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崎山,素有鄂东泰山之誉。位于团风县北部,距黄冈市区70公里,地处团风、麻城、罗田三县市交界处,南距古城黄州70公里,西距武汉市道观河风景区15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仅50公里。
- 中文名
- 大崎山
- 别 称
- 鄂东泰山
- 位 置
- 团风县北部
- 龙王顶海拔
- 1040.8米
简介
大崎山矗立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素有鄂东泰山之誉。主峰龙王顶海拔1040.8米,山体呈东西走向,东南横卧小崎山、祷雨山,西北耸立接天山。
大崎山,亦名崎山。坐落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东北(原湖北省黄冈县贾庙乡),黄冈市罗田县大崎乡西北,麻城市夫子河镇卢家河乡西南之三县市交界处。崎山之主峰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境内,与之相连的接天山位于麻城市夫子河镇卢家河乡境内,而大崎山的姊妹峰小崎山主峰则在罗田县境内,且罗田县更以大崎山来命名一个乡镇—大崎乡。
历史文化
明代《黄州府志》说大崎山“远自麻城龟峰而来,蜿蜒盘伏,至些突然高举,山势绝悬,甲于一郡”,方圆120平方公里。明代黄冈知县茅瑞徽登崎山有诗曰“崎山高不极,半岭看云低。乱石分排戟,飞梁回作梯。天风传远梵,人籁出烟溪。直拟扪箩上,跻攀境屡迷。”这首诗把崎山的景色一表无余。崎山山高险峻,雄奇俊美,决定了她与宗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位于南山腰的能仁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弘治《黄州府志》记载:“能仁寺,在永宁崎山,昔密云寺禅师修道之所。”相传能仁寺(今称大庙)在唐代最为鼎盛,梵宇建筑宏伟,共有70条干道,81口天井,僧众三千人,受皇上敕封。现存有一大石碑,遒劲的“唐敕能仁”四个大字,向人们昭示着当年能仁寺的宏伟气派。西北接天山的“真武观”道教,据说历史上曾经与武当山的道教齐名天下,受到四方朝拜,还有“龙王寺”,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大崎山是革命根据地之一,张体学、方毅、陈再道、高敬亭、刘西尧、郭述申、石川、文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辗转战斗过,接天山西北麓的芦柴坳,一直是新四军第五师第五大队的驻地,至今仍有当年革命先辈战斗和生活的痕迹,当年的营房和练兵场仍保持完好。
今日崎山东南山脚乱石窠村“明月诗词”社的农民诗人们更自创诗词盛赞崎山八境: “雨霁飞帆 崎山好,雨霁眺云开。群峰叠翠江如带,飞帆逐浪日边来,虹彩架天台。崎岭朝云 崎山好,峻岭看朝云。莲飘五色观音像,云嵌七彩善才身,变幻拂红尘。松涛沐日 崎山好,松涛日沐金。青松集凝千鹤唳,涛起和鸣百凤吟,撩人格调新。唐敕能仁寺 崎山好,往事越千年。戡乱将军功永注,唐敕功碑绩尚传,留作后人瞻。绝顶芦苇 崎山好,芦苇绝顶生。日月精华留胜迹,地天瑞气合晶成,芦花溢太清。石室危楼 崎山好,石屋耸危楼。千载鲁班工艺巧,百代游人叹未休,造化夺功畴。仙人卧石 崎山好,石印迹留仙。春去春来痕印在,花开花落人未还,沧海变桑田。龙王井 崎山好,清爽井泉香。高深莫测春秋谜,涝旱灾消日月长,尝试味甘凉”。
地理位置
大崎山古时隶属湖北黄州府永宁乡。永宁乡所涵盖的区域包括现今的罗田县大崎乡、三里畈镇一部分;麻城夫子河镇一部分;武汉市新州区道观河一小部分;团风县贾庙乡、但店一部分。
