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楼
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 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 中文名称
- 魁星楼
- 外文名称
- Kuixinglou
- 占地面积
- 10亩
- 开放时间
- 8:00-17:30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魁星,是指道教中的唐朝时陕西西安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人“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据说钟馗是主管人们科考命运的文曲星,所以自古文人们都拜请钟馗,人们说:“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人们纷纷到钟馗故里拜请钟馗、并在全国各地建有魁星楼,将钟馗的像供奉其中,以便于人们就近祭拜。也有传说包公是奎星下界(见《三侠五义》第二回)。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楼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传说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上头还有两只角,脚踩在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每逢考试时魁星便右手握一管大毛笔,左手捧一斗四处巡视,据说斗里是众考生的姓名,如果有幸被魁星那支笔点中者就可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东北地区
辽宁省沈阳市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沈阳古城外的东南角,大东区万泉河的北岸,是一座特殊的古刹。始建于1628年(后金天聪二年),后经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1861年(咸丰十一年)、1882年(光绪八年)三次重修,楼阁殿堂规模宏伟壮观。当时魁星楼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星阁晴霞”是沈阳八景之一。整个寺庙占地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在其东南侧有高约20余米的魁星楼,为三层歇山式。底层呈正方形,青砖砌筑,四面为半圆形拱门,门下有台阶,墙基顶上为花格式女墙,基层为空阁,内有楼梯可登二层;二层砖筑,四面有拱门,小于一层面阔,外有十二根立柱,柱上为斗拱、飞檐,内部有楼梯可登三层;三层为木结构,隔扇门,外有十二根立柱,柱头上为斗拱、檩枋,均施彩画,上为歇山顶灰瓦。内供檀香木雕刻的魁星像,其头部如怪异的鬼形,一足向后翘起像魁字的大弯钩,一足独立似独占鳌头之状,右手高举朱笔,左手端一方砚。这是按照“魁星点状元”之说,臆造出这一魁星踢斗的形象。明清时期盛行科举制度,一些文人每逢进京赶考前都要到魁星楼叩拜魁星,祈求保佑金榜题名。寺院的前面筑有圆旋门,门上有青砖门额,上刻“魁星楼”三个大字,左右立两根旗杆,寺院北面设有三角石柱架,悬挂铁钟一口。再北有大殿三楹。殿内正中塑文昌帝君像,其东塑观世音菩萨像,西塑张仙像。大殿西侧有正房六楹。此寺和楼阁在五十年代尚存,1966年至1976年期间被拆除,寺庙现已无存。辽宁省辽阳市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辽阳城东南隅城墙角上,通高40米,分上下两层。因城起基,往上又起石台三层,周边围以石栏,上建八角层楼。由南面上行石阶16级,两旁建铁栏护持。下层置4门,正中立《重修魁星楼碑记》1甬。碑高2米,宽3米,南向。东北角设有木梯,联步上升乃入。上层口门置木盖,登临者人则开启,出则关闭。上层中设魁星像,木质紫红色,高3米。单足立鳌顶上,名为独占鳌头。像可旋转,左手执印,右手高撑握笔,名为点状元。8根朱漆木柱支撑梁枋飞椽,上挂清末民初文人题联。楼窗用玻璃装成,外罩细铁丝网。室内沿窗下安一周环形木凳,凭栏四望,辽阳远山近水、城内风光尽收眼底。魁星楼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辽阳城时所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同治末年重修。1900年,遭到沙俄的破坏,木像楹联尽被残毁。1924年补修,建国前毁于战火中,只有底基遗迹尚存。辽宁省兴城市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兴城古城东南角台上,楼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魁星像一尊,头部像鬼,青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用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就是古书中说的“魁星点状元”。今天的魁星楼融合了现代的声光技术,赋予了魁星传说中生动的形象。游人只要按动按钮,“魁星”就会上下舞动手中的神笔,让游客体会到时“魁星点状元”传说的真谛。魁星又名魁神,传说他主宰谁能考中状元。兴城古城魁星楼因其地理位置被誉为“关外第一魁星楼”。辽宁省海城市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海城市城南厝石山公园内,原为“临溟八景”之一,始建于1778年(清朝乾隆四十三年),重修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毁于文革之初,重建于1999年。老魁星楼为二层六角,后改为八角三层。青转碧瓦,非檐斗拱,龙头吞脊走兽排列其上,一为“走投无路”,二为“跟腚扒倒”,三为“帮虎吃食”,四为“东张西望”,五为“坐地分赃”。翘起的檐头上挂惊鸟铃。风过,叮咚作响,别具丰韵。楼内为木质的“魁星”神像。绿脸金睛,举手翘足,形态可怕。身上刻有八字:克己复礼,正新修身。一手提斗,另一手执笔,似在点状元。吉林省吉林市魁星楼
