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凰嶂自然保护区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华南地区热带北缘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地处阳春市西南部、西部与电白区接壤,南部和阳西县相连,是广东西南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唯一的一个热带北缘气候类型的保护区,总面积14751公顷。2004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6月,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中文名称
-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
- 广东省阳江市
- 级 别
- 省级自然保护区
- 区域面积
- 1.5万公顷
- 类 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保护对象
- 热带北缘季雨林和山地雨林
- 管理单位
-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批准时间
- 2004年1月
历史沿革
1984年7月,因体制改革,原湛江地区管辖的国营河尾山林场,因行政区域变动划分为两部分,其中归属阳春市管辖的部分划归阳春市国营河尾山林场管理。1999年阳春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划在该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2000年7月26日竟阳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10月16日阳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市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6月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区域范围
保护区地处粤西阳春市西南部,东经111°21′29″—36′03″,北纬21°50′36″—58′40″,西面与电白区接壤,南面与阳西县相邻,北面以阳春市八甲镇为界,东面与阳春市河口镇相连,总面积14751公顷。(表格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本区属于中山地貌,一般海拔在600—800米,区内最高峰鹅凰嶂海拔1337.6米,最低处潭水坳海拔仅30米,高低差异达1307.6米,千米以上山峰有21座。区内大部分的成土母质由花岗岩组成,具有古老的地址结构。土壤
土壤主要分红壤和山地黄壤,一般海拔400米以下为赤红壤,400—600米为红壤,600米以上为山地黄壤。气候
年均温度22.1度,最高温度38.4度,最低温度零下1.8度,最低月1月平均温度14.3度,最高月7月,平均温度为28.2℃,无霜期350天,12度以上的有效积温7085度。年降雨3428.9毫米,最高记录5521毫米(仙家垌水库气象站记录),最低记录2004毫米,降水期长,降雨量大,是广东第一降雨中心,降雨多以地形雨为主。保护目标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物种资源丰富,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专家考察,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6科867属1849种,其中:国家一级1种(台湾苏铁);国家二级13种;国家三级10种;保护区有植物种类208科、726属、1415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圆籽荷、虎颜花、大果五加等36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103种的34.95%,是广东省植物种类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
区内动物种类繁多,其中有蟒蛇、巨蜥、平胸龟、白颧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5种。开发利用
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有誉为岭南第一瀑布的白水瀑布(垂直落差235米)、壮观的五福瀑布,有著名大师关山月为之题名的仙家垌水库(仙湖)、大果五加林、红花如火的杜鹃红山茶,碧玉般的玉女池、掷石不到潭等等。管理机构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属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副处级建制,与国营河尾山林场同一法人单位,内设综合科、宣教科、保护管理科和护林大队,总编制15人。- 盘山 1盘锦森林公园
- 大洼 2辽河绿水湾
- 大洼 3田庄台关帝庙
- 大洼 4田庄台崇兴寺
- 大洼 5望海观
- 大洼 6驾掌寺
- 大洼 7田庄台抽水站旧址
- 盘山 8唐家房后岗子遗址
- 大洼 9甲午末战遗址公园
- 大洼 10张氏墓园
- 大洼 11红海滩
- 兴隆 12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
- 大洼 13崇兴寺——卧佛
- 大洼 14田庄台清真寺
- 大洼 15中日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
- 盘山 16沙岗子高丽城遗址
- 盘山 17盘锦东晟园艺基地
- 盘山 18王荒北坨子遗址
- 盘山 19南坨地遗址
- 盘山 20杜家台古城址
- 双台子区 21苇海鼎翔度假区
- 盘山 22城堡遗址高平堡遗址
- 盘山 23沙岭堡遗址
- 盘山 24辽河碑林
- 双台子区 25盘锦湖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