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坪民俗文化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位于国道323线侧旁,西距韶关市55公里,东距始兴县城3公里,往南雄、江西所经之地。东湖坪却没有湖,而有的是大、古、奇的建筑物和讲不完的神奇故事。
- 中文名称
-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
- 所属地区
- 广东省韶关
- 面 积
- 29平方米
- 著名景点
- 曾氏宗祠
村庄简介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始建于清代的九栋十八厅曾氏祠堂、永成堂围楼、藏宝秘图与曾氏银库等。这些建筑结构独特,建造坚固,雄浑古朴,凝重厚实,反映着当年客家文化的丰硕和经济富庶。民俗村内清代曾代宗祠雕梁画栋,匾额金碧辉煌,陈设有曾氏五位始祖神像,再现了宗法社会宗族祠堂肃穆庄重的场面。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还有千块奇石精品供游人观赏,清代婚嫁抢亲表演,说亲、对八字、相亲、定亲、哭嫁、送嫁、出亲、抢亲、拜堂、闹洞房、婚宴等系列婚嫁活动让你感觉古时的婚嫁习俗。
村庄景点
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位于景区正门入口东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整体布局为一口池塘,一块大门坪和前、中、后三进及左右各带跨院的四合院式建筑,南北面阔26.2米,东西进深79.3米,占地面积2133.33平方米,门前池塘意在以水聚财,实为防火之用,是宗祠安全的重要保障。
九栋十八厅
所谓九栋十八厅,即纵向排列共9栋,每栋两厅,共18厅。这九栋十八栋的庞大建筑物,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按不同方向分南面日常生活区、北面生活防御区、东面文化教育区、西面牲畜饲养区。整个建筑群共有大小房间450多间,据说历时40余年才建成这样一个规模。该建筑设计考虑周全,建造独特,做工精细,装饰考究,讲求质量。
三面红旗
这一史迹保留在东湖坪大跃进、人民公社年代特有的农村公共食堂旧址内的四周墙壁上,那是1958年大跃进年代的真实反映。四周墙壁上是当年所画的各种图表和漫画,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进度表、农业生产管理“三包表”、“一年早知道,奋斗有目标”工作计划表、社员评比台、五类分子监督台、集体食堂现金收支表、食堂实物收支表、食堂粮食分配表,还有当年为吃饭不要钱所设的领饭菜的窗口等等。现已历经40多年,目睹这些遗迹,令当年的过来人忆及当时的“跃进”意气和带有浮夸的风气,感触不已,慨叹万千。而年轻一代看了则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当代史教育。这一史迹,历经40多年风风雨雨,仍能完好保存,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它是一个历史见证现场,为人们研究中国当代史、党史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和参观研究价值。
永成堂围楼
因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此围楼题写“永成保障”石匾,故把围楼称为“永成堂”。该围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整栋建筑物砖、石、木结构,长方形,四角为炮楼,是碉堡与民宅的结合形式,四层楼都有统一的回廊过道,上下四通八达。该围楼现已开放给游客参观浏览并专辟“客家民俗文物展览馆”,该馆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婚育风情、农耕习俗、服饰艺术、生活小物品等四大类。
功名石
功名石位于曾氏银库与藏宝秘图的东南侧,这种石柱是取得功名的人所立,意在炫耀门第。东湖坪下窑背村所立的功名石上刻有“诰授奉政大夫军民府曾履和吉立”、“光绪六年庚辰岁拾月望二日谷旦”文字。因它原来夹着一根旗杆,又称旗杆石,它又像船上的桅杆,还称“桅杆石”。凡是族中有人“出贡致仕”,即考上秀才以上学位者或被封为大小官员者,都由族中的“公款”出资请石匠建造功名石,并选择黄道吉日竖起来,俗称“起桅”。功名石具有激励后人奋发图强拼搏进取和炫耀当地人杰地灵的含义,也是始兴客家人继承中原传统、崇尚文化的重要标志。
贞德牌坊
贞德牌坊位于正门入口前方,这些牌坊是古时遗留下来的,象征旧时对妇女道德、操守、贞洁的传统要求。
交通指南
自由行
1、韶关汽车客运站乘坐韶关至始兴专线车,然后在东湖坪下车即可,票价为15元—20元。
自驾车
1、从韶关始兴出发:
途径:红旗路-墨江南路-墨江北路-北门路-城北路-永安大道-323国道-景区正门
需时:10分钟
2、从广州出发:
途径:S15沈海高速广州支线-下韶关出口-京珠高速-下韶关出口-韶赣高速-下始兴出口-城北路-永安大道-323国道-景区正门
需时:3小时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