魁星楼于乾隆七年(1742)吉林文庙建成,位于古城的东南角,也就是现在的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附近。吉林市魁星楼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是吉林文庙的附属建筑。乾隆五十五年(1790)火烧船厂,整个吉林陷入一片火海浓烟之中。文庙在这场浩劫中也未能幸免,只剩下一个魁星楼。魁星楼由基座和二层楼阁组成。楼高14米。一楼高8米,底周44米,各边11米。砖石结构。南面有门,门楣上题有“文光射斗”。四周有十二根周长1.5米的红漆木柱,柱上横梁是龙头斗拱。四周正檐饰有祥兽吻头。二楼高6米,木结构。楼身与十二根圆柱都是红色。圆柱横梁也是斗拱。楼顶由筒瓦加盖。楼上供奉着主宰文运之神——“魁星”。魁星楼建成后于咸丰八年(1859)第一次补修;同治十三年(1874)再次翻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吉林市义和团以此为坛场练拳。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俄军在此驻军。光绪三十三年(1906)日本人在此建立吉林日本领事馆。解放后魁星楼房地产归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于1964年拆除。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在魁星楼原址上立碑,上题“文光射斗”四字,以此纪念魁星楼。吉林省辽源市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辽源市中心龙首山上,气势雄伟宏大,风格独特壮观,为中国玄门(道教)塔楼之最,是辽源市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光绪34年的辽源魁星楼,记录着辽源的历史渊源并蕴含着丰富的关东特色文化,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战乱。魁星楼下面一二层是辽源市博物馆,上面七层为宗教活动场所。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进入辽源,远远就能望见高高矗立在龙山之巅的魁星楼直插云霄,景象蔚为壮观,不但成为辽源的一道美景,也给辽源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魁星楼坐落于吉林省辽源市龙首山南麓、东辽河畔福寿宫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毁于战乱。2002年重建,为塔楼式建筑,其建筑规模居古今塔楼式建筑之首,亚洲之最,堪称玄门第一塔。塔楼共分九层,为天地至阳之数,顺应吉祥数相。塔楼高69米,塔基直径40米,塔身直径24米,整体建筑合道教太极、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之设计规范,合于天地十方自然之数。塔内供奉太上老君、玉皇、魁星、财神、慈航等道教诸多神像。塔楼为辽代建筑风格,又集清式旋子彩绘和名家绘画为一体,外围汉白玉栏杆,柱色朱红,整体建筑气势宏大、雄伟、壮观。集宗教、文化、艺术、旅游观光为一体。构成了东北一道新的景观,成为了十方信众朝山进香的圣地。吉林省榆树市魁星楼
榆树魁星楼始建于清光绪21年(公元1895年),由太平川(现黑林镇太平村)官绅于凌辰倡议绅商捐款修筑。因年久失修,魁星楼于公元1964年拆除。榆树魁星楼恢复重建工程,于公元2003年7月8日正式动工,11月12日竣工。这项工程是经榆树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由榆树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柏华先生慷慨解囊,大施义举,投资一百多万元无偿建设的。新魁星楼地址选在榆树市新公园院内,基本上保持了历史上魁星楼的原貌,但比原魁星楼更高更大,总占地面积为942.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35.861平方米,楼高29.69米,底基座边长16.02米,平行边距离为28米,楼体仍为六角三层,石、砖、钢结构为主。底层六面墙壁上增加了几幅壁画,顶层供俸着魁星像。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长影集团董事长赵国光题写了《魁星楼记》,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徐邦家题写了“魁星楼”匾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魁星楼
双城堡魁星楼始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坐落于双城镇内,后因年久失修,于1957年拆除。魁星楼得建于双城,因这里是满族人定居和金代兴邦之地,满清统治者称双城堡为满族的“隆兴之地”满州故里。魁星乃二十八星宿之一, 专司点文武状元之职。1892年双城籍人清内阁中书张邦彦联络邑绅关毓谦、张俊生、张选生、张鼐铭等,禀请通判孙逢源在转详上峰批准捐资葺修大成殿的同时,建魁星楼, 以增辉文运,繁荣这一地区的文化, 当权者顺应提议,这是兴建魁星楼的重要原因。如今的魁星楼属易地重建,建在双城东门外的公园之内,重建历时三年整,于1993年农历重阳节竣工。魁星偻的高度,体景为全国同类建筑之首。建筑物采用明清官式造法,建筑标准为国家一级建筑,彩绘选用墨线璇子小点金。建筑式样为方型塔式十字歇山顶。楼高39.9米, 台基护栏为正方形,边卡33米。主建筑楼体为正方形,边卡l7米。重建魁星楼采用全部群众捐资方式兴建。重建的魁星楼比原建筑高出6米。双城堡魁星楼姿态雄伟、造型新颖、结构精巧、工艺高超、代表了十八世纪双城人民超群的创举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古典建筑特点。就传统心态来说,魁星楼已成为双城的同义词,犹为紫金山之于南京,五羊雕之于广州一样具有象征性。魁星楼有如此之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大概和他兴建的众多传说有关:一传清内阁中书张邦彦省亲,散步双城东南隅,得魁星点化而建楼:二传清道光皇帝夜观天象,见流星坠入东北而建楼。历来对双城兴建魁星楼传说纷纷。传说尽管代替不了建筑的初衷,却可表达双城这方人民百姓渴望知识,祈求多出人才的美好夙愿。清末民初,双城出团以上官员450令人。其中, 仅省长、外交次长和军师级将领就达30令人;60年前双城出国男女留学生就达120余人:新中国建成后,双城输送全国地师级以上千部达300多人。古今双城人才辈出, 是否幕魁星偏爱无从探讨,但报效祖国,热恋家乡的赤子是之心是代代相承,一样炽烈的。可以说魁星楼是双城古老文明的象征,是双城爱园爱乡的寄托,是双城人发愤图强铭志崛起的标志。双城魁星楼共三层,室内墙壁设玲珑牖窗,工艺巧妙一层迎面触目的是一大幅中国画《双城堡的来历》。画中主要人物是1814年(清嘉庆19年)吉林将军富俊勒马仁立图四周图画反映清廷移京旗屯垦、双城设治、工商兴起市容繁华等情节。二楼是巨幅中国壁画《魁星楼的传说》, 画面居中是巍峨挺拔的魁星楼,背景是碧海蓝天,云雾缭绕:长空白鹤,此画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渲染了魁星楼的不凡来历。寄托了双城这一方域人民群众的美好夙愿。三楼是魁星雕塑,立北面南,高9,9米,魁星楼仪态威猛,足踏金鳌,左手托斗,右手号笔,赤心昌文运,火眼识俊才。只要是下过彻骨透心功夫志向高远的人,神笔才会点到其人人头上。凭三楼之栏远眺, 四时时景各有不同:春苗竞秀,万顷碧波,燕飞莺啭; 夏树成 荫,柳丝滴绿,蝶舞蝶忙;秋高气爽,红叶如花,黄莺织绵;冬雪覆地,琼楼云阁,素裹银装。睹者心旷神怡,感物兴怀。新旧魁星楼的兴建跨越恰逢这一世纪,这一百年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空前剧烈,社会发生翻天覆地根本变革的时期。饱经沧桑,屹立在双城堡大地上的魁星楼,在历史的风烟中,高悬在楼头的铁马总是合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呜奏出激越雄浑铃声,催促着一代又一代的双城人民去前赴后继,去奋然前进。华东地区