清史康熙三年记载:“黄冈 冲,繁,难。倚。故城西北黄冈山。城东北大崎。北:淘金山。西:武矶。大江自黄陂来,入蕲水界。东巴水,西举水,自麻城入,会道观河、沙河南入之,谓之举口,亦谓三江口。西北新生洲,与武昌白鹿矶相对。但店、团风、阳逻三镇,与仓子埠四巡司。有齐安驿,李坪、阳逻废驿。”另据北宋王存的《元丰九域志》记载: “麻城。黄州府北一百七十五里。四乡。歧亭、故县、白沙、永泰、桑林、永宁六镇。有龟山、永泰河”。《明史·地理志第二十·湖广·黄州府·麻城》说:“麻城,黄州府北。东有龟峰山,举水出焉,流人黄冈县。东南有长河,又南有县前河流人焉,下流注於江西。有双城镇、鹅笼镇,东北有虎头关三巡检司。又西北有木陵关, 在木陵山上。东北有阴山关,在阴山上。又北有黄土关,与木陵、虎头、白沙、大城为五关。又西有岐亭镇”。
以上古时大崎山所属的地理位置,即东北部属麻城,西南部属黄冈。1951年5月,黄冈区行政公署更名为黄冈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52年8月黄冈专署分置兵堡县(9月更名为胜利县)将黄冈东北部的三里畈一部和大崎乡划归罗田县管辖。1995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治所驻黄州。并建置团风县和黄州区,团风县接管原来黄州市(即黄冈县)除黄州区外的所有下辖乡镇。由此崎山形成了现在的团风、罗田、麻城三县市交界的地理位置 。
气候生态
大崎山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C,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有较为复杂的动植物资源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大崎山有木本植物59科111属157种,草本植物39科187种。飞禽走兽出没无常,如豺、狼、野鸡、野猪及果子狸、猫头鹰、蟒蛇、苍鹰等重点国家保护动物180余种,昆虫则数不胜数。
大崎山森林覆盖率81.4%。这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季相变化四时分明。年降雨量1262MM,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野生药材在内的乔灌等植被种类达1000余种,还有豺、狼、狐狸、果子狸以及野猪、猫头鹰、蟒蛇等100多种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有较为复杂的动植物资源体系。崎山的苦丁茶更有抗癌的特殊功效。
大崎山的传说
北海龙是一条“回龙”
原先,大崎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为北海。由于北海龙镇守有功,这里风调雨顺。因此玉皇大帝提拔它去当东海龙王。它遵旨出北海南下,经小崎山、泉华山,向西过杜皮的龙王山,折向西南走将军山、马鞍山、河铺,再转向东南,经方高坪神仙寨到汤铺岭,再向正南经林家大湾的白羊山,直达黄州龙王山。原本要从赤壁下长江入东海而为龙王的,可这北海龙有个特点,就是特别的恋土思家。在这即将远离故土的时候,思家的情绪更强烈,于是它回转头来,不去东海了。玉皇大帝见它抗旨不遵,非常生气,就不准它回北海,罚它永远伏在黄冈大地上。它的身体就变成了一连串的起起伏伏的山,而它回转的龙头就叫回龙山。后来,这富有美丽的神话色彩的“回龙山”就成了当地的行政区划名,叫“回龙区”、“回龙山镇”。
