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院座落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竹山堵河与竹溪县泗河交汇处),该建筑群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正面为四扇大门,每门进去有六个天井式的四合院,俗称“二十四天井”,总面积近120亩,是鄂西北最大的庄园式古建筑群,对研究古建筑极有价值,1983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 三盛大院
- 地理位置
-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8000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8:00至18:00
- 景点级别
- 县级
- 门票价格
- 60
- 著名景点
- 三盛大院,黄州会馆
景观结构
三盛院为鄂西北一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庄园,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原有48个天井。院内木雕石刻中的人物、花鸟虫草、飞禽走兽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在的三盛院东西各归竹山、竹溪两县管辖。中间仅一墙即为县界。由于在竹溪、竹山均无三盛院建造历史的记载,因而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清初,有人还说是明代,并编造出了许多故事,以讹传讹。其实,三盛院其准确建造年代应在清末同治年间。
三盛院由来
关于“三盛院”一名的来源,有人说庄园的主人叫王三盛,有人说王三盛是对王氏兄弟三人的尊称。其实,王三盛只是庄园主人的尊号而已。据三盛院一老人讲:王三盛本名王英奎(或为魁),此人原为四川的一个富商,很可能官位也比较显赫。在从马家河烂泥湾路过时,认为现三盛院所在地风水不错,便买下了那块地,用来修建庄园。庄园竣工后,按照古时的风俗,应该给庄园起个名号。有人提议叫“王百万”。王英奎觉得叫“百万”有些不妥。有人建议叫“三盛院”,取意为人盛、财盛、粮盛,王英奎觉得不错,就定名为“三盛院”。后来人们也将王英奎尊称为“王三盛”。
三盛院年代
三盛院院子的房檐下壁画发现一个壁画画的象一本书,上面有“宪(或为古体运字)邑通书”四字,旁边有一行较小的文字:“同治已巳年春报”。从这幅图画看来,庄园竣工年份应为“同治已巳年”,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距今仅137年。如果说,庄园建筑年代早于同治年代,这在逻辑上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另据三盛院一老人介绍,原来在三盛院正厅里还有一块木扁,木扁上署名为:张子洞书。张子洞在同治年间为湖广总督,这与壁画上所书“同治已巳年春报”正好相吻合。另据调查,王英奎自庄园建成后便将其祖父、父母都搬迁到三盛院定居,从其父至今约10代人。目前三盛院已无王英奎直系后代,只有一名妇女自称为王氏的第10代外孙的外孙女。假若如这名妇女所说,其年代也与上述的相符。由此看来,三盛院建筑年代既不是清朝初期,更非明代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