江苏省高邮市魁星楼
魁星楼,座落于高邮宋城东南角之上,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砖木结构,呈八角形,三级,楼阁建筑。1984年,当时市人民政府拨款修葺一新,并按照清代画样,恢复第一层重檐回廊。游人可沿梯拾级登高远眺。这里原为清初大学士王永吉的别墅,王常与孙崇彝等觞咏于此。光绪时增修为蝶园,以后园废。后来为了纪念,魁楼西一条南北向的路被命名为蝶园路。魁楼位于一个小山坡上,介于净土寺塔和镇国寺塔之间,几乎成一条直线,成了连接双塔的纽带,古时候还有关于三者的动人爱情传说呢!大意是讲,由魁楼当红娘,给两塔牵线搭桥促成一段美好婚姻的故事。魁楼因造型美观,而又建筑在山坡上,环境优美,周围的人们都喜欢来这里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地方!90年代,为了更好的保护魁楼,政府多次对魁楼进行维修,对围墙进行了修补和加固,并在原碟园处修建市民休闲广场,使其成为游人很好的休闲场所。魁楼为高邮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魁星楼
魁星楼外形很巍峨,共有3层,坐落在约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约14米,与周围的平房比起来,确似鹤立鸡 群,阁的底层较大,向上逐渐缩小,形似宝塔。阁呈六角形,18只飞檐高高翘起,看着看着, 你会觉得他们要翩翩起舞了。底层的外围有一圈石栏,上面没有复杂 的花纹图案,饱经风霜 后,显得更为古朴端庄。石栏里面是高高的木栅栏,视觉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稳感,正是这些木栅栏造成的,设计者的匠心由 此可见一斑。二层和三层没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层的六只角上,还分别雕有一只惟妙惟肖的龙头,那些细小的龙须至今仍清晰可见。魁星阁始建于1799年(清嘉庆四年),它又叫巽阁。“巽”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亦指东南方。魁星阁正建在老县城的东南角上。当时建造的目的一是兴文运,二是镇风水。镇风水与当时靖江的特定情况有关。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前,靖江没有江堤,那时的县城又紧邻江边,每当江潮上涨,临江的陆地只有听凭潮水的冲击,不是造成涝灾,就是出现江坍。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就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江坍,南门外的天后宫、关帝庙、文峰塔先后坍入江中。有意思的是,本是想镇风水的魁星阁,没有镇住江坍,自身反倒岌岌可危,不得已,只得拆卸了。到了1830年(道光十年),本县的朱武筠、陈司凯、朱文瀚等人又劝捐重建魁星阁于原址附近。这时靖江的江堤已建成,江坍的危险没有了,魁星阁恢复了它的本来功用。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把之。”靖江魁星阁的建而复拆,拆而复建,也许正是受追求文化内驱力的影响吧。由是观之,魁星阁不惟靖江独有,探究一下它的文化底蕴也是饶有意味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孝经纬援神契》云:“奎主文章。”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旧时图绘魁星神像,为鬼立于鳌头之上,手中握笔,举足起斗,谓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这样一想,豁然开朗:这不是旧时应试获中者的象征吗?难怪每逢重阳九月九,靖江的文人雅士都要登上魁星阁,登高望远,极目舒怀,把酒临风之时,也许他们想到了滕王阁,也许想到岳阳楼,读书人的抱负、读书人的自豪,在此时此阁,一定最为充盈。安徽省阜阳市魁星楼
阜阳魁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角楼。据传晴日登楼可望霍山,故旧县志又称“望霍楼”,俗称“三篷塔”。原为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制铃)。凤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山东省烟台市魁星楼
魁星楼始建于清乾隆7年(1742年),系奇山所城里刘姓人所建。魁星楼建在海拔111米的祈雨顶上,楼高11米,为砖木结构的六角三层塔式建筑。二层周边比全封闭的底层缩进0.5米,可供人行走,二层东北侧有一半圆形门可进入楼内,二、三层均为六角形挑檐青瓦屋面。1966年被拆毁。山东省淄博市魁星楼
博山城北约十公里处,有一村名曰汪溪。村东不远,有座山,因其形状似一卧龙盘卧在孝妇河和范阳河之间,当地人称蟠龙山。沿山间小路曲折盘旋,一里余路程即登上其峰,其峰正中,有一古建筑,即为魁星楼,魁星楼座东朝西,与瑚山翘然而峙。往南,不足千米即为汪溪水库,向北,卧龙山脉婉蜒一直隐入三台山;向东,则是长岭叠翠。此地聚三川之灵气,又加之南临碧波荡漾的水库,实为地灵人杰之处,故古人将魁星楼建于此地。据考证魁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原楼于文革期间遭破坏。为了恢复这一古迹,村人筹资于2002年3月依原样式在旧址上重建,使这一远近闻名的古建筑重放异彩。来到楼前,首先迎接的是左右两个石狮,沿青石台阶而上,即来到魁星楼所在的院落,整个院落20米见方,四周皆有砖砌花墙,墙高半米左右。墙上铺长约1米、宽约尺许的长条石。院落正中,就是主建筑魁星楼,系一座二层建筑,下层系一石砌的平台,4米见方,高2米,迎面正中砌有石阶,步11层台阶,达到台上,平台正中是一阁状建筑,长、宽均为2米,高2.5米,这就是魁星楼了。平台四周皆砌有半米高的石栏杆,上面雕有梅、竹、松、荷等图案,做工精细。阁楼迎面是一小门,上书“魁星楼”,左右有楹联。