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树
“红军树”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时期留下的遗迹,位于石首市桃花山西北角,由贺龙元帅命名。“红军树”俗称黄芯树,树龄约400年,主干高三米,属湖北省重点保护文物。一九三零年,周逸群、贺龙等率领红军独立第一师在此浴血奋战,,近两万桃花儿女为国捐躯。红二军团南征屯兵鹿角峰下,看到赤卫队在黄芯树下操练集训,在树干上刻下“打土豪,分田地”等大幅标语时,贺龙很高兴的说:“我看这几棵树就叫”红军树“好了”。一九八八年,桃花山镇委、镇政府筹资修建了“红军树”烈士纪念碑和”红军树“亭,收集了唐代马石,清代石狮、石墩等珍贵文物,并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了碑名,成为荆州市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湘鄂边著名的历史景点。
- 中文名
- 红军树
- 遗 迹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 命名者
- 贺龙元帅
- 地理位置
- 石首市桃花山
红军树简介
1984年,红军树纪念园建成。近年来,纪念园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重点保护革命遗址和荆州市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许多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桃花山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中共石首市委组织东山(桃花山)赤卫队员400余人,配合红军独立第一师袭击华容县城的国民党反动团防。赤卫队员们在桃花山沿途刷写标语口号。当时,敌人因为害怕共产党的政治宣传,禁止纸墨运往苏区。赤卫队员们没有纸墨,就用石灰在残墙上,用凿子在断崖上刻写标语。这三株黄芯树,就是当年赤卫队员剥去树皮,在乳白色的木质上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土豪、分田地”等大幅标语。深深的字迹又用桐油烟垢调成油墨涂刷,家迹清晰可见,又不怕风吹雨淋。红军树名字由来
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桃花山北端,艾九公路13华里处,与鹿角头山近相对峙,园后有九千平方亩的三菱湖为毗邻。园内三株黄芯树,被贺龙当年命名为“红军树”。当年的黄芯树下,红旗招展,赤卫队员在这里集中训练,热闹非凡。1930年10月,邓中夏、贺龙率红二军团南征,屯兵调关。一天,贺龙在区委书记邓伯勋的陪同下,来桃花山检查工作。他来到浓荫遮天的黄芯树下,高兴地说:“我见到的标语中,这算是个杰作。桃花山苏区从这里为我们输送了一批批红军,我看这几棵树就叫‘红军树’好了。”1931年,国民党重兵围剿苏区,血洗东山,很多赤卫队员、人民群众被杀。为了保护红军树和树上的标语,智慧的桃花山人民用泥灰将红军树上的标语覆平,又刻上树纹,这才使红军树完好地保存下来。至今树上的雕痕犹在。解放后,红军树一直受到人民政的敬仰。党的三中全会后,桃花山区委会筹资修起了一座座别具风格的烈士纪念亭,并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了碑名,供人们凭吊革命先烈。如今陵园内三株大树枝叶茂盛、生机盎然,主干高达二十余米。纪念亭飞檐斗拱、庄严肃立。巨大的烈士纪念碑刻下了这段辉煌的历史。历年来,瞻仰红军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人们络绎不绝。红军树现况
石首桃花山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于2008年4月扩建。该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广场、将军陵、浮雕墙、纪念碑、展厅、游廊等。石首籍9位开国将军王尚荣、成钧、顿星云、傅传作、廖述云、周长庚、夏耀堂、胥治中、周九银的后人,以及当年红二方面军代表、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参加了开园仪式。- 茄子河区 1茄子河佛宝寺
- 桃山区 2桃山公园
- 茄子河区 3石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 桃山区 4桃山水库
- 新兴 5八道岗原始社会遗址
- 新兴 6群众艺术馆
- 桃山区 7万宝湖儿童公园
- 桃山区 8万宝山
- 新兴 9新兴基督教堂
- 勃利 10西大圈森林公园
- 桃山区 11英伦庄园
- 勃利 12勃利硅化木群
- 勃利 13青松岭森林公园
- 茄子河区 14龙头桥水库
- 桃山区 15大顶子山古城遗址
- 勃利 16吉兴河水库
- 茄子河区 17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勃利 18勃利密塞
- 勃利 19吉兴森林公园
- 勃利 20毛公山
- 勃利 21七台河市博物馆
- 勃利 22勃利红星森林公园
- 茄子河区 23倭肯河
- 勃利 24马鞍山古城址
- 茄子河区 25十二烈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