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湾腰墩自然保护区
首页  > 甘肃  > 酒泉  > 敦煌   »  湾腰墩自然保护区景点介绍

湾腰墩自然保护区

湾腰墩自然保护区
湾腰墩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东经92度50分-93度30分,北纬40度-40度30分,面积333平方公里。区内地势低洼平坦,为大面积盐化沼泽、荒漠草原和天然胡杨、红柳林,海拔820-938米,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荒漠有蹄类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区内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胡杨、沙生柽柳、梭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野骆驼、黄羊及天鹅、遗鸥、鸢等。湾腰墩水草茂盛,荒漠植被生态环境原始面貌保持完好,现有1000公顷胡杨林,6000公顷红柳林。区内有大小泉水10余处,是西部荒漠草原中野生动物生存的唯一水源地。
中文名称
湾腰墩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甘肃省敦煌市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占地面积
333平方公里

保护对象

区内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胡杨、沙生柽柳、梭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野骆驼、黄羊及天鹅、遗鸥、鸢等。湾腰墩水草茂盛,荒漠植被生态环境原始面貌保持完好,现有1000公顷胡杨林,6000公顷红柳林。区内有大小泉水10余处,是西部荒漠草原中野生动物生存的唯一水源地。(1)最有代表性的极旱荒漠和典型荒漠的植被类型。区内有两个生态气候区,植被类型共9类25个亚类,主要对中亚荒漠四大植被类型的泡泡刺、红砂、黑柴、珍珠类型进行保护。(2)戈壁植物特有种、濒危种及其生长地。主要对亚洲中部特有种和国家二类保护植物裸果土、梭梭、胡杨重点加以保护。(3)特殊地貌和名胜古迹。区内有敦煌莫高窟齐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唐代琐阳城遗址,兔葫芦新石器遗迹,汉唐古墓葬等文物古迹和布隆吉人头疙瘩的风蚀地貌。(4)野生动物及其繁衍、栖息地。生活在极端干旱荒漠条件下的野生动物均为珍贵种源,应于保护。本区有高等动物158种,其中兽类29种,鸟类106种,爬行类9种,两栖类1种,鱼类13种,昆虫类12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二类动物兽类有北山羊、蒙古野驴、雪豹、猞猁、鹅喉羚、盘羊、岩羊;鸟类有黑鹅、鸨、暗腹雪鸡、金雕、隼等。

放养野马

敦煌市湾腰墩自然保护区将放养首批野马。野马也叫普氏野马,属哺乳动物,体形似马,毛深棕色,腹部毛色较浅,尾毛长而多,常群栖于沙漠草原,原产于我国准噶尔盆地和中蒙边界一带,由于数量很少,被称为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为了保护和救助濒临灭绝的野马,我国在甘肃省武威市东沙窝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濒危动物研究繁育中心。该中心于1987年至1999年,先后从德国、美国的一些动物园引进野马15匹,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该中心的野马数量已由引进时的15匹发展到现在的58匹,为今后的野外放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科研人员对野马的环境适应性、采食习性、抗病能力、繁殖性能等多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与此同时,在总结新疆放养经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认为敦煌市西湖湾腰墩一带荒漠植被较好,地下水丰富,符合野马的生存环境。通过反复论证筛选,最终确定,今年春季在湾腰墩自然保护区首批放养17至18匹,并同时建立先进的观察跟踪系统,为今后野马完全回归大自然寻找依据。目前,野马放养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待国家林业局批准后,敦煌将又增加一种世界级珍稀动物。

旅游信息

交通

敦煌西角客运站每天6:00----18:00每40分钟有一班到保护区的中巴车,现在大部分换了新车,票价6元,行程1个小时20分钟。

住宿

建议住在市区,保护区内沿途主要就是一些小旅社,30元一天,24小时热水,有淋浴及小彩电。市区现有各类宾馆、饭店上百家,设施齐全、清洁安全,且价格便宜,一般50元就可以住得很好。

美食

合汁是酒泉制作独特的混合型粉汤。它的汤是以羊肉汤为主,再加入猪肉汤和鸡肉汤,混合配制,要求汤色清白亮净,不允有调料渣滓或肉屑等杂物。驼峰炒五丝:以肉质油嫩、丰腴肥美而闻名。驼峰炒五丝选料考究,刀工精细。以驼峰为主料,并配以玉兰片、冬茹、韭黄、火腿和鸡脯肉“五丝”炒成。如果掌握好火候,则菜肴色香味形俱佳。路弯弯;驼掌筋烂,肉酥可口,色泽淡黄,晶莹透亮,味道鲜美。

购物

市内有名的购物场所有:飞天商场、天马商场、供销商场、沙洲市场、南关综合市场、济芳斋等。位于阳关东路的沙洲市场,既有风味独特的当地小吃,又有敦煌特有的水晶石、眼镜、水晶式首饰、玉石白驼、敦煌丝毯、塑像、壁画复制品、夜光杯、蜡染衣服等,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并且可以砍价。但你在购买时,要注意挑选,尤其是一些包装精美的壁画拓片,在外形上几乎可以乱真(不过,最好不是真的,否则你就要涉嫌倒卖文物了)。

