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汉墓群
汉代墓葬群。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郊望牛岭、风门岭、宝塔山和东北郊堂排一带。大部分保存有高大的土堆。自70年代以来,已发掘400余座。出土文物上万件。墓室分土坑和砖室两种。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还有耳室或侧室。墓道多数为斜坡式,个别为阶梯式。
在合浦县境内已经发掘的数百座汉墓中,每座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从数十件到数百件不等。它们中有陶器、铜器以及金、银、铁、玉、漆等器具,种类齐全,而尤为多见的是大量的琉璃、玛瑙、水晶等舶来品。
在2007年8月发掘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枚镌刻有墓主名字“黄超”的印章。专家考证,合浦汉墓的主人大部分是佩带印章的“有身份”之人,多为两汉时贬谪百越之地的官员或望族成员,以及从事珍珠、丝绸生意的商贾。这些丰富的舶来品,一方面表明了主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合浦对外贸易的盛况。
广西博物馆馆长黄启善说,合浦汉墓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汉墓不同,众多舶来品反映了海洋与大陆经济、文化的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大量对外交往的物证,对了解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有特殊价值。
- 中文名
- 合浦汉墓群
- 发现时间
- 1971年
- 属 性
- 汉代墓葬群
- 全 长
- 25.8米
简介
1971年冬清理的望牛岭1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略呈“干”字形。,最宽处14米,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和主室等部分。主室长方形,后部中央纵陈漆棺一具,前部及漆棺两旁放置大量铜器和漆器;南耳室存放陶器、陶俑和小量铜器;北耳室埋藏车马器。随葬品有铜器、铁器、陶器、漆器、金饼、金珠和水晶、玛瑙、琉璃、琥珀饰品等共240余件。铜器的品种多,数量大,在随葬品中占主要地位。其中的凤凰灯、提梁壶、长颈壶、三足盘,魁等,都饰以纤细而匀称的细线花纹,在造型、纹饰方面表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地方特色。铜仓模型,系干栏式建筑。悬山式顶,屋前有走廊,围以栏杆,屋下有8根柱子。两件陶提桶内壁,有朱书。九真府”字样。墓主可能是曾任九真郡郡守或其亲属。1975年秋发掘堂排至蛹口间的4座墓,出土随葬品较少,但规模与望牛岭1号墓差不多,墓主人可能也是郡守一级的地方官吏或屯戍该地的武官。重要文物
合浦汉墓中究竟有多少稀世之珍。在有5000多件藏品、其中一级品达21件的合浦县博物馆,有一个1986年出土的东汉铜提梁壶,密封的壶里甚至还有酒。这壶世界上最古老的酒诱发了人们无数的想像。一盏锈迹斑斑的铜灯,状如一只折颈回望的凤凰,灯座置于凤背上,燃烧产生的烟气吸进凤嘴,通过中空的凤脖导入盛水的凤肚过滤。出土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汉墓的这件文物,令不少专家对两千年前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和精妙设计啧啧称赏。与有编号的1200多座有封土堆的汉墓相比,平地下的汉墓数量更多。专家说,后者为前者的5倍以上。分布密集的汉墓经常在当地工程施工中制造“新闻”,许多文物在隆隆推进的推土机前被幸运地保全下来,包括一只古波斯所产、经“海上丝绸之路”输进中国的琉璃环。重大意义
史料表明,在两汉时期,中原及合浦当地的商贩把陶瓷、布匹、蜀锦可能还有谷种等商品装船,从北部湾的港口出发,远航到印度,再转运埃及、罗马等地,这就是已得到证明的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就是这条古代中国与海外交往重要线路的始发港之一,在合浦县境内已经发掘的数百座汉墓中,每座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从数十件到数百件不等。它们中有陶器、铜器以及金、银、铁、玉、漆等器具,种类齐全,而尤为多见的是大量的琉璃、玛瑙、水晶等舶来品。
在2007年8月发掘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枚镌刻有墓主名字“黄超”的印章。专家考证,合浦汉墓的主人大部分是佩带印章的“有身份”之人,多为两汉时贬谪百越之地的官员或望族成员,以及从事珍珠、丝绸生意的商贾。这些丰富的舶来品,一方面表明了主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合浦对外贸易的盛况。
广西博物馆馆长黄启善说,合浦汉墓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汉墓不同,众多舶来品反映了海洋与大陆经济、文化的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大量对外交往的物证,对了解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有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