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魁塔

斗魁塔,位于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下,耸立在益阳三桥的左边,是一座七层的花岗石宝塔。它建于清乾隆12年,即公元1747年,至今塔龄已有255年。
- 中文名称
- 斗魁塔
- 地理位置
- 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下
- 建 于
- 1747年
- 高 度
- 29.175米
地理位置
斗魁塔与江北三台洲上的三台塔,隔江对峙,遥相呼望。古人在资江两岸,县城东门之前修建两座宝塔,其含义有二,一是锁龙镇妖,据说每到春夏之交,大雨连降,资水里一条发怒的黄龙便伙同河底的妖怪一起兴风作浪,淹没两岸田土,危害两岸人民,人们在江边建宝塔,希冀能镇河妖锁黄龙。二是在县城东门之外,建一对宝塔站岗,以构成一道威武雄壮的县门,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阳古城的“威武”。名称由来
龟台山下的宝塔,命名为斗魁塔,寄托了千万邑人对益阳文运兴旺的向往。位于资江南岸的龟台山,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从宋代开始,就是一处名扬远近的读书讲学之地,清代称龙洲书院。相传天上众星向北斗,而北斗七星中,第一颗星叫魁星,主宰文运兴衰。邑人期盼益阳文运兴盛,多出人才,于是就以北斗魁星来给宝塔命名,让魁星在益阳显灵,保佑益阳多出人才。神灵保佑虽是迷信,但龙洲书院优美的读书环境,良好的学习风气,确曾为益阳培育了不少名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张昆弟、熊亨翰、袁铸仁,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曾三,文坛巨匠周扬、周立波等,都是龙洲书院的学生。塔之结构
斗魁塔,塔高七层,高度为29.175米,全部用花岗条石砌成,内有旋梯,可登上塔顶。斗魁塔顶曾在1873年遭受雷击,邑人随即进行了维修。到1969年时,发现塔顶倾斜裂缝,为防止事故发生,当时城建部门对顶上两层,进行了拆除。1988年政府接纳群众意见,正式拨款修建,恢复了斗魁塔原貌,使斗魁塔雄姿又现古城江边。- 通州 1大运河森林公园
- 通州 2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 通州 3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
- 通州 4布拉格农场
- 通州 5通州运河公园
- 通州 6游莎日娜蒙古风情园
- 通州 7汉路县城遗址
- 通州 8通运桥
- 通州 9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
- 通州 10通州古城
- 通州 11群龙兴会
- 通州 12运河生态公园
- 通州 13台湖第五生产队农村生活实践园
- 通州 14面人汤艺术馆
- 通州 15星湖绿色生态观光园
- 通州 16通州区博物馆
- 通州 17张家湾文化旅游度假中心
- 通州 18月亮河度假村
- 通州 19古墓新容
- 通州 20西海子公园
- 通州 21通顺赛马场
- 通州 22大营旅游度假村
- 通州 23伏魔大帝宫
- 通州 24古塔凌云
- 通州 25大运河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