阁内塑有一神像,左手捧斗,右手执笔,此为传说中的魁星神君,系主管文武状元之神,故倍受历代文人的崇拜。阁南、北两侧墙上皆有一个用拱形石砌成的石窗,似铜钱状,更让此建筑增添了古色古香之意。楼的右侧立一石碑,右后侧建一碑亭,并列两块石碑分别记载了重修过程与捐资者、修建者的姓名,院内植满了松、柏、冬青等常绿树木,再加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遍布其中,更加衬托出了魁星楼的古朴典雅。山东省金乡县魁星楼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汝南人彭鲲化任山东省金乡县知县,始建魁星楼,上层供奉魁星神像,下层明窗四敞,为游人休息,楼前架凌云桥于寿河之上,和陆岸相连。康熙壬辰(1705年),魁星楼倾圮,凌云桥木朽烂,知县沈渊首先捐俸倡导,募捐者济济,魁星楼得以修复一新,并重建凌云桥;以石为墩,上架大木为梁,铺以厚板,共三孔。咸丰甲寅(1854),魁星楼毁于残乱。至光绪十二年(1866年),知县程方德劝募得制钱重建魁星楼,台基沿其旧制。“又复缭以周垣”,护以栅栏,金碧辉煌,丹垩一新。对凌云桥则危扶缺补,东西侧设石栏,前而砌成石道。此后百余年间,风剥雨蚀,成乱频仍,年久失修,后经“文革”人为破坏,魁星楼墙毁顶榻,门烂窗坏,桥落石没。1983年金乡县政府拨款将魁星楼桥修葺一新,雄踞水中,再现当年风姿。台湾省金门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金门首善之区金城镇东门和南门交接处,又名“奎阁”,是个正六角形的两层阁楼,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 1836 年),由乡绅例贡生林斐章捐银100元兴建,为学子祈求考运的场所。金门县在明、清两代文风鼎盛,出了进士31人、举人112人,更让地方乡亲津津乐道的是,“开台进士”郑用锡、“开澎进士”蔡廷兰均是祖籍金门,凸显“魁星楼”的意义不凡。台湾省马公市魁星楼
马公文石书院魁星楼等级:历史建筑类别:祠庙位置:马公市西文里104-7号创建年代:清道光9(1829)年古迹公告曰:91年12月13日澎湖孔子庙的前身是创建于乾隆31(1766)年的文石书院,日治时期,地方士绅为了保护书院,利用日本人崇孔之风,向日军声称为孔庙并改祀孔子至今。文石书院创建时,就在头门三间的中架上祀有魁星楼,道光9(1829)年改建魁星楼于书院巽方〈东南〉,以取文明之象。至于“登瀛楼”之名可能始于清光绪元(1875)年重修后,山长〈书院之长〉施盘「登瀛楼落成记」一文。孔庙于民国52(1963)年、90(2001)年两次重修后,已被彻底改变面貌,登瀛楼则侥幸被保留原貌迄今。魁星楼于民国90年澎湖县历史建筑票选中被选为澎湖县历史建筑十景之一。华北地区
山西省洪洞县魁星楼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民俗村村庄最南面那个塔式造型的建筑就是魁星楼。据《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魁星楼的旁边还设有北斗七星,而北斗前四星称为“璇玑”,也叫魁,又因为四颗星排列如“斗”字,也称“斗魁”。山西省平遥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平遥城墙东南角,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因为这四颗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来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多称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并建魁星以奉祀。魁星楼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 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 光彩夺目,是城墙顶的又一道风景线。山西省襄汾县魁星楼
襄汾县贾罕魁星楼位于村古城堡东南方向涧河南岸高三丈之余的崖头之上。共五层,高约十五米。砖、石构筑。楼顶成六角星,斗拱飞檐,端系风铃,玲珑雅致。整体建筑古朴典雅,气势宏伟。风吹铃动,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宁静致远。此楼始建于清代早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2007年4月18日重修,7月2日竣工,新落成的魁星楼为砖混结构,就原址而筑。高二十点二七米,拔地擎天,巍然耸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五层供奉一尊栩栩如生,高一点五三米的石雕“主文运点状元”之魁星神,取“独点鳌头”欲点明榜首之一瞬。楼顶置高二点五五米的钢筋混凝土现浇顶盖,琉璃瓦顶,六角斗拱飞檐,端系风铃。整体建筑流光溢彩,气度恢宏。山西省孝义市魁星楼
魁星楼也称奎星楼,位于苏家庄村东、西北二环路边,始建于清代,2005年被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魁星楼高20米,砖构四层,四层均为室,平面方形、宽深均为7.8米。下两层体量相等叠置,形同茶座,均朝南开半圆形券门。上两层明显收分,东向辟拱券门,顶层为六边形,并于南北两面辟有六角形窗,木构额枋搭交,六角攒尖瓦顶。魁星楼一、二层均为长方形窑室,三层为六边形砖室,叠涩出檐,四层为木制建筑六角攒尖顶式,起脊翘角,六角饰铜制响铃。二、三、四层均留有绕廊,供游人凭栏眺望,居高临下可鸟瞰远处景色。传说中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其塑像右手高举一支斗笔,左脚跷起,据说那斗笔点到谁的头上,谁就能中状元,这不仅令读书人对其顶礼膜拜,连平民百姓也向其焚香叩求,以祈祷本地文人辈出,文风昌盛。魁星楼东侧有乐楼,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卷珊简瓦顶。河北省承德市魁星楼
