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山庙

昌山庙,又称、阅城君庙、孝通庙、圣母庙,位于仙女湖钤阳湖西端的昌山峡西岸,坐西朝东,由于年久失修,庙宇日见朽败。1962年,佛教协会曾投资修缮。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7月3日,庙宇被当做"四旧"捣毁,所有雕塑、书法等艺术珍品荡然无存,几乎陷入万劫不复的惨境。随着仙女湖的开发,1992年,市有关部门批准修复昌山庙,经过分宜县旅游部门的努力,迄1994年冬,修复了昌山庙的观音殿以及河对面的春源码头。后者因马来西亚华人刘春源先生捐资修建而得名。
- 中文名称
- 昌山庙
- 地理位置
- 昌山峡西岸
- 著名景点
- 观音殿等
- 又 称
- 龙姥庙
基本信息
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上下三进,楼阁并立,建筑巍峨壮观。庙门有副楹联:肇于唐,封于宋,圣迹逆越城,千秋声灵仰圣德;子则孝,母则慈,神功崇护国,万民依赖沐嘉休。相传龙姥庙原在康州(州治在今广东德庆县)悦城县。唐元和年间(806-820),卢萼常游仕南越,曾代理康州录事参军之类的小官。他听说供奉龙姥与龙伯的龙姥庙很灵验,于是到庙中烧香祈祷,希望能荣任主治一县的父母官。夜晚,他梦见龙伯说:"你当了此官,会报答我吗?"卢萼当即许诺,一旦梦兆成真,就敬祠龙姥与龙伯。次日,卢萼找术士占梦,得到"见龙之贞"的吉兆。他心中大喜,请人绘制龙姥与龙伯的图像,日夜祠之。大和五年(831),卢萼得偿所愿,出任宜春县令。次年,因治县有善政,得到上级嘉奖。这年大旱,他祈祠龙姥,保佑这里风调雨顺,并在水陆交通枢纽的昌山渡创建龙姥庙,亦称阅城君庙。由于龙姥(亦称温姥、温媪)抚育龙伯与龙伯孝敬龙姥的故事流传天下,唐代又赐庙额为"孝通",意为孝义通天。由于古人有以地望称呼建筑景物的习惯,故它又被称为昌山庙。昌山庙中塑有54座神像,而供奉的主神为龙姥(亦称龙母娘娘、昌山圣母),庙中宝有历代文人所赠的诗书绘画,清雍正、乾隆年间又增建门楼、墙垣和文昌阁等。千余年来,该庙灵光独耀,香火鼎盛,吸引了方圆几百公里的信众。特别是农历八月十三日--龙母诞辰纪念日,鼓乐齐鸣,锁呐声声,香客云集,热闹非凡,甚至远在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省的香客都来朝拜。观音殿
观音殿坐向为70度(即坐西偏南20度)。该殿屋面盖着黄色琉璃瓦,屋脊两端饰有鸱吻。脊中耸有宝顶,宝顶上为瓶状顶脊,下叠四颗宝珠;脊上雕有两条腾龙,身体皆呈S状,隔着宝顶相向而戏。该殿面阔5间,柱成6列,悬挂6个大灯笼,正中的明间挂2个灯笼,左右次间、左右梢间各挂1个灯笼。殿中供奉着观音菩萨。观音左有大鼓与女侍童,右有男侍童。观音与男女侍童皆立于莲台之上,而莲台又在仿须弥座上。观音像及其座台稍前凸,整个座台平面略呈品字形。观音像前设一黑漆香案,上置昌山圣母塑像。观音殿栏额下高悬红布帷幕,幕顶横一布匾,上书"神光普照"。自古至今,昌山庙吸引了大批游人来此观光、许愿、抽签,祈求幸福及心灵的安详。-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1塔虎城
- 扶余 2大金得胜陀颂碑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3龙坑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4王爷府
- 扶余 5珠尔山
- 乾安 6乾安泥林
- 扶余 7万善石桥
- 长岭 8龙凤山风景名胜区
- 宁江区 9三江口湿地保护区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10妙因寺
- 扶余 11扶余古庙宇
- 宁江区 12宁江森林公园
- 扶余 13扶余县烈士陵园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14红石砬子遗址
- 长岭 15南城子石刻群
- 扶余 16前伯都古城遗址
- 扶余 17至圣先师庙
- 乾安 18井方明珠广场
- 长岭 19龙王庙
- 乾安 20狼牙坝景观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 21孝庄祖陵旅游区
- 乾安 22云腾广场
- 宁江区 23大众休闲游憩区
- 长岭 24龙凤湖水利风景区
- 乾安 25百年古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