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六寨苗”
“万颗明珠一瓮收,翼王到此也低头。王兵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这是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在六寨苗写下的《咂酒诗》。
六寨苗地跨大方县八堡、兴隆两个乡镇,离县城约60公里,由6个自然村寨组成。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六寨苗很具“传奇”色彩,其历史可追溯至晚清时期,这里的苗族人民起义反清;1915年,六寨苗100多名苗族青年也积极投身“讨袁护国”运动;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在六寨苗地区组建了“六寨苗游击队”……
近日,记者从八堡乡新开村出发,由此步行前往六寨。在村东约1公里的铧匠寨上寨,一片葱茏绿树的掩映中,一座古老的茅屋静静伫立。同行者介绍说,这座五柱三开草木装板竹角结构的茅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就是当年红军组建的六寨苗游击队总部旧址。
清晨的阳光从葱绿的树叶缝隙里漏下来,点缀在苗寨的小路上、茅屋顶上、农院里,不时有农人们带着孩子、拉着牲畜从路上经过,还依稀可见稻田里忙碌的身影。在鸟鸣声和隐约的歌声中,寨子仍显得格外静谧。几位苗族姑娘边说笑边唱歌,坐在院坝里绣花。看到有客人来,她们一律转过身子,背对着我们,不好意思说话。一旁的竹竿上,晾晒着她们新制的衣裙:蓝、白、红相间的褶子裙摆上,精致地绣着代表她们各自的审美观和不同喜好的图案。
据介绍,六寨苗属苗族一支“歪梳苗”,其特点是及膝裙和白色绑带,上衣前后襟皆往上提,用一条宽而考究的腰带扎住,又称“四块瓦”。我们看见的一些老人正穿着这样的服饰,头上斜斜地插着一把小木梳,有着很强的立体艺术感,呈现一种既古朴又精致的美。
六寨苗的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很强,许多苗民家中至今仍保存有大量文物,如石达开所赠号角、战刀、土炮,红军的住床、办公桌等;不仅如此,六寨苗由于没有受外来文化的过多影响,房舍、风俗、语言、歌舞、节日、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完好保存着原始形态。“如果加以适当的保护、规划和开发,六寨苗是很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大方县文物管理所的杨鹏告诉记者,目前,该县正着手准备把六寨苗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更好地保护当地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物。
- 赫章 1可乐遗址
- 七星区 2大屯土司庄园
- 大方 3奢香墓
- 织金 4织金古建筑群
- 毕节 5黔西观音洞遗址
- 大方 6九洞天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7龙凤山森林公园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8石缸洞
- 纳雍 9雍熙风景区
- 赫章 10赫章韭菜坪
- 赫章 11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2涌珠泉
- 毕节 13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
- 毕节 14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5百年石门坎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6阳光城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7中水遗址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8乌江源百里画廊
- 大方 19百里杜鹃林带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0马街
- 纳雍 21吊水岩风景名胜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2灼甫草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诗意乡村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4马摆大山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5威宁彝族撮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