热河承德魁星楼始建于1828年(清朝道光8年),由当时任承德知府海忠,为佑一方文化昌盛而建,因主奉道教之神“开文运点状元”的魁星神而得名,是全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1998年恢复为承德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定期举办大型道场和庙会,方圆千里的百姓和学子争相朝拜,魁星楼荫佑四方,香火鼎盛。原楼立于半壁山之巅,是一座三间硬山布泥瓦殿,当时香火鼎盛,为进香往来方便,还在半壁山下建立码头、茶棚。后来,魁星楼由于年久失修而毁。新建成的魁星楼位于原址半壁山上,占地一百余亩,其建筑规模比原楼要大出许多,又增添了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内容。整组建筑色彩绚丽,宏伟壮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魁星楼主体建筑依山就势,龙门、中斗宫、荣仕殿、乐真殿、弘文殿、魁星楼等楼廊殿宇气势宏伟,慧石名泉隐现其间,铁锁栈道临崖设置,于半壁山巅置七星石灯设坛,勺柄依然。入夜,魁星楼万盏齐明,楼宇辉映,现成为承德市唯一一处夜间开放的旅游景点,流连景区可祈神进香,了解古老的魁星文化,体验神秘的道教活动,欣赏承德独特的文艺节目和魁星专题歌舞,观看仙贤碑刻,还可以登上半壁之巅,临风远眺,一览承德全貌。魁星楼主要观赏景点分布在广场苑区、宫殿区、园林绿化区等三个区内:有龙门、中斗宫、七十二福地、荣仕乐真殿、弘文殿、魁星主楼、承天台、聪明泉、环山栈道等。其中荣仕乐真殿为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寿、喜、乐、合”和“福、禄、财、安”八尊神像,彩绘形象,雕制精美,别具一格。弘文殿为景内一组重要建筑,由正面碑廊与两侧爬山走廊巧妙连接而成。殿内选录了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名人68位,选其一生中精华一点,以图像及简要成就刻于碑上,碑刻上方还有仿红木大型情景木雕画,记录中国古代“悬梁苦读”、“凿壁借光”等刻苦读书的典范11例。殿内还有魁星文化特色碑16块。整组雕刻构成一幅启迪后人,激发进取,光彩照人的历史画卷。华中地区
河南省荥阳市魁星楼
在荥阳市顺城街与东街交叉口, 顺着东街方向,一座炮楼模样的八角建筑,就是郑州荥阳市奎星楼 。奎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神话中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旧时各地多建奎星楼(阁),以宗祭祀,祈佑一地文章之盛。荥阳老城东街的这座“奎星楼”,是为传说中的“奎星”钟馗而建的。一直以来,当地每逢中举、考试等,很多人都会祭拜。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改作炮楼,战争胜利后又被改成中山纪念塔,直到今年三月份才被重新修复,并将“奎星楼”石匾重新镶嵌于门头。括对部分腐蚀严重的青砖进行挖空更换,对底座顶部进行重新铺砖,并对已经完全损毁的原围檐进行重建。此外,还将在奎星楼主楼内部复原木梯,并在楼顶恢复亭台景观 。河南省民权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民权县龙塘寨东南角,占地约10亩。魁星在中国神话中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楼则是为祭祀魁星所建。据传说,龙塘魁星楼建于明中叶。院内建有八角六楞亭一个。亭柱为六根,每根柱上都绘有盘龙。亭顶为金色琉璃筒式瓦。木质结构,凛椽外露,椽头绘有花鸟虫鱼图案,绚丽美观。后边为正殿楼三间,殿内塑有魁星神象,右手执笔,左手持书卷,象在钦点鳌头。殿的两边均有配房。在日寇没占领这里之前,龙塘区部曾设在这里。河南省汤阴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汤阴县城东南的古城墙上。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魁星楼又名奎光阁,据乾隆《汤阴县志》记载,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由知县杨朴主持兴建,但阁底层用砖上刻有“正德十一年”(1516年)字样。据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魁星楼文峰塔碑文》记载:“城上奎星楼文峰塔皆以供魁星神也。”魁星楼为楼阁式建筑,砖石结构,方形基座高5.50米,以白灰岩石筑砌。上4层均为方形阁,逐级叠涩,通高约22米。最上层是八角攒尖式顶,中立木刹。攀至顶层,可览全城风光。湖北省广水市魁星楼
广水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鄂北名市湖北省广水市唯一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建筑。它位于应山城区理学街,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后被定为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载,魁星楼是1377年(明洪武十年)在元代旧址上重修而成,居城中心。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杨涟率先捐资倡修……最后为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重修。1995年迁建楚北名楼,按魁星楼原貌移建于印台山北端,成为游览景点之一。魁星其释义为:“魁星,也称奎星,又称文曲星,北斗七星之一,司文事。传魁星前世为宋人,因相貌丑陋,屡试不中,后投江自尽,幸被神鳌救起,化为魁星。魁星神像,为一鬼站立在鳌头之上,举足起斗,手中握笔,呈一“魁”字,称“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传说中“魁星”一直被人们视为是主宰文章兴衰的星宿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魁星楼是以前赶考的秀才为进京赴试而还愿的场所。供的是文曲星,也是上天的十二星宿之一,《封神榜》记载比干被追封为“文曲星君”。传说包拯就是文曲星下凡。旧时魁星楼也可能是一座茶楼,供应进京秀才歇息聚会的休闲所在,具体建于什么年代要在当地县志上考证。但是,它确实是我们当地一处很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古人说“唯楚有才”,广水自古多俊杰,或许真是得了魁星的庇佑呢。广水历史上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寿山隐居,北宋文学家宋祁曾题咏三潭。还有明代著名大忠臣杨涟,连战的祖上连舜宾也是广水的。欧阳修,这位大文学家,北宋宰相,当时流寓应山(今广水)时,与二宋(宋庠、宋祁)二连(连庶、连庠)交好,同为连舜宾的弟子。估计他们都在魁星楼念过书吧。魁星楼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传说,是广水人的一种寄托,正因为如此,我市大凡有子女考学的家庭,其父母总喜欢在魁星楼烧香祈祷。虽然,这种唯心思想不可取,但它至少说明了在百姓心里始终有着很古老的心理安慰,那就是神灵的佑护可以为自己和子女带来希望。有时我想,广水这么多年人才辈出,升学率居高不下,是不是因为文曲星的保佑呢? 广水现今已是“全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又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以是观之,魁星楼应该增添更多文化气息。