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牛街
首页  > 新疆  > 克拉玛依  > 白碱滩区   »  牛街景点介绍

牛街

牛街
牛街是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内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的一段街道,因为在这条街上回族聚居而闻名,亦因为在这条街上拥有牛街礼拜寺而闻名于世。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大修,近年又有修缮装饰。寺院面积不大,但建筑集中、对称。许多建筑都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穹顶。
中文名
牛街
类    属
街道名称
位    置
北京西城区
特    色
伊斯兰文化
拼    音
Niu Jie

档案

◆名称来历:原本是一片石榴园,石榴园的居民区简称为榴街。因为榴街的住户多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再加上“牛”、“榴”谐音,于是人们干脆改称“榴街”为“牛街”了。◆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之前属宣武区)。◆历史渊源:宋辽时期建了礼拜寺,回民愿意住在礼拜寺附近,经过沧桑的变化,演变成今天的牛街。◆消费客群:穆斯林群众,喜爱民族小吃的食客。◆牛街之最:礼拜寺是北京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主色调:绿 (牛街建筑的主色调是绿色的,不管是店铺还是礼拜寺都是穆斯林群众喜爱的绿色)。◆特色小吃:面茶、豆汁、豆腐脑、豆面丸子汤、卤炸豆腐、杂碎汤、漏鱼、糖耳朵、糖火烧、焦圈、麻花、炸糕、奶油炸糕、螺丝转、墩饽饽、豆馅火烧、豆馅酥、蜂糕、碗糕、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江米凉糕、蜜三刀、开口笑、姜汁排叉、卷果、爆肚。◆公共交通:公交10、48、88、717路牛街站下车;公交5、38、6、特5、109、专13、381路牛街路口站下车前行50米即到。

详细介绍

1949年后,牛街成为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象征,很多国家领导人专程视察、参观和考察过这里。1997年,牛街危改一期工程上马,2000年牛街危改二期上马,牛街及其附近地区的“危房”大多拆除,胡同肌理被完全破坏。2003年新牛街大街通车,新牛街大街长670米、宽40米,两上两下四车道,在宽阔的大街面前,作为文物保存的牛街礼拜寺如同盆景一般渺小。如今的牛街居住着回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等2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幸福的生活在这里。牛街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的清真古寺。全寺布局紧凑,形制完整,正门牌楼高悬“达天俊路”,金子匾额,是穆斯林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之一。开斋节这天所有回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听教长讲经布道。全寺主体建筑有礼拜殿、唤礼楼、望月楼和碑亭等。主体建筑礼拜殿坐西朝东, 殿宇宽敞, 殿内圣龛遍雕阿拉伯文和各种花卉图案; 唤礼楼是一座歇山顶重檐方亭建筑; 望月楼平面呈六角形, 重檐攒尖顶,构件装饰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 牛街清真寺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代表。

