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寨

民居建筑:
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后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长房系竹木建筑多以栗木为柱,竹板围墙,柱下垫石块,屋面盖草排。两端各有一个用竹板铺设的阳台,阳台一侧设有登楼木梯。楼室中间留有一条通道,中央设有土台,土台上设有火塘,每个火塘上摆有三块锅桩石或架有一个铁质三脚架。通道两侧是用竹板隔成的若干个居室,楼上居室以靠近前门一端为尊。
宗教信仰:
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
礼仪习俗:
成年礼是基诺族传统的习俗。基诺族认为男女青年在十五、六岁前,思想、生理上都不成熟,不能承担和享受公社成员的义务和权利,晚上不得随便出门,禁止谈恋爱,下地劳动只能算半劳力。只有举行成年礼后,他们才取得村庄正式成员的资格,才可谈恋爱。
语言: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
婚俗:
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一般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
服饰:
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
文化:
基诺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流传较广的是《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等。基诺族还有精湛的刺绣艺术和竹编工艺艺术。
饮食:
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就是说基诺族的菜是以臼舂为主。逢年过节和喜庆宴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菲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醃鱼,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饭佳肴。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欢的营养佳肴。基诺山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歌舞:
基诺族能歌善舞,在表现太阳崇拜的太阳广场上,欢快热烈的“太阳鼓舞”,鼓声雄健深厚,舞姿轻快活泼,是基诺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项活动。
节日:
基诺族的节日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特懋克”基诺语的意思是“大的盛会”,即“过新年”,是基诺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阳历2月6日至8日,节日期间一切活动都围绕最神圣的器乐-大鼓举行,也称“大鼓舞”。男人敲起大鼓、芒锣,一群妇女载歌载舞,有的“弹三弦”、“打山羊”、“跳三跺脚”,还有赶走贫穷与灾难的“驱鬼舞”,他们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
- 昆明 1德昂族寨
- 官渡区 2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 昆明 3大观公园
- 盘龙区 4云南野生动物园
- 宜良 5九乡风景区
- 安宁 6安宁文庙
- 安宁 7曹溪寺
- 官渡区 8妙湛寺金刚塔
- 嵩明 9药灵山
- 盘龙区 10世界园艺博览园
- 呈贡 11昆明七彩云南景区
- 昆明 12云南民族村
- 盘龙区 13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 晋宁 14石寨山古墓群
- 盘龙区 15真庆观古建筑群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 16凤龙湾
- 宜良 17地下倒石林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 18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 嵩明 19地藏寺经幢
- 官渡区 20官渡古镇
- 五华区 21西南联大纪念碑
- 安宁 22三炷香苑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 23轿子雪山
- 宜良 24阿路龙
- 安宁 25王仁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