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浓墨重彩,辉煌艳丽。供台主位战神“灵谷公”既非宗教先祖亦非历史人物,但却声名远播,香客如云,吸引远方游客。
- 中文名
- 灵谷庙
- 地理位置
- 海陵岛东北部的灵谷村首
- 别 名
- 敕封忠勇英烈太尉侯王庙
- 特 点
- 彩饰艳丽,浓青重彩
简介
灵谷庙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东北部的灵谷村,庙址在村首。庙门西向,正对浅海湾,庙宇属民间神庙,正殿的供台主位是战神“灵谷公”,神坛两侧有真人大小彩塑,既非宗教先祖,亦非历史人物。但造型栩栩如生,服饰华丽,庙里无宗教人士主持活动,却香客如云,声名远播。逢吉日,四村乡人,衣衫干净,敬备香油,向庙中赶去,或许愿奉香,或卜卦问签,是时庙中熙熙攘攘,香烟绩绕。吸引了许多远方的游客,在此体会一番中国民间文化中寓意深刻的鬼神文化气氛。
相关传说
在阳江市风景如画的海陵岛灵谷村口,有一座侯王庙因庙在灵谷村,当地人也叫灵谷庙。
侯王庙建于何时,奉祀何人?这一直是个迷。.历史上只笼统说这侯王,是与宋张世杰同时尽瘁者,就算是曾经任过阳江知县的李云在《重修灵谷庙记》中也不得不说“灵谷庙之神不知何许人也’’。随着香港回归之日,此迷该是揭晓的时候了。
在国内,只有两间候王庙.另一间在香港九龙城里。
在阳江,关于候王庙的来历,因为时间漫远已无根可寻.只留下一此零碎的民间传说.有的说,这里奉祀的是一个与张世杰同时尽瘁的将领;有的说,庙崩塌后,唯神主牌有蚁篆字;还有的说,重修时,砖瓦木料都从海外漂来,还有侯王显灵搬砖运石……等等。
而在香港却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在700年前的九龙城,已是镇守海边的古城,当时叫官富场。当元朝大军南下要赶尽杀绝宋赵氏王孤时,景炎帝赵正带着宋室逃到这里苟延残喘。赵正母亲杨淑妃之弟杨亮节,以国舅身份护佐年幼的外甥赵正掌管朝政,支撑危局。后战死海上(一说积劳成疾病死),被追封为王爷,在官富场立庙奉祀.因杨亮节前为侯,死后封王,此庙便叫“候王庙”。
历史溯源
为什么只有香港和阳江才有候王庙?众所周知,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阳江与香港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如今位于香港长洲东湾山上绵延数十亩的“阳江义冢”就是最好的见证(在香港,这样的地域性群墓是绝无仅有的)。自古以来,阳江定居香港的人不少,祖祖辈辈两地渔民便互相往来,两地渔船互相停泊。那时香港地的庙宇本来就不多,渔民们要拜的当然少不了这赫赫有名的候王庙了。
由于这远久的渊源,两地渔场民的风俗信仰便互相影响以至同化。阳江的渔船回到阳江,或者香港的渔船来到阳江,渔民要拜祭这候王爷便不那么容易了。于是便有了在阳江建立一间候王庙的需要。而宋室忠臣张世杰的坟墓就在海陵岛上,让他们君臣死后团聚也是善良人民的希望,因而,墓址选在海陵也就顺里成章了。候王庙建成,海陵岛东神前湾畔,左有候王庙,右有太傅祠,一王一臣,势成犄角,多么威风!同在一个地方并存王臣两庙,这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怪不得人说“不怕海陵人,最怕海陵神”呀,近年灵谷的候王庙重修好后,归来烧香的港澳乡亲就不少。
香港候王庙碑记,该庙分别在1759、1822、1879年重修过;而阳江也刚好在1822年重修过一次,当时曾在阳江当过县令的李云在上述《重修灵谷庙记》自述:“嘉庆年间予宰阳江 ,因公过海,始识张太傅墓所在与候王之庙在灵谷也。”李云在阳江任职时是嘉庆14——18年,即是说1809——1813年前已有候王庙。而按灵谷守庙老人的回忆,他的17世祖顺治年间迁居海陵时,就已见香火鼎盛的候王庙了。则至少在1660年前阳江已有了候王庙。应该说,香港和阳江两处的候王庙的建造年代都不会相差很远,至今至少已有5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