可以精选一批广水籍全国书画名人的书画作品,设置一个书画精品厅,长挂长展。还应该经常举办书法展、美术展、诗词楹联展等活动,扩大其影响力,使魁星楼成为我市打造国家文化名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也发挥古楼应有的效应。魁星楼是广水为数不多的极富人文特色的经典建筑,是广水人的骄傲。今天,为了传承历史,崇文尚艺,印台山周围将再现千年古韵,打造一个“七星映月”的新景点,和天上北斗七星遥相呼应。魁星楼一座承载着广水人希望的楼!2017年6月21日凌晨3时32分,一楼内突发大火,接警后,广水中队迅速出动4车20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消防官兵到达现场时,发现火势较大,浓烟滚滚。经侦查发现,起火点是建筑一楼,四周都处于燃烧中,正在向二楼蔓延,由于建筑是砖木结构,且内部堆放物品大部分为香、黄纸、蜡,无疑给消防官兵的扑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由于“魁星楼”位于山顶,与消防车停靠位置存在120多米供水距离,根据现场情况,指挥员下令利用高喷车进行大流量高压远程供水,从山脚铺设百米供水干线到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消防官兵最终在经过半小时的奋力扑救,明火被成功扑灭,“魁星楼”主体、二楼以上部位及珍贵文物得以保存。湖南省沅江市魁星楼
魁星楼,俗称“八角亭”。位于沅江市区的东北角。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魁星楼高15米,为三层三檐六方,尖顶楼阁式建筑,建造美观,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风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庄重气质。每层飞檐翼角高翘,角首均置琉璃饰品,底下层为龙,中层为凤,上层为鱼,造型生动美观;三层檐面的十八条屋脊,都在琉璃花架上饰花草;楼阁尖项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远远望去,金光闪闪,十分壮观。这里历来是游人观赏南洞庭湖胜景的佳地。“浩渺江空接翠微,高楼远眺思依依”。置身此楼,清代诗人的“浩渺”之感,“依依”之情,就会跃然再现。华南地区
广西南宁市魁星楼
有着悠久岁月的扬美古镇魁星楼,体现出了南宁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南宁保存较好的文化遗产珍藏,1996年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集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一身的道观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古今兼得,令人神往。魁星楼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重建,已有300年历史。该楼坐落在扬美古镇东北面,杨美小学内。在一株百年木兰树的绿阴映衬和浓郁的兰花香味的熏染中,魁星楼矗然而立,令人注目。魁星楼为重檐歇山顶阁楼结构,青砖、蓝瓦、红檐。整座楼呈方形,颇像帝王之玉玺,故人称“帝印”。檐顶黄色琉璃瓦,金顶铜铸,飞檐翎角,雕花刻兽。檐口及屋脊、高墙均饰以古色古香、精美细腻的图案、壁画。上有镶龙正脊,背脊嵌有火焰金球、鱼尾飞龙,古朴传神。魁星楼高15.3米,面阔三间约10米,进深四间约10米,置有走廊,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分上下两层及阁楼,楼内四根立柱衔接二楼,贯通三层阁楼。三楼正面直径一米的小园窗顶镶嵌着写有“魁星楼”三字的鎏金匾额,熠熠生辉,十分醒目。楼内有一楹联曰“狰狞面貌迎风雨,正大身影立地天”,体现了人们对魁星楼神明的渴望和敬畏。魁星楼一楼原供有“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即关帝神像。《三国演义》中将关云长描绘成英雄,游客耳熟能详。二楼供奉有“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即文昌帝君之神像。文昌又称文曲星,原为古代对斗魁六星的总称,后被道教奉为科举士子的守护神。该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很高,《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层地狱轮回”。三楼设有道教和民间所传的掌管文人命运的神——魁星。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名“奎宿”。道教尊其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汉代《孝经纬·授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逐建奎星阁以崇祀之。顾炎武《母知录·魁》:“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也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像“魁”字中的“斗”字,一手执笔,相传它用笔点中者即是中举之人,有“独占鳌头”之说。由于人们对“魁星”予以神格化,魁星就成了科举时代人们祀奉的一方神圣,使得威严傲慢的州官县衙和倜傥不凡的文人雅士,乃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寻常百姓皆对之顶礼膜拜,争相崇祀。扬美古镇先人重教尚文,且经济较为发达,集资兴建了魁星楼。因为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生日,每年逢其诞日都举行“文昌会”进行祭祀活动,风气甚盛。也许是偶合,也许是风气熏陶,古镇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出了6个进士、12个举人和30多个贡生,这种情况即使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也是不多见的。梁德显,扬美共和街人,出生在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在省城乡试上夺得举人第一名,成为解元。本当前往京城应试,因家事羁绊,不能成行,失去机会。3年后,第二期乡试,梁德显文思泉涌,再次取得头名,因为两次皆为第一,绝无仅有,故人称“广西清代第一解元”。荣膺解元的梁德显到魁星楼还愿礼拜时,他深感文运昌盛中只要努力读书就有望走上仕途。满怀激越之际,他挥笔在魁星楼神像顶上横梁题书“文明”两字,以鼓励乡中子弟修身明理,奋发攻读。