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原名临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临沭县城东北5公里、苍马山自然风景区南麓的叠翠峰上。始建于1968年,陵园占地184亩,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园内现有烈士墓569座,烈士名录1216名,无名烈士360位。1990年6月3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成立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
陵园占地184亩,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有小中山陵之称,园内现有烈士墓569座,烈士名录1216名,无名烈士360位,主要建筑物有:仿古穿堂式大门、群雕、滨海区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刘少奇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堂、无名革命烈士墓、115师纪念亭、抗日民族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塔、首长题词碑廊等。
抗战时期,临沭作为滨海区中心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等机关长期驻扎于此。滨海革命烈士陵园记录了山东抗日战争时期光辉历史,铭记了九二二锄奸救国运动、青口战役、西山前战斗、岌山反“扫荡”、甲子山战役、赣榆战役、海陵反“蚕食”郯城战役、朱村战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再现了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黎玉、萧华、谷牧及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战斗的光辉历程。
- 中文名
-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 级 别
- 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地理位置
- 临沂市临沭县城苍马山
- 占地面积
- 184亩
- 建筑面积
- 3200平方米
- 始 建
- 1968年
地理位置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简介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于1942年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建立,前身为“临沭县革命烈士陵园”。1943年—1944年在日寇“扫荡”中被炸毁2次,陵园惨遭破坏。 1968年陵园迁入现址,期间,临沭人民两次捐款修建,始成规模;1990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滨海革命烈士陵园”,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保护单位。原滨海地委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题写园名。陵园占地184亩,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有小中山陵之称,园内现有烈士墓569座,烈士名录1216名,无名烈士360位,主要建筑物有:仿古穿堂式大门、群雕、滨海区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刘少奇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堂、无名革命烈士墓、115师纪念亭、抗日民族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塔、首长题词碑廊等。
抗战时期,临沭作为滨海区中心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等机关长期驻扎于此。滨海革命烈士陵园记录了山东抗日战争时期光辉历史,铭记了九二二锄奸救国运动、青口战役、西山前战斗、岌山反“扫荡”、甲子山战役、赣榆战役、海陵反“蚕食”郯城战役、朱村战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再现了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黎玉、萧华、谷牧及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战斗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