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军都督府

经过周边环境整治和修缮,这座典型的西方议会大厦式建筑显得愈发沧桑和宏伟。昨日,武汉一中退休教师刘经熙指着“红楼”告诉记者:“我祖父刘家佺曾在这里办公,任军政府军务部军事局局长。”
“红楼”原为晚清湖北咨议局,不过议员们在这里办公不到一年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在红楼建立中华民-政府鄂军都督府,一举变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在主楼会议厅里,可以看到复原的军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公告,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张,号召推翻清政府,落款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
主楼经重新布展,还原了当年湖北军政府里的各种机构,如军令部、军务部、外交部、教育部等。鄂军都督府虽然是一个地区性的革命政府,但在1911年11月20日被各省革命代表共认为代行中央政务的机关。在这里,宋教仁主持起草了《鄂州约法》,约法里首次明确提出“人民一律平等”,这份约法也成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蓝本;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鄂军都督府作为一个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革命政权,取得了争取列强中立的外交胜利,并领导了保卫武昌革命政权的汉口、汉阳保卫战……
在“红楼”里还可以看到一个叫“招纳处”的机构,此处主要是吸收投奔革命的仁人志士。刘经熙的祖父刘家佺就是“首义”爆发后投奔革命的一员。辛亥年秋,同盟会员、时任清军将领刘家佺于由福州到上海的出差途中,在乘坐的外商海轮上得悉武昌起义消息,无比振奋,毅然将清朝的军服帽靴尽投海中,抵达上海后,便立即转乘江轮直赴武昌,脱离清廷投身起义军行列。此时正值“阳夏保卫战”,清廷调集陆、海军的主力,直扑武汉三镇,企图将新生的革命政权绞杀在摇篮之中。抵汉后,刘家佺便直奔武昌军政府,晤见都督黎元洪,任协参谋长,进驻青山至徐家棚之间的“两望”一带阵地,组织炮兵炮击对岸的清军,掩护部队强渡。
记者从管理方获悉,目前,“红楼”还处在修缮后的试开放阶段,东配楼正在为辛亥人物画展布展,整座“红楼”将于10月7日完全对外开放。(胡孙华)
- 江汉区 1中山公园
- 武汉 2磨山
- 武昌区 3武汉东湖海洋世界
- 江岸区 4吉庆街
- 武昌区 5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武昌区 6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 江岸区 7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 江汉区 8武汉江汉关大楼
- 江夏区 9湖泗瓷窑址群
- 黄陂区 10盘龙城遗址
- 黄陂区 11木兰天池
- 武汉 12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 江夏区 13明楚王墓
- 武昌区 14武汉长江大桥
- 黄陂区 15木兰山
- 江夏区 16槐山矶驳岸
- 蔡甸区 17武汉九真山
- 汉阳区 18古琴台
- 黄陂区 19云雾山
- 汉阳区 20月湖
- 江汉区 21武汉中山公园
- 黄陂区 22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 江岸区 23汉口近代建筑群
- 武昌区 24湖北省博物馆
- 黄陂区 25木兰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