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宜黄位于江西省东部,地处武夷山山脉与雩山山脉向抚河平原过渡地带。全县土地总面积19.44万公项,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09万公项,占土地总面积的77.6%。境内有3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东支主峰军峰山,海拔1760.9米,中支主峰鱼牙嶂,海拔1467.9米,西支主峰大王山,海拔1136.6米,形成了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南高北低的地势。
- 中文名称
- 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
- 江西省宜黄县
- 气候类型
-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主要保护动物
- 华南虎、黄麂、水鹿、苏门羚
数据
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光照充足。县内遍布类型多样,繁盛茂密的森林被群落,其间生长着水鹿、苏门羚、野猪、黄麂、华南兔等多种野生动物,是华南虎理想的生存繁衍地带,历史上是我省华南虎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保护区建立原因
据县志记载,解放前宜黄县境内虎、豹比较常见。五、六十年代,由于人们认识上发生了偏差,将虎视为“害兽”而加以大肆捕杀。据县土产、外贸、供销等部门收购华南虎虎皮数统计,宜黄县在五十年代猎捕华南虎55只,六十年代猎捕华南虎25只,七十年代猎捕华南虎10只,占同期江西省猎捕华南虎数量264只的34%。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省内外华南虎的栖息地不断恶化,华南虎种群数量锐减,但在建有华南虎保护区的宜黄县境内的神岗、新丰、中港、东陂、白竹等乡镇,不断有人看到华南虎的身影。九O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受世界自然基金会派遣,美国猫科动物专家伽瑞科勒博士偕夫人摩诺女士专程到宜黄鱼牙嶂一带考察,认定我县仍存在华南虎。部、省专家通过虎迹、访问和栖息地调查,不仅证实了宜黄县仍然有华南虎存在,而且还可能存在华南虎繁殖种群。- 凌源 1天盛号石拱桥
- 龙城区 2云接寺塔
- 喀喇沁旗 3东山嘴祭祀遗址
- 建平 4长城——燕长城遗址
- 双塔区 5佑顺寺
- 凌源 6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
- 凌源 7红石山生态旅游区
- 朝阳县 8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
- 喀喇沁旗 9九泉莲花山
- 凌源 10金花山及汇善寺
- 凌源 11元宝山慈云寺
- 双塔区 12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北票 13大黑山森林公园
- 凌源 14凌河广场
- 凌源 15红石谷风景区
- 凌源 16辽代古墓
- 凌源 17金花山景区
- 凌源 18河坎子景区
- 凌源 19热水汤温泉
- 凌源 20十八里堡古塔
- 凌源 21万祥寺
- 北票 22白石水库
- 凌源 23青龙河源湿地自然保护区
- 北票 24冯素弗墓
- 北票 25四合屯化石地质棚户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