他登上楼阁,极目远眺,即兴吟诵出“文阁登临望紫霞”诗句,古镇人遂使“阁望紫霞”成为扬美八景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广西会党首领、孙中山先生的密切追随者、国民党元老之一黄兴,王和顺及黄明堂等以游览观光作掩护,避开官府耳目,在魁星楼开会部署镇南关起义及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装斗争。魁星楼又成为今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广西东兰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东兰县城西南部28公里的武篆镇府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武篆民众筹款建筑,是座木石结构的4层六角塔,底宽7米、高17.5米,三层飞檐,内分四层;楼身外面刻画花鸟鱼凤,楼顶角脊雕置六具蛟龙,凌空张嘴抖须,楼门朝北,匾勒“魁星楼”三字。1923年至1930年间,该楼曾作为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指挥部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桂系军阀重兵镇压右江革命,下令将魁星楼上的尖项拆掉,改为平项,红色楼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1958年上级拔款重修魁星楼,楼顶加高,增加了第四层,使魁星楼显得更加雄伟庄严。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魁星楼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再次拔款维修,恢复土地革命时期的原貌,1978年对游客开放,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南地区
重庆市渝中区魁星楼
重庆初建魁星楼,始于文运之风吹进江州的清雍正三年,在夫子池附近的文庙旁。1953年魁星楼被拆除。90年代仿古商业建筑魁星楼及广场。重庆市江津区魁星楼
魁星楼:又名奎阁,在原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内(原为文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阁坐北朝南,楼通高17,49米,平面呈六角形灰顶,琉璃瓦盖,石木结构,一底三层,层层飞檐,各层有梯通达,均开窗以木条饰几何形图案,顶层有藻井。室内壁布满图案,人物花鸟俱备;第三层有奎星塑像。瓦当呈圆形,上铸有龙形图案。楼身采用自地面到顶的通柱建筑,六根石柱屹立,甚为壮观。素面台基,垂带式踏道,阁前有石狮一对。四川省南充市魁星楼
魁星楼又名“奎光阁”位于南充市果山公园。南充奎阁系清嘉庆十一年南充知县王衍庆倡建的一座砖、石、木结构的八方、三层、通高27米的楼阁。阁基为须弥座,高2米,边长4.7米,直径11米。第一层高5.6米,正中供魁星像。大门面西南方,门上有楹联“百尺琼楼高望果州甲第,一枝彩笔大书嘉水文章”,横批“文明主宰”,意为“魁星点斗”。第二层高4.4米,供俸有神像。第三层高8米,为钟楼,曾每日早、中、晚三次击钟报时。原钟已毁,现存大铜钟为民国十七年补铸。每层楼阁转角处系有铜铃,共24个,微风吹动,丁当之声,悠扬悦耳。阁顶为宝珠顶,高1米。奎阁宏伟壮丽,气势不凡,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阆中市魁星楼
阆中魁星楼,又名“奎星楼”、“翰天宫”,位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江南镇鳌山之巅。为供奉魁星上仙的殿宇,始建年代不详。奎星,源于北斗七星斗勺四星,《史记·天官书》云:“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糸于斗”,为天之精魂万物元神所藏之所,自古有“鳌山之巅拜魁星”之说。嘉庆十三年(1808)迁往城中修建了中天楼,后几经修复均被损毁,1988年再建四层琉璃塔楼,高36米。为阆中城南环山最雄伟壮丽的人文景观,登斯楼云山四合、江城如画、宛若仙山琼阁、玉宇洞天。在古代人们的富贵大都只有一条路——科举求功名,中状元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独占鳌头”、“大魁天下”,天子赐诗,礼部赴宴、身着锦袍,打马游街,故里建坊,最为风光。所以人们向神灵祈祷最大的心愿就是科举得中,不仅能光宗耀祖,而且可以享得荣华富贵;而建在王母娘娘七色宝石上的塔是迎接人祖伏羲降生的地方,是天庭为人类带来智慧的地方,所以老人认为这里祈求智慧、求取功名富贵最好的地方,都到这里来转塔摸灵石(地基留隐门凸显彩石),祈求得到上天的庇护和保佑。清咸丰年间出生于鳌山脚下奎星村马德昭,官居甘肃固原提都,回乡省情午睡于鳌山,受魁星托梦疾书“克己复礼 正心修身”魁星符咒,如“魁星现身点斗”之神像,后人刻于碑文称“魁星点斗 独占鳌头”,传遍天下道观、魁星楼、魁星阁,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科举时代魁星踢斗的人文书画意象,为中国传统魁星文化艺术杰作,被众多文献引用,广为流传,成为中国艺术美学史上的人文丰碑!奎星大庙位于阆中风水格局中的正南面,所处位置是案山,案山就是案台、书桌,是办事的地方,是人类求神办事最好的地方,所以人们争相趋之来此诉说心愿,祈祷保佑。阆中鳌山大庙在古代香火兴旺在后世无可追赶!据记载:“阆苑之南,鳌山之上,钟声撩云,香火盖天……天地之间有一条永恒不变的法则:任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空间等都是有时运轮转的。阆中的风水也是一样,自上古时期到了明末清初,嘉庆十三年(1808)时运衰落,遭到了彻底损坏,整栋楼被迁到了城内修了象征阆中古城风水坐标和穴位的中天楼……从此阆中再无能人文士、高官大将出现。在历经3个甲子年后,也就是1988年,风水时运再次回转,时任阆中领导得高人指点,复修奎星楼。自此阆中进入300百大运,万物苏醒,祥气灵动……四川省梓潼县魁星楼