历史

牛街这个名称的历史远远没有这条街悠久,明朝嘉靖年间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尚无牛街的记载,只有一条名叫“礼拜寺”的街道,相信就是今天的牛街。清朝末年,因牛街在庚子之变中较为安定,慈禧太后曾经颁诏将其改名为“太平街”,但始终未获民间认同。这是北京城唯一以牛为名的大街。街东有北宋至道二年(996年)修建的礼拜寺,是北京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全寺主体建筑有礼拜殿、唤礼楼、望月楼和碑亭等,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代表。历史上这里是唐幽州城和辽南京、金中都城的中心,过去曾名“东湖柳村”;因地势比较高,又叫“冈上”。明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礼拜寺”街,清代称牛街。建国后,曾把牛街西侧东西向的堂子胡同、周家胡同、丁家胡同、羊肉胡同、张家胡同、穆家胡同等更名牛街头条、牛街二条、牛街三条、牛街四条、牛街五条、牛街六条,这一带从2000年开始拆除,建设成牛街西里。地处牛街地区中间,北口接壤广内大街,南口与南横西街和枣林前街相连,接触点是一个“十”字路口。牛街是南北纵向大街,辖区包括巴家、西大、石羊三条胡同。全长645米、均宽10.5米门牌:1—161号、2—146号,牛街是牛街地区的中心,街工委、办事处,牛街派出所就坐落在此街上,特别是享誉国内外的牛街礼拜寺坐落在街里的中间地带,显现出牛街的特色。牛街一带最初曾名柳河村、冈上,明时称礼拜寺街,清乾隆图称牛街。它的历史地理位置,曾是唐幽州藩镇城以及辽南京、金中都的所在地,金时属敬客坊,明代属白纸坊。牛街的形成是在宋朝年间,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十世纪前(当时在唐末、辽、宋初时期)因北京地处永定河中游,水系分流于北京南、北、中三个通道,其南道分支涉及古代牛街西南部地区,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形成一片水乡,河道纵横,杨柳垂荫,古时称为柳河村(牛街中片的统称),牛街南口圣安寺一带曾名“东湖柳村”,圣安寺建于金亦称柳湖寺,可知金中都城内不仅有河流,还有湖泊。因河道旁有一土岗高耸,当时称冈上、“藁上”或“阁上”。至公元十世纪左右(北宋、辽)时代,有一些穆斯林在这里居住了,他们在土岗儿上建起了一所小型礼拜寺,这就是牛街礼拜寺的开始。关于牛街街道的形成,史料记载自建成辽南京城垣开始至金中都城建成,(指今右安门内大街、牛街、长椿街至闹市口一线)已是主要南北通道,此时是牛街形成街道的前身,从此柳河村遗迹逐渐消失,今存有吴家桥地名可考证。清初牛街比较繁荣,清代曾设步军统领南营守备署于现在的回民小学址,南侧之小巷原称守备胡同现划入牛街。街道两旁多大宅,房舍亦多考究,非常整洁。牛街地名来源于穆斯林先民喜种植枣树和石榴树,于是逐渐把东西走向的两条长街称枣林前街和枣林后街,把南北走向的街叫“榴街”。久而久之,人们说起“榴街”不如“牛街”顺口,又因回民多从事养牛、贩牛、屠牛和售牛肉行业者,所以习惯上把“榴街”说成牛街了。以后,在1902年慈禧太后封牛街改称“太平街”,但没有被沿用,至今人们都称“牛街”。牛街也就从一个只有几十户的回族群众居住的柳河村,发展成现在的回族群众聚居区。解放前的牛街,文化、经济都比较落后,大部分群众以“两把刀“(切糕刀、牛羊肉刀)为生,另外还有“八股绳”(挑筐买菜或其他小买卖)养活家小。由于过去兵荒马乱,一般回族群众都学些拳脚如:摔跤、形意拳、八极拳等。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牛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2年由土路修为沥青路面,过去南口外称为“南沟嘴子”,后来建起了全市唯一的、全国最大的回民医院,1984年牛街被市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街”的称号。2002年,在市、区政府的推动下,牛街街道已被拓宽,成为西城区一条主要大街。

友情提示

牛街的清真小吃以做工考究、品种齐全、色香味美而闻名。洪记小吃店的牛肉粒很有名,许多食客慕名前来。爆肚满(位于南横西街里)的五香烧牛羊肉夹烧饼,每天都有许多回头客排队购买,您要是来晚了还买不到呢。年糕李的各种年糕、松肉精致味美、货种齐全,看着你都想再吃两口。牛街清真小吃城里的肉饼、炸糕、羊蝎子更是供不应求。您的家人想吃牛羊肉时,建议您来牛街买,这里可都是真正的大厂回族自治县生产的肉,有专门经营牛、羊肉的聚宝源等老字号恭候您,包您吃了一回,想下回。建议你在回族的三大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时逛牛街,感受一下回族的节日风俗、品尝一些清真小吃、参观一下牛街拜寺,会让您的生活情趣更浓、更美。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