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袁崇焕督师庙
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是广西藤县人,他为抗击后金含冤而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惨案。为纪念袁崇焕,国民初年广东东莞仁士张伯桢在北京建有一座袁督师庙。
袁督师庙又叫袁公庙,位于北京龙潭公园内肃穆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灰砖砌成的清末风格,约100多平方米阔的庙宇。从袁公庙正面,远远就能在松柏隙中看见正门-“袁督师庙”的石刻阴字。拾十多级台阶而上,只见正门右旁嵌着汉白玉石“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袁崇焕祠、墓和庙。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5月24日公布”的牌匾。正门两旁有康有为题写的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辽东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袁督师庙有正中和左右共三个小房子,内有现人用图文为袁崇焕列举的事迹:袁崇焕自幼好学,胸怀大志,万历三十四年(1606)乡试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袁崇焕上京会试中进士,初授福建省邵武知县。袁崇焕为官刚正不阿,勤于政务,尽心民事。有一次民居失火,他着袍服,朝靴登屋顶灭火,为百姓所爱戴。
天启元年(1621)袁崇焕因政绩卓著,被召进京朝观。时值后金初立,努尔哈赤觑观中原,不断侵入。袁崇焕毅然上疏皇帝投笔从戎,奔赴边关战场。先后任关外监军、兵备副使、右参政等职。天启六年(1626)后金努尔哈赤率兵两渡辽河,克锦州、凌河、松山等围宁远。天启七年(1627)后金皇太极又率兵十万两犯。袁崇焕剌血书激励将士,并用红夷大炮击退后金军获宁远、宁锦大捷。
崇祯元年(1628)袁崇焕因功绩卓著,才略过人,被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蓟辽督师。崇祯二年(1629)后金大举征明,绕开袁崇焕山海关防线直取京都,袁崇焕闻讯率九千骑兵星夜驰援京师誓死保卫北京。在广渠门与后金展开殊死战斗,大获全胜。袁崇焕督师蓟辽多次打退后金的进犯,履立战功。以其英风伟略使后金军闻风丧胆。
袁崇焕虽功卓著,但昏庸的崇祯皇帝却中后金的反间计。崇祯二年(1629)以莫须有的罪名反将袁崇焕逮捕下狱。次年将袁崇焕处“凌迟”酷刑死于西市,自毁长城。
在这些图文中,绘有袁崇焕故里藤县天平镇新马村树立的“明督师袁公崇焕纪念碑”。鲜为人知的是,该碑是抗日战争时期,藤县县长何祀等为以袁崇焕的民族精神,召唤民众奋力抗战而立的。我记起了何祀题写的对联:“一塔表孤忠、白马江边留胜迹;千秋传信史、幽燕城下想英风。”
正中房子内正对门口的墙中,-有“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像”的文字,下面是石刻的袁崇焕像。左面的墙上有石刻的袁崇焕遗诗8首。袁督师庙是由民国初年的广东东莞人张伯桢建立的。《明袁督师庙碑记》赞扬建庙人张伯桢的义举,由王树村撰文,清末遗老宋伯鲁书。还有张伯桢为袁崇焕的守墓人写的《佘义士墓志铭》:“袁督师于崇祯三年(1630)含冤而死,相传其部佘义士窃出尸首葬于广东旧义园(今东花市斜街),佘氏终身守墓不去。佘死后亦葬督师旁,张柏桢为其撰写墓志铭。”数百年后的今天,佘义士的第十七代后人仍在北京为袁崇焕守墓,堪称世界奇事。
右面墙上则是康有为1917年撰并书的《袁督师庙记》石刻,还有他的七言诗三首,表达了对袁督师爱国精神的景仰,以及对督师“才愈奇,志愈大,人主未必竞其用”悲惨命运的感怀。《袁督师庙记》曰:嗟夫!明清之际,关于中国亦大矣,非止繁一朝之兴亡也。观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武棱盖世,遂见忌于敌,以谗间死。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国非才不立,有国者临觞闻鼙鼓,无不思才而用之。然才愈奇,志愈大,人主未必能竞其用。即能倚异信用,而内移于权0女谒,外怵于敌国外患,左右谗慝之口。交构而并作,卒自坏长城,而国亦殄灭。鸣呼,古今殆同一揆,岂独袁督师?吾十二岁侍先祖连州公读督师传,至其纬
边事,登长城,察形势,奏对思宗以五年破敌而壮之。连州公曰:“是敌畏而用间殺之者也!”后登长城,想公之雄风。门人东莞张柏祯,为公表幽,刻公集,复筑公祠坟京师。令后之爱中国者,思将才,庻公英灵武烈犹懔懔也。孔子二千四百六十八年,丁巳,七月,乡后学南海康有为撰书。
1984年全国的明文史专家云集藤县,召开纪念袁崇焕诞辰400周年研讨会,重揭了这件中国历史奇冤大案。
正如莫乃群如书的:“故里丰碑倍亲,辄从爱国识忠纯。辽东战守筹三著,无地安危系一身。回救京师成大捷,横摧敌阵等轻尘。河山赖有英雄气,常使购物景色新。”面对英魂我热血沸腾了,我们中华民族历五千年不灭,何时缺过为国家、为民族命运、为劳苦大众,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