神话传说当然不是事实,可老人们讲这个传说时,却有两个证据说明它是真的:(一)从大崎山到黄州,沿着当年北海龙所走的路线走,弯弯曲曲、起起伏伏,走的都是山峰、山岭、山岗、山坳、山脊、山坡,不过河不过沟,不脱鞋袜不淌水。这条路就像一条龙——它本来就是一条北海龙,而回龙山就是它回过来的龙头。(二)我们黄冈人最爱思家——比别的地方的人要厉害得多,就因为我们是“回龙”的传人。想想看,我们离家是那样恋恋不舍,想家是那样彻夜难眠,回家是那样归心似箭,这不正说明我们身上有“回龙”的基因吗。
大崎山是从哪里来的
北海龙受到玉帝惩罚,永远伏在黄冈大地上。北海因无龙镇守,变得波涛汹涌,成为水患,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于是秦始皇征调天下民工挑土填海。由于工程浩大,民工劳累不堪,整日里悲号哭泣之声不绝于耳。观音菩萨为了解救百姓苦难,就变成一个货郎下凡,在每个民工的扁担头上搭一根丝线。结果民工们挑起担子来健步如飞,一点也不吃力。原来的悲号哭泣之声变成了欢声笑语。秦始皇觉得奇怪,派人一打听,发现了秘密,就下令把丝线收集起来,编成一根鞭子。这可是一根神鞭,秦始皇把鞭一挥,大小山岭随鞭而动,结果有的地方一座山也没有,变成了大平原,有的地方山连山,群山万壑;再把鞭子拖一拖,就拖出了大大小小的河流,长江黄河就是神鞭拖成的。秦始皇见挑土填海这么难,就用神鞭“赶山塞海”。他挥鞭赶北海南边的老屋山,可老屋山因为矮小,怕被海水淹没,不愿去。秦始皇生了气,连抽几鞭,把山打破了,破得皮开肉绽,露出了白骨。后来这座山就叫破山,直到现在,这打破的地方不长草木,远远望去,那山的确是破的。秦始皇望见南边长江北岸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就挥鞭把它赶去塞了北海,它就是今天的大崎山;而大崎山原来所在的地方变成了湖,就是今天的鹞子湖。据说,“大崎山有九十九个凹,鹞子湖有九十九个汊”;又据说,大崎山顶上的龙王井与鹞子湖相通,只要鹞子湖撒网捕鱼,龙王井的水就浑了。
大崎山为什么没有山峰
大崎山海拔一千多米,是团风县最高山,但它只有馒头似的山顶,没有山峰。其实它在被移去填北海之前是有高耸的山峰的,那自然要比现在高得多。那山峰呢?原来,秦始皇赶山塞海时,途经回龙、马庙、总路咀、上巴河、但店,眼看就要到了,突然起了一阵狂风,把山尖吹断了,落在但店庙河这个地方,这就是白云山。站在贾庙街东侧的泉华山顶向东南远望,可以望见白云山,竹笋似的,虽不大,却很陡峭,山尖上常常挂着一缕白云。再左转,北望大崎山,会觉得那馒头似的山顶正好放得下这座白云山。此时此地,会令人生出一个天真的想法:要是再有一根秦始皇那样的神鞭,把白云山赶到大崎山顶上去重新接上,那中原大地就会多出一个“中岳崎山”来。
大崎山有个“蹬脚”和尚
传说大崎山大庙里有个“蹬脚”和尚,很有佛法。他每天早上都要去黄州买豆腐回来做菜。去的时候在庙门口蹬一脚,就来到了黄州街上;买好了豆腐,在店门口蹬一脚,就回到了庙里。和尚有这样的佛法,也没什么奇怪,反正是神话传说嘛,只是这和尚的法号叫什么?叫“蹬脚”?这不像是和尚的法号。大概是叫“顿觉”吧,因为在团风人的语言里,“顿觉”和“蹬脚”是同音的,不识字的人们不懂“顿觉”的含义,自然就理解为“蹬脚”了。这样,“蹬脚和尚买豆腐”的神话也就编出来了。
大崎山能预报天气
大崎山能预报天气,这不是神话,而是传说。贾庙的农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一条看山识天气的谚语,叫做“
