张九封之妻刘氏、妾姜氏节孝坊”,其横梁上刻有“光绪八年孟秋月十六日建修”,均阴刻有横排楷书。在南北中柱上还阴刻竖排楷书楹联二幅,内容为:
烈妇难,节妇尤难,念鹄谆教诲,历三十四年来,养洁兰口,心盟井水。
慈母易,贤母不易,羡鸾章宠贲,从五千余里外,辉流邑乘,庆行门闾。
建筑特点
牌坊周身用数十块烧铸陶件拼并而成,梁柱铆榫对接油灰凿打,不用铁活。四根方形柱,十道方横梁构成坊梁,三道门为拱形顶,柱底是雕有仰莲、去雷纹的须弥座,其上的坊柱前后和牌坊两则,是镶雕有如意、花草的陶鼓,衔接牢固,雄伟稳重。牌坊里外各部位雕刻了多姿多彩的图案,每柱的柱顶和陶鼓顶上,有镂空镌刻的卧狮,牌坊中脊高浮雕“云海双行龙”,脊下牌楼里外两面雕有“圣旨”坚匾,四周雕塑“五龙捧旨”,匾两则有文臣武将护卫,中门横坊上雕有“双凤朝阳”。其余各个黄梁面上还有镂空浮雕、透雕戏剧、神话故事场面20余龛,与这些图案纹饰相映衬的还有题刻楹联。这座川东北独有的陶雕节孝牌坊,虽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反映了大巴山一百多年前的制陶工艺、绘画、雕刻技术的精湛水平 。
苦节自能甘,看今朝芝诰荣褒,无负贞魂掴血,孝养承欢,可法可传,共仰皇恩旌楔永。
芳徽原不朽,忆当年柏舟矢志,允宜子舍杨芬,孙枝竞秀,而昌而炽,从知天意报刘长。
既抒发了牌坊修建者对朝庭的崇敬仰慕之情,又表达了时人对封建“孝节”观念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