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城楼即“升恒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位于城东,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其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城门两扇系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雉堞历历。
- 中文名
- 凤凰东门城楼
- 外文名
- 凤凰东门城楼
- 别 名
- 凤凰东门城楼
- 国 籍
- 凤凰东门城楼
发展历史
锈蚀庄肃的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原名“升恒门”,位于凤凰城东,紧靠沱江,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而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和工艺品供游客选购和参观。凤凰古城,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国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
主要景点
凤凰的总面积为1757.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于2001年12月17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东门城楼,它是凤凰古城的四个城楼之一,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东门也叫升恒门,其意思也就是城门面对着太阳升起的东方。
我们一起从这个沙盘来了解一下凤凰的地理位置和景点分布情况。
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庆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在当时是为防止苗民起义而建的,它全长192公里,呈南北走向,南起凤凰与贵州交界的亭子关,北至吉首市的喜鹊营,由众多营盘、碉堡、烽火台、关门等组成。这里(指全石营)也就是南长城的古遗址所在地,位于距县城14公里的永安唱。
2001年的4月22日,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教授在前往黄丝桥古城考察途中经导游员的介绍发现了这座在史书上记载为“苗疆边墙”的遗存古建筑群体,经罗教授考证确认它就是中国南部长城(也就是南方长城)。南方长城建成以后,就把当时的苗族人民划分为“生苗”与“熟苗”区,熟苗居住于长城以内,与汉族、土家族融居在一起,接受汉族文化;生苗居住于长城以外,很少与汉族人民交往,在经济、文化各方面相对落后。所谓的“生苗区”主要指古城西部和西北部的阿拉、落潮井、山江、腊尔山、禾库等广大苗族居住地区,也称为苗疆。
南长城沿途经过了三座古城——乾州古城、凤凰古城、黄丝桥古城。乾州古城在吉首境内,也是南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屯兵城堡。凤凰古城也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在此设凤凰厅,凤凰古城的城墙和城楼也都是在清康熙五十四年所修建的,以前凤凰的老县城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在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保存的最完整的古石头城,在那里曾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苗民起义——乾嘉苗民起义。黄丝桥古城的渭阳县址,贞元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张撒绡了。仅存100余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在此建兵营,名新凤凰营。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兵营移至镇竿镇(即沱江镇)。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厅城为县城,取名为凤凰县。黄丝桥古城是南方长城第三大的军事防御城堡。
凤凰古城与山、水、石融为一体,造就了凤凰奇景“九个一”。那么先让我们来看看“一座青山抱古城”吧。在这儿就是座落于古城南部的南华山,占地面积11641亩,1992年7月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它把整个凤凰古城紧紧环抱;接下来是“一湾沱水绕城过”,这里就是我们古城北边的沱江河,在战争年代它一度成为凤凰古城的护城河,发源于腊尔山台地,由我县境内的乌巢河与龙潭河汇流而成,贯穿整个凤凰古城;而在乌巢河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座石桥——乌巢河大石桥,它是我国单拱跨度最大的石桥,单孔跨度达120米;好了,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古城,从北门码头乘船到沈从文墓地,沿岸有一排排的吊脚楼,这些吊脚楼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而在我们脚下的这条红石板街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这些石板街从远古走到,走出了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和著名画家黄永玉等一批闻名世界的人,他们的故居都分布在古城内;湘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有众多的溶洞。在往吉首方向,距县城仅四公里处是奇梁洞,它形成已有六亿年的历史了。为了能更好的保护洞内的石笋,洞内灯光全部采用的是冷光源,不会对石笋、石钟乳造成任何损害,这也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这边是明代时四门留下的古炮,铸造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以前也叫做朱儿炮,古炮炮身为铁质,长1.62米,口径12厘米,重510公斤,为当时战争中最具威力的重型武器。
我们可以看到东门正面墙上挂有一副《凤凰直隶厅城防图》,它是根据《凤凰厅志》所复制的。在这副图中详细地介绍了凤凰古城哨、碉、卡的地理位置及分布,也展示了凤凰古城在南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军事地位。在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凤凰古城以前的面貌:凤凰古城以前是一个完整的古城,有四个城门,但在1941年抗战时期,当时的湖南省主席薛岳以城墙不利于抗战为由下令拆除所有城墙,仅留下东门至北门一段城墙以供防洪需要,其余全部拆除,面西门已恢复重建,南门也在恢复中。
右边前两个展柜里陈列着当时苗族起义军所使用的兵器,这些兵器都是极为原始的农具,后面展柜里是一张从《清代边墙布防图》,此图据《凤凰厅志》原版复印,在图中展示了凤凰县境内南长城的军事布防情况,明确标明了在凤凰境内848座营哨碉卡的位置及联络方式。
好了,整个凤凰的大致情况就简单为大家介绍到这儿。参观完东门城楼以后,大家有一个 印象和感觉是:东门城楼巍峨高耸,它象一位忠实的战士,日日夜夜忠实地守望着古城。沧桑岁月,时光流逝,在这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城从年轻走向衰老,从兴旺走向没落,沱水唱晚,山月作证,古城不知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激荡风云,风流爱憎,古城积淀了多少动人的传奇佳话。
结构
东门城楼城门上为两层谯楼。楼内园柱无斗拱,直接支承层顶。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的混合构架,大梁为“九架梁”,出檐柱承托挑檐檩,无脊瓜柱,乃以花板承重传予“三架梁”,梁架上均有花虫鸟兽作装饰,古色古香。
东门城楼顶楼以悬臂梁柱作平衡支架,结构巧妙异常。楼外脊上龙吻兽饰,屋角飞檐凌,、气势雄伟。主楼的重楼檐下原悬挂有光绪六年邑贡生秦绳祖(字其武)所书的“出乎震”青底黑字横匾(文革时毁),与西门的“丽泽兑”匾额用典同出于《易经》,全楼俱油漆青色,寓东方属青之意。
东门城楼正殿当中塑关云长像,神龛两旁塑关平捧印,周仓持刀之立像,龛上悬底金字匾额一块,书“刀侔笔”。关公神龛两旁塑有佛像二尊。顶楼有二十八宿木雕神像,光绪三十年,楼上为电报局所用,雕像移至楼下头门,头门为勒马式门楼,香案旁泥塑人牵马颇为神骏。
由于东门城楼采用重檐歇山顶式屋顶,穿斗式木构体系,飞檐翘角,其翘角塑造之斑爪,精致厚重,故具有出檐浅、简单实用、古朴大方的特点和明清建筑稳重、严谨的风格,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营造技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技巧。此楼风格高古,庄重大方,为五个城楼之冠,富于南方古建筑的特点。1991年新增明城沙盘模型和古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