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洞自然保护区座落在道县的西北部,地处东红111°18′48″~111°22′29″,北纬25°27′30″~25°33′45″之间,是两省三县交界的偏远山区。本保护区的基点在庆里源,海拔500m,最高点韭菜岭2009.3m,相对高差1509.3m。中山地貌占绝对优势,为群山密集区。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土壤以板页岩、石英砂岩发育的山地黄壤为主,有少部分草甸土。保护区面积4746.1公顷,核心区2000公顷。有高等植物186科,612属,1265种。动物有22个目,54科,134种。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广西灌阳千家洞国有林场,198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千家洞水源林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中文名称
-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
- 广西东北部灌阳县境内
- 面 积
- 4746.1公顷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
发展历史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3月,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院对千家洞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并完成综合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设计。
2002年3月该保护区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同年10月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
2004年5月报送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评审,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点资源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已查明的种子植物共有170科710属165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银杏、资源冷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香果树6种,二级保护的有福建柏、长苞铁杉、白豆杉等17种,三级保护的南方铁杉、小花木兰等10种,其中保护区保存有国内罕见的大面积长苞铁杉400多公顷和福建柏500多公顷原生性群落。
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27目79科146属23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5种、国家保护有益动物144种、国家濒危动物31种,已发现昆虫23目208科702属922种,其中昆虫新种2种,为华南农大田明义教授及法国昆虫专家德夫博士于1998年在千家洞科考中发现。
地理环境
广西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灌阳县境内,东与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5°22′~25°31′,东经111°11′~111°20′,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231.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6470.2hm2缓冲区面积1999.0hm2,实验区面积3761.8hm2,森林覆盖率83.9%。
自然资源
整体情况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和水源涵养林。保护区的植被保护非常完整,特别是高山常绿阔叶林最为完美。保护区有大面积的福建柏群落,长苞铁杉和南方铁杉群落,长柄双花木群落。据调查高等植物186科,612属,1265种。动物有22个目,54科,13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苏门羚、红腹角雉。长尾猕猴成群结队,越来越多。保护区内新发现一株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的台湾林檎,学名为Malusdoumeri(BoisChev),树高18m,胸径58cm,大约150年左右(经省林科所副研究员侯柏鑫鉴定)。
动植物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生物资源和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区内种子植物710个属占全广西1451个属的48.9%。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银杏等6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长苞铁杉、福建柏、白豆杉、花榈木、鹅掌楸、伞花木等17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7目79科146属235种,占广西的28%。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林麝3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水鹿、灵猫、大鲵、虎纹蛙等24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动物144种、国家濒危动物31种;已发现昆虫有922种,隶属23目208科702属,其中昆虫新种2种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据调查,区内有种子植物170科710属165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7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7目79科146属23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5种、国家保护的有益动物144种、国家濒危动物31种;已发现昆虫有922 种,隶属23目208科702属。
水资源
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沟壑纵横,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发源于保护区内的大小河流有37条之多,具有丰富的水源和水能资源,而且水质良好,适宜饮用、灌溉、发电及工业用水。保护区范围内每年的河流量达1.56亿m 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89万kW。周边灌阳、水车、新街等 3个乡镇的12个村共计4.83万人和2066hm2农田的生活生产用水全部来自于保护区。
旅游信息
驾车从灌阳镇出发途经胜利路、瑶上路可到达千家洞自然保护区。
保护价值
千家洞地质构造古老,其山地气候垂直变化大,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植被垂直带谱明显。海拔800m以上的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完整的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国亚热带森林生态学、生物学的良好基地,是研究恢复与重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系统。
广西千家洞处于中国植被区划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东部湿润东亚区域内,动植物种类丰富(种子植物1653种,脊椎动物235种),珍稀濒铖物种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重点保护动物26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重要关键地区之一;其构成的常绿阔叶林原生性强、类型多、垂直带谱完整,特别是拥有大面积的长苞铁杉林(400h㎡)和福建柏(500h㎡),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因此,尽快建立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大保护力度,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生物物种的繁衍、增殖,有效拯救濒危物种,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南岭山地属多雨区,而千家洞保护区山坡陡峭,植被的覆盖、保护必不可少。由于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大,质量高,生态效益极大,尤其是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巨大,保持水土的功能非常明显,使周边以至下游湖南湘江沿岸群众生产生活直接受益,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所在的都庞岭是一个完整的山系,主山脊是广西与湖南的天然分界线,由于整体森林保持较完好,在1982年分别成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且均冠名“千家洞自然保护区”。2000年湖南省的“千家洞”保护区已升级为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面积5400余h㎡),因此,将面积更大的广西千家洞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才有利于两省区共同协作把都庞岭整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保护好。
国务院新批准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地处灌阳县的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是此次新批的广西唯一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息传来,灌阳县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历时5年多的艰苦申报终于结出了硕果,自此,山区林业小县灌阳有了自己的“国家级”闪亮名片——千家洞自然保护区。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灌阳县境内,地处南岭山地中部都庞岭山脉的西坡,与都庞岭东坡的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密相连。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231公顷,其中核心区6470.2公顷,占总面积的52.9%;缓冲区1999公顷,占总面积的16.3%;实验区3761.8公顷,占总面积的30.8%。主峰韭菜岭海拔2009.3米,为华南第三高峰。保护区内地质构造古老、地貌独特、环境复杂多样,完整的原生性森林植被及其垂直带谱构成南岭山地稳定、协调、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并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达83.9%,涵养水源丰富,发源于保护区内的大小河流有37条之多,呈树状分布,无外来水流,自成水系,它们分别汇于主干流灌阳的一级支流懈江和秀江后入灌江,再流经湘江并入长江,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湘江上游支流。
不仅如此,千家洞是世界瑶胞向往的地方。根据国内外有关专家、教授的研究和考证,瑶族的发祥之地就是千家洞,而千家洞就在都庞岭以韭菜岭为中心周围。保护好千家洞对研究瑶族的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科考的不断深入,令人神往的千家洞将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