当地民俗

春节为一年之首节。酒泉人在春节前半月(即腊月中旬),就已开始春节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家家户户必须做一次大扫除,名曰“扫房”(扫舍),然后是陆续购买肉食、蔬菜等过年用品。农家多杀猪宰羊,烧馍馍、捞油果(包括敬神用的供品),忙个不了。腊月三十日贴对联,晚上,各家香火明烛,迎回灶神,敬奉家神。在此之前,首先要“清宅子”。“清宅子”就是事先从野外选择一个小碗大的圆石头,持回家来,然后将石头洗净,放在灶火里烧红,取出后放置于一把马勺中,上面浇上半碗上好的黑醋,石头立刻咝咝作响,散发出大量石炭酸的气体。须有二至三人同时行动,一人手持火把在前引路,开房门,进各房;掌勺人紧跟其后,沿每个房间四角转一圈子,让室内弥漫炭酸烟气,出门时要在门坎上浇点醋;第三人手提灯笼紧跟掌勺人,并随手关门。三人一行,快步行走,避免石头冷却,不冒烟;最后送出大门,将石头送还原来的地方。这个做法又名曰“打醋炭”。

灶神节

腊月二十三日为“灶神节”,亦称小年。当天,家庭主妇烙成“灶干粮”(小月饼形),天黑时献于灶神前,条件好的人家还要杀鸡献供。然后将旧灶神像取下,换上新请来的灶神像,将旧灶神像,并“灶马子”一同烧掉,送灶神赴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的勤劳及善行。到腊月三十(除夕)晚上,家家户户又要焚香献供,燃放爆竹迎灶神归来。同时,在新灶神像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湾腰墩自然保护区腊月二十三日后即进入大年的准备阶段,头一件事是“扫房”。这时全家动员,大搞卫生。这一良好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腊月三十前几天,各家男性不论大小均要理发,“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这一习惯沿袭至今。

贴对联

酒泉春节习俗中,贴对联也是重要一环。不论贫富人家,都以贴对联为过节的直观标志,多数人家都在腊月三十日做完清洁后,张贴对联及门神、门花,有的还剪纸贴窗花,红艳艳,光闪闪,增加一片新春景象。读书人家更是讲究对联的内容,用以表达自己的文学才气。旧时也有个别人家请不到写对联的先生,便用碗底涂墨在对联上印上七个圆圈。还有的在门上面贴上水墨钟馗像以除妖邪鬼魅。还在街门外边加贴“出门见喜”、“迎喜接福”的短联,也叫做报春的“报条”。在住房炕墙上贴“身体安康”、“福寿康宁”、“身卧福地”;在粮仓上贴“五谷丰登”、“米谷满仓”;就连牲口圈也要贴上“糟头兴旺”、“牛羊满圈”等,以祈来年人寿康宁、六畜兴旺。

坐夜

旧日有腊月三十晚上坐夜(通夜不睡)之习。据说,坐夜可以延年益寿,故又称“熬寿”。当晚,妇女们赶做年饭(包饺子),男主人则给子女们讲家规家教、历史故事,或让识字者念卷(民间宝卷),一则进行劝善,再则做为一种家庭娱乐活动。大人一般要坐到天亮等候“接神”。正月初一至初四不干农活,因此正月初五早饭后,农村家家户户在门前地里点燃麦草,献供品,放爆竹,并将牛羊车马赶到现场,让牛羊吃草,人们踏火堆而过,谓之“出行”,也叫“破五”。意即这一天后就该上地劳动或外出打工、经商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城市居民以吃元宵表示庆祝,在农村家庭则用白面蒸成“面牛”(形状比一般馒头大,内包油面、白糖等)和“面老鼠”献供。献牛意在保护牲畜,发展生产。“面老鼠”则不做眼睛(称“瞎老鼠”),意为诅咒老鼠个个瞎眼,不要糟蹋粮食。正月二十三日,传说为女娲补天之日。旧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摊煎饼献供敬神,以示补天,至今仍有这天家家都吃煎饼的习俗。立春后三十天为惊蛰。根据农历,到这天气候转暖,冰消雪化,土地复苏,草木含有生机,入土蛰居之草虫惊醒,这天,家家吃油炸鸡蛋,芳香开窍,润肺清胃。在农村,农民用清油或大油熬萝卜汤,以啖牛马,用以清胃火。

寒食节

三月三日寒食节,民间一般把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也即清明节前一二天叫寒食,此节是纪念春秋时介之推的。介子推辅助流亡别国的晋公子重耳时,曾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给重耳充饥。重耳后来当了国王(晋文公),便让介子推执掌国家大权做大官,介子推不从,就和母亲一起隐居绵山。晋文公让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介子推硬死不愿出来,撞树而死。晋文公十分悲痛悔恨,将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修寺立庙,改绵山为介山,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烟火,要吃冷食,以此寄托哀思。

清明节

地上青草出芽,一片嫩绿。各家上坟扫墓,祭奠祖先。儿童放风筝,青年男女踏青游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浴佛节。从初一至初八日,酒泉民众去文殊山,法幢寺赶庙会,布施,浴佛。

端午

五月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各家除做米糕、吃粽子,城乡群众除游泉湖公园外,还折取艾蒿、柳枝、沙枣花插在门上,防疫除邪。少女及年轻媳妇们做香袋(亦称“香包子”)。她们将香草、冰片、麝香包入碎布或纸内,扎成各种形状,周围缠上各色丝线,戴在胸前以避疫疾。并互相赠送,增进友谊,也是青年男女表达情感的信物。

拨艾草

农历六月六日城乡群众纷纷到田间地头拨艾草,拿回家中熬汤给小孩洗澡,或捆成小把挂在墙上用以消毒防病(艾有一股清香味)。艾叶晒干捣碎成为绒状,针灸时用来治病。敦煌、安西一带这一天有沙浴习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