梓潼县魁星楼位于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正门前,它是清代建筑,一共有三层,由48根通天大木柱托起,通高33.15米,约合百尺,因此呢又叫它“百尺楼”。它气势恢宏,可与黄鹤楼媲美,被誉为“西蜀名楼”。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因此楼正中挂有“帝乡”匾额,向天下昭示这里是文昌祖庭。“帝乡”二字是当时绵州知梓潼事王用绶于乾隆元年手书的。匾额之下就是大庙的皋门,皋门是古代天子的廊门。当您迈进帝乡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嵌有九龙石壁的二十四级石阶,巨型九龙石壁显示了文昌帝君的至尊地位,二十四级石阶象征的是“二十四孝”。过去的百姓前来朝圣,都是从这里一步一步地跪拜上去。而讲究的是心诚则灵,走上去就行了。巍峨壮观的魁星楼,楼上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魁星楼上的魁星,蓝面赤发,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富贵花”,右脚直立鳌头,左腿朝后翘起,赤发怒目,青面獠牙,肌筋暴胀,右膝盖上为方孔金钱。据说,魁星是奎星的误传,奎星是西方白虎第一宿,有16颗星。文昌星的崇拜远远早于奎星,七曲山文昌帝君已执掌人间禄籍,作为“文昌第一化身”的魁星,就只能秉照文昌帝君的旨意,给高中魁首的士子赐予富贵花了。这就是魁星左手执“富贵花”的缘由。也正是这个原因,古今莘莘学子都怀着敬畏之心,来瞻仰文昌祖庭的魁星。传说魁星右手那支笔是专门用来录取科举士子的,一旦点中就会文运、官运一起来。所以在科举时代,读书人就把魁星奉若神明,所谓“自古文章无凭据,但愿魁星一点斗。”魁星为什么站在鳌头上?过去考中了状元,就要进入皇宫,站在大鳌的头上,接过皇帝的金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了。在魁星楼的廊道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锦旗,据说全是来这里祭拜魁星之后或金榜题名或时来运转的香客们敬献的。云南省云和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紧水滩镇梓坊村。初建年代无考,据传系清道光三年建,因兴建紧水滩水电站,1985年迁至紧水滩镇梓枋村山塘湾。重檐歇山顶,坐东朝西,底坐呈正方形,总面积达30平方米,高10米,各面宽3.4米。重楼飞檐八柱四角,内侧四根长柱支承上檐间,以梁坊牵引,底层高2.5米,可作远眺、观景。楼阁主要以木质为材料建成,梁柱上雕有人物、花卉等图案,十分精巧。楼阁旁有一块石碑,上刻有“魁星楼”三字。相传魁星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同治《云和县志》云:“越在斗,斗揭其魁,文明是司。云星七,因斗属,光芒不可一日掩。”单体上方有一祠堂,为梓枋张氏宗祠,始建于民国七年(1981年),总面积达120平方米,宽为10.6米,长10.4米,高7米。与魁星楼同期迁于此。旧时魁星楼可登楼观赏,造形别致,现已失原有气势,魁星楼建于云和湖半岛上,三面环水,背靠村庄,海拔200米,距水面20米,前100米处有一小岛,周围湖面开阔,水质清纯,四周山林茂密,村庄掩映在茂林花果之中。魁星楼为云和湖省级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九九年被云和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北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魁星楼
距西安城墙南门城楼东侧约667.5米处,建有一座祭祀主管文运之神——魁星的魁星楼。 该楼初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619年)九月,后遭兵火所毁,清代虽有重修,遗憾的是未保留下来。现在看到的楼体是1986年重新整修的。根据《咸宁县志》记载,此楼旧制复建,它为台基式结构,重檐,四坡攒尖顶式建筑,通高14.65米,边长9.4米,楼体一层边长3.5米,高6.1米;二层边长3.5米,高5.5米,上饰彩绘。陕西省户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周户交界处鹰嘴峰上。若行走于环山旅游路,其因地势较高,清晰可见。相传,魁星为执掌读书人命运以及文坛盛衰的神明,“仰观魁星而得高科,梦魁星之降而夺锦标”,世人多相信魁星可带来好运,能使莘莘学子金榜题名,故虔诚膜拜。从户县蒋村镇西岭或周至千户村皆可登临魁星楼。上得魁星楼,北望,八百里秦川收于眼底,环山旅游路若丝带飘舞;南去,小路蜿蜒步入崇山峻岭,可达25里外之观音山。陕西省清涧县魁星楼
魁星楼相传为北宋名僧王嵩寓所,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增建观音洞,清代建筑第三层魁星庙,楼为砖石结构,每层四壁有一门洞,全高20米,其中底层高8米,成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魁星楼休闲广场以魁星楼主建筑命名,位于滨河路东南侧石台寺村,地处滨河路与清涧大桥交汇处,与210国道隔河相望,属清涧城南人口密集地带。魁星楼被誉为清涧“十景”之一。甘肃省高台县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罗城乡红山村。始建于明末,公元1679年毁于地震,1765年重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角墩为夯土台,高6.6米,楼高9.6米,为三枋、三檐、攒尖顶亭式建筑。楼阁内有魁星爷的提斗肖像。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组成勺子的四颗星,因为排列的形状象“斗”又称斗魁;一般也把北斗七星中勺头第一颗星叫魁星。道教中有魁星之神,主宰文运或文章兴衰,形象是披着头发,赤着脚,右手提一只斗。民间为了祝愿学子们学习努力,文运亨通,金榜题名,建魁星阁或魁星楼崇祭之。- 双桥区 1溥仁寺
- 平泉 2顶子城遗址
- 鹰手营子矿区 3四方洞遗址
- 丰宁满族自治 4凤山关帝庙
- 双桥区 5殊像寺
- 平泉 6会州城
- 双桥区 7普乐寺
- 双桥区 8承德城隍庙
- 平泉 9化子洞遗址
- 隆化 10土城子城址
- 双桥区 11须弥福寿之庙
- 双桥区 12普宁寺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1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 双桥区 14安远庙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15木兰围场
- 双桥区 16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
- 丰宁满族自治 17京北第一草原
- 丰宁满族自治 18坝上草原
- 双桥区 19普陀宗乘之庙
- 双桥区 20云山胜地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1御道口牧场
- 双桥区 22承德避暑山庄
- 丰宁满族自治 23千松坝森林公园
- 滦平 24金山岭长城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5御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