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宫

老妈宫又称天后宫,是历史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头,与毗连的关帝庙是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其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992年重修开放。
- 中文名称
- 老妈宫
- 外文名称
- Mazu Palace
- 类 别
- 历史博物馆
- 地 点
- 广东省汕头市
- 竣工时间
- 1992年
- 开放时间
- 1992年
- 馆藏精品
- 妈祖像
详细介绍
老妈是潮汕人对海神妈祖的尊称。这也就是在中国沿海普遍见到的天后宫。请大家来这里参观,主要是了解它在汕头发展中的特殊意义。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就是滨海的沙滩,叫做“汕”。渔民从这里出海,回来在这里晒渔网。女人们也就经常在这里集聚,一面织渔网,一面等待亲人出海归来,逐渐形成了居民点,就是汕头最早的雏形。清朝嘉庆年间,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天后宫和关帝庙。渔船出海和潮人过洋,都要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包一点香灰和泥土带上,以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成为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也是早期潮人华侨回来寻根的标记,具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所以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由市政府出资重修一新,立碑说明。潮汕文化的源头
为什么当初要单单建这两座庙呢?这与潮汕文化的源头有关。汕头开埠时的居民主要由三种人组成:外来移民、本地海民和本地山民。他们信仰和崇拜的代表分别是关羽、妈祖和三山国王。供奉这三种神的大小庙宇遍及潮汕城乡各地。这三种神的共同点,都是属于英雄崇拜。他们的原型都是人。三山国王是山神,主要是山民信奉。这里是海滨,所以就不供。关羽是山西解州人,三国时候蜀国的重臣和缔造者之一,由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书的宣传,以忠义勇战被后世奉为神。山西人善于经商,并开创了中国的金融业。山西人走到哪里,就把关羽的崇拜和雕像带到哪里,做为自己精神上的保护神。由于提倡忠义既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也符合老百姓的需要。道教尊其为关圣帝君;佛教尊其为护国明王佛;由于满族人奉其为战神,清朝统一中国后便用行政力量在全国推广,使关帝庙遍及中国各地,与供奉孔子的学宫并称“文”、“武”庙,在清代列于官庙地位。明代的大量移民是从山西、河南开始,经福建莆田中转,逐渐发展到潮汕的。他们在迁移流动过程中,讲究“义”最为重要,来到潮汕后,关羽的偶像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海神妈祖是宋代以后出现的。原型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渔民女儿林默娘。传说他坐在家中 便能遥知海上的情况,几次灵魂出窍到海上救助危难中的父兄和乡亲们。因此被后世奉为海神,尊称为妈祖,被封为天后,也称天妃。究竟林默娘有无“特异功能”现已无法考查。但是妈祖的出现是符合规律的。古代在海上作业危险性和偶然性都很大,人们需要精神上的保护。而天下之至爱、能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只有母亲。因此,人们才尊其为妈祖。潮汕是福建的近邻,最早崇拜妈祖是很自然的事。现状
现在,海外潮人回乡,看到汕头特区新貌,虽然高兴,却觉得陌生;看到了老妈宫和关帝庙,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生发出许多缅怀先祖的情怀。大家在参观的时候,请注意欣赏庙内的各种潮汕工艺。比如门壁的石质浮雕、梁柱的木雕彩绘,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一对由整块石头雕刻的透雕盘龙柱石,上有八仙立像,工艺十分高超,过去只有在皇宫和孔庙才能见到。屋顶的嵌瓷艺术,是潮汕工艺特有的技术。用烧制好的彩色陶瓷片,拼制出各种戏文图案,人物栩栩如生,又不怕风雨的侵蚀,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到民间建筑中了。- 盐边 1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 米易 2二滩水电站
- 盐边 3攀枝花箐河瀑布
- 盐边 4攀枝花渔门
- 米易 5望月楼
- 西区 6龙洞石林
- 盐边 7渔门镇
- 米易 8何家坝史前遗址
- 米易 9攀枝花望月楼
- 仁和区 10攀西沙拉民族生态旅游区
- 米易 11攀枝花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 仁和区 12沙坝田风景区
- 仁和区 13岩神山
- 米易 14国家级皮划艇基地
- 仁和区 15攀枝花鑫岛游乐城
- 米易 16攀枝花海塔
- 盐边 17二滩森林公园
- 米易 18攀枝花白坡山
- 西区 19平江天主教堂
- 盐边 20长冲箐森林公园
- 西区 21国际长江漂流培训基地
- 盐边 22红格温泉
- 盐边 23攀枝花青龙洞
- 仁和区 24营盘山古战场遗址
- 仁和区 25大黑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