大崎山戴了帽儿,泉华山坐了轿儿,有雨在今朝儿”,世代相传下来,就成了“传说”。农民要根据天气的阴晴雨雪霜来安排农事,割谷、割麦、打场、晒烟叶,一定要瞅个好天头,最怕的是下雨。在那没有气象服务的年月里,农民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山——先看大崎山,如果山顶上盖着一朵乌云,而且天上也只有那一朵云,那就是“戴了帽儿”,说明今天有雨;再看泉华山,如果山腰云雾缠绕,而山顶和山脚没有云雾,那就是“坐了轿儿”,也说明今天有雨。“戴了帽儿”和“坐了轿儿”两种情况只要有其一,就可判断当天很可能要下雨;要是两者都出现了,那有雨是肯定无疑的。现在有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而且报得非常准确,贾庙人再也用不着大清早爬起来“看山识天气”。因此,这条传说了千百年的谚语恐怕要失传了。
大崎山森林公园
大崎山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北部,南距古城黄州市区70公里,西距武汉市道观河风景区15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仅50公里,大崎山森林公园以生态旅游和避暑休闲为主,接待条件和服务质量上乘,是黄冈市旅游先进单位。
森林公园主峰大崎山海拔1040.8米,属大别山主脉,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端。据《黄州府志》记载:大崎山“远自麻城龟峰,蜿蜒盘状,至此突然高举,山势绝崖,甲于一郡”。素有鄂东“泰山”之称。大崎山山高林密,苍翠欲滴。崎山叠翠在明代弘治年间就被誉为八景之一。明代诗人茅瑞徽有诗“崎山高不极,半岭看云低。乱石分排戟,飞梁回作梯。天风传远梵,人籁出烟溪。直拟扪箩上,跻攀境屡迷。”这首诗已把畸山景色一表无余,如今大崎山更是有许多让人留连忘返的景点,如“龙王井”的古泉,“海沙芦苇”的奇异;“仙人石”万斤巨石推之则转;“接天石”的奇险美景;“夕照壁”的万点等等,都有着独,的景致及动人的传说。
百丈岩
地处贾庙西南。既是森林公园经营区,又是一处风景区,与龙王山避暑山庄毗邻。
龙王顶
“崎山巅有龙顶,其深莫测,旱岁取水祷雨”。该井井水香冽甘甜,清润凉爽,不溢不涸,炎夏凉气袭人,严冬则暖风扑面。相传龙王井通东海,亦说与新洲涨渡湖相通,是秦始皇用移山填海的鞭杆拄成的,引无数人祈求神灵赐水,以消灾祛病。
海沙芦苇
在龙王顶南面,有一块约十六平方米的海沙芦苇地,传说是东海之物,顺着龙井涌上山的。沙色黄,粗粒,生长的芦苇壮实,高四米余,一岁一枯荣,堪称奇迹。
鹞子翻身
上下接天山必经之路,山势极为险峻。两绝壁间生有一为三角体状的巨石,三角巨石较尖的部分顺两崖壁向山下方指,状如石鹞掠绝壁俯冲。因下接天山的石径是由鹞背和鹞嘴上方往后沿鹞尾在石壁下转折至鹞腹处再顺绝壁直下,行人顺石径上下似有鹞鹰在空中翻折的意味,而取名此处为“鹞子翻身”。
此处极其险要,是攀援接天山绝壁的必经之路。一条独绝石径顺崖壁蜿蜒修建,扶摸绝壁而小心翼翼地走在石径上,脚下就是万丈绝壁。石径历经数百年,在国内解放战争时期曾被毁损,后经改修加固,现安有铁链镶护,游人在惧、惊、叹大自然神奇雄伟的同时更不乏安全保障。
“鹞子翻身”系接天山绝壁在山体发生运动时,山上一巨石往山下滚落时卡在石壁之间形成的,至今年代已无人知晓,只知有史以来接天山就有了这“鹞子翻身”。其巧妙让历来的行人游客叹为观止,屡屡称奇。
试心石
位于接天山西北,绝壁中倒挂一巨石,传说求神心诚推之可动,心不诚则石不撼,故名。
刘婆岩
亦名留人洞,位于龙王顶西南半山腰,石壁峭立,常年有山水经岩石流下,形如水帘,又名水帘洞。
鹅蛋石
又名鹅孵石,在西寨门外百米外,大石墩上竖着一圆锥青石,似倒置的鹅蛋,推可转而不仆。
小崎山
位于大崎山东南3公里,筑有寨墙,寨中建有庙。往南一华里也有一寺,两寺相望。小崎山面积七平方公里,苍松翠竹,风景优美,有多处景致。
睡仙石
在龙王顶东北百米处,依山势屹立一巨石,顶面平坦微倾,上有人侧卧迹,传说系铁拐李所留。印旁还并排着两个方形的小凹坑,传说是仙人取之不尽的油盐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