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鹿鸣关

鹿鸣关,古关隘。位于广东省清远县县境东北部,在323国道连山与连南分界处,距清远县县城吉田镇34公里。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始称鸡笼关,亦称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时,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 抗日战争时期,此处建成连贺公路,后更名323国道,2013年,二广高速通过此处,并建成隧道。鹿鸣关以之雄奇之美早在1915年,就被征定为“连山八景”之一,名曰“鹿关秋月”,而后三江人在选“三江八景”时,称此景为“鹿鸣秋高”。 2011年,连南县在鹿鸣关修建了鹿鸣公园。
- 中文名
- 鹿鸣关
- 旧 称
- 鸡笼关、鸡鸣关
- 地理位置
- 广东省清远县县境东北部
- 连接地区
- 广东省连山与连州
- 建设时间
- 明代
关隘概况
鹿鸣关,古关隘。位于广东省清远县县境东北部,在323国道连山与连南分界处,距清远县县城吉田镇34公里。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始称鸡笼关,亦称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时,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历史沿革
据传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率军由连州进入连山时,便在今天鹿鸣关一带劈山修路,并曾带兵镇守于此。原为连山与连州界关,“关踞山椒,中断若门,”喻为“连山之管钥,瑶排之咽喉”。未设关防前,粤、挂、楚、豫、闽5省总兵会剿“瑶乱”时,福建总兵郑芝龙扼守此地,曾率兵辟山凿石修道,并亲书“砥矢”二字于关口石壁之上,后人称之“凿字迳”。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县刘允元方垒石设关,始称鸡笼关,亦称鸡鸣关。四十七年,知县李来章捐俸重建时,关上建阁,下筑食寮,旁设茶亭,并面向油岭建汉前将军关侯“却金亭”。道光十二年(1832)厅同知徐维清再修时,于关口加建碉楼,使百尺雄关更为气势险要,并以“鹿鸣宴文榜”之意改名鹿鸣关。民国27年(1938)连贺公路在半山开通后,古迹逐渐湮没,然而风光更加壮丽,尤以天险著称。1954年,诗人陈芦荻路过鹿鸣关,曾写下“千山万山,路转急弯,一声汽笛,飞过鹿鸣关”一诗,描述关内峻岭连绵,路陡壑深之天险。清时连山县城太保以东一带人烟稀少。鸡鸣关西是连山,东是连州三江,当从连山赶往连州商人走近关时,才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三江鸡鸣,所以将“鸡笼关”改称为“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连山厅同知徐维清重修“鸡鸣关”,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移迁连县,(当时的省政府就驻三江镇香花村的岩洞,省财政厅驻三江宴萍图书馆),急需一条与西南大后方的通道,于是开山劈岭,修筑广东连县至广西贺县的公路,于是鹿鸣关的古迹也就荡然无存。这条公路从它正式通车那天起,就成为连接粤桂的重要通道。解放后,1955年政府再次修复鹿鸣关至太保路段。据连山学者莫自省介绍,当时,诗人芦荻乘车经过鹿鸣关时,还曾写过“千山万山/路转急弯/一声汽笛/飞过鹿鸣关”的诗句。1992年,鹿鸣关至鹰扬关道路按照国道标准建设。 21世纪初,鹿鸣关口的323国道升级改造,修了鹿鸣关隧道,原经鹿鸣关关口的公路。 2013年,二广高速通过此处,并建设了全长3202米的鹿鸣关隧道。旅游开发
鹿鸣关以之雄奇之美,仅在清代,就有减承宣、李来章、张世谦和虞昌龄等人为它留下生动优美的诗篇。早在1915年,鹿鸣关就被征定为“连山八景”之一,名曰“鹿关秋月”,而后三江人在选“三江八景”时,称此景为“鹿鸣秋高”。 为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环境,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观景、休闲、怀古思廉于一体的多元活动场所,2011年,连南斥资200多万元在鹿鸣关修建的鹿鸣公园。该公园小巧,总面积不超过16亩,里面设有凉亭、长廊、广场灯、雕塑及停车道路。- 乌拉特前旗 1沃野镇故城
- 磴口 2阴山岩画
- 乌拉特中旗 3新忽热古城址
- 临河区 4朔方郡故城
- 乌拉特前旗 5巴彦淖尔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
- 乌拉特后旗 6五彩仙境玛瑙湖
- 乌拉特后旗 7阴山山脉西段
- 杭锦后旗 8河套工业旅游景点
- 乌拉特后旗 9呼吉乐广场公园
- 杭锦后旗 10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
- 乌拉特后旗 11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
- 乌拉特后旗 12乌拉特后旗地下靶场
- 杭锦后旗 13二道桥胡杨
- 杭锦后旗 14河套大院
- 乌拉特后旗 15大坝口岩画
- 乌拉特后旗 16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
- 杭锦后旗 17奋斗中学
- 杭锦后旗 18科技文化会展中心
- 乌拉特后旗 19沙顶湖
- 乌拉特前旗 20乌梁素海
- 乌拉特后旗 21达拉盖度假村
- 杭锦后旗 22康尔徕生态园
- 乌拉特后旗 23宝音图风蚀景观
- 杭锦后旗 24头道桥旅游度假村
- 杭锦后旗 25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