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北倗国墓地
倗国墓地发现于2004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文物考古部门进行发掘。该墓地属西周时期墓地,位于山西省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北倚绛山,南临中条,跨涑水河。墓地范围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8200平方米,发现墓葬300余座。截至2010年7月,共发掘墓葬191座,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其中一、二号墓为一组带斜坡墓道并穴排列的土坑木椁墓。
- 中文名称
- 倗国墓地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
- 占地面积
- 面积约30000平方米
- 发现时间
- 2004年
墓葬情况
一二号墓随葬品丰富,主要包括铜礼器、车马器以及陶器、漆木器、玉器等。墓室四周设有二层台,墓中葬具为一椁二棺。椁室为木结构,整体平面呈“Ⅱ”字形。根据这一对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以及铜器铭文可以推定,墓主人为文献失载的西周中期的倗伯夫妇,其中M1为倗伯夫人墓,M2为倗伯墓。此外,在M1中发现了十分珍贵的荒帷遗迹,保存状况较好,并对其实施了保护性的整体搬迁。已发掘的墓葬均为东西方向,车马坑都是南北方向,墓葬排列自南向北从西周早期偏晚到西周晚期偏早。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墓葬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形。发掘意义
倗国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田野考古工作一等奖。在整个发掘过程中,结合课题规划,分区域实施大面积的科学发掘,并始终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科学作业,强调创新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尽可能地使用考古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组织相关学者开展跨区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成果。如成功揭取西周时期文献上所记载的“荒帷”,具有重要意义。该荒帷图案中的凤鸟造型,与常见于西周中期青铜器上的凤鸟纹饰风格相同。据现有的资料,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西周时期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荒帷遗迹。关于倗国
文献中没有关于西周时期倗国的记载,倗国墓地对于倗国历史地理范围、晋国都邑、晋初封地范围及早期疆域情况,晋国早期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研究价值。- 桦川 1瓦里霍吞古城
- 抚远 2莽吉塔站故城
- 富锦 3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
- 抚远 4桃温万户府古城
- 桦川 5桦川国家森林公园
- 同江 6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
- 富锦 7富锦市革命烈士陵园
- 抚远 8黑瞎子岛
- 同江 9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
- 富锦 10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 汤原 11愿海寺
- 汤原 12汤原县抗联遗址
- 汤原 13巨树岛
- 汤原 14大亮子河漂流
- 同江 15同江三江口
- 同江 16赫哲族展览馆
- 汤原 17原始红松林
- 富锦 18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
- 富锦 19富锦风车山庄
- 汤原 20鹰山
- 同江 21街津口旅游渡假区雕塑
- 富锦 22五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 富锦 23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
- 汤原 24饮马湖
- 同江 25同江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