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笔泉
浣笔泉坐落在济宁浣笔泉路南段,亭院式建筑,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年间寓居任城(济宁)时,曾在此泉浣笔,故称“浣笔泉”。
浣笔泉是山东省济宁(古称任城)的名胜。它是诗仙李白的寓所和浣笔之地,后经历代整修,成为一处风影优美的园林。浣笔泉占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主要古建筑,是雕梁画栋的二贤祠。这是一座坐北面南的祠堂,殿室五楹,灰瓦盖顶,白粉涂壁,前厦抱出,内祀李白、贺知章两位唐代大诗人的雕塑。四周墙壁,镶嵌着历代文人墨客咏颂浣笔泉的诗文刻石。祠堂西南,是石栏相护的一泓池水;周长约八丈有余,泉水潺湲,淙淙有声。此乃诗仙当年挥毫作诗的浣笔之处。相传,原来泉水碧透,因李白常常在此浣笔,清泉墨染,成为黑色。池旁有一幢明万历六年立的碑石,上有楷书“浣笔泉”三字书。泉池东南,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墨华亭。李白在济宁古城留有众多遗迹,浣笔泉仅是其中之一。自唐开元二十四年,诗仙移家济宁始,至乾元二年迁家楚地止,他在此寓居长达23年,是李白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堪称他的第二故乡。李白的儿子在此出生,女儿在此长大,夫人在此去世,后妻在此续娶,留传千古的诸多辉煌诗在此创作,与诗圣杜甫的友谊在此建立……总之,李白的一生,与济宁紧密相连,牢不可分。
- 中文名称
- 浣笔泉
- 地理位置
- 山东省济宁(古称任城)
- 占地面积
- 15000平方米
- 著名景点
- 二贤祠
简介
“城外双池傍古台,开元才子此徘徊。一湾流水人何在,满树鸣蝉我又来。晴日泉花堪浣笔,江天月影更衔杯。怜君一去风骚尽,怀抱千秋谁共开?”这是清人牛莲震咏浣笔泉的诗句。浣笔泉是山东省济宁(古称任城)的名胜。它是诗仙李白的寓所和浣笔之地,后经历代整修,成为一处风影优美的园林。浣笔泉占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主要古建筑,是雕梁画栋的二贤祠。这是一座坐北面南的祠堂,殿室五楹,灰瓦盖顶,白粉涂壁,前厦抱出,内祀李白、贺知章两位唐代大诗人的雕塑。四周墙壁,镶嵌着历代文人墨客咏颂浣笔泉的诗文刻石。祠堂西南,是石栏相护的一泓池水;周长约八丈有余,泉水潺湲,淙淙有声。此乃诗仙当年挥毫作诗的浣笔之处。相传,原来泉水碧透,因李白常常在此浣笔,清泉墨染,成为黑色。池旁有一幢明万历六年立的碑石,上有楷书“浣笔泉”三字书。泉池东南,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墨华亭。李白在济宁古城留有众多遗迹,浣笔泉仅是其中之一。自唐开元二十四年,诗仙移家济宁始,至乾元二年迁家楚地止,他在此寓居长达23年,是李白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堪称他的第二故乡。李白的儿子在此出生,女儿在此长大,夫人在此去世,后妻在此续娶,留传千古的诸多辉煌诗在此创作,与诗圣杜甫的友谊在此建立……总之,李白的一生,与济宁紧密相连,牢不可分。
历史
明嘉靖五年(1526年),主事白旆筑亭其上。明万历六年(1578年),在池旁立一面碑,上书“浣笔泉”三字。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增建北堂三楹,西池用石栏环绕,浚泉凿池并构方亭于泉上,名“墨华亭”。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又建“二贤祠”,塑李白、贺知章像。1938年,日军侵占济宁后均遭破坏。1981年,济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至今。- 建邺区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玄武区 2红山森林动物园
- 玄武区 3美龄宫
- 秦淮区 4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高淳 5游子山
- 高淳 6游子山风景区
- 玄武区 7南京毗卢寺
- 浦口区 8吴武状公祠门楼
- 栖霞区 9仙鹤观六朝墓地
- 秦淮区 10南京瞻园
- 鼓楼区 11龙江宝船厂遗址
- 玄武区 12太平天国天王府
- 浦口区 13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浦口区 14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
- 溧水 15古蒲塘桥
- 栖霞区 16燕子矶
- 玄武区 17灵谷寺无梁殿
- 浦口区 18六角井
- 浦口区 19求雨山文化园
- 玄武区 20南京城墙
- 浦口区 21双井
- 浦口区 22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玄武区 23廖仲凯、何香凝墓
- 江宁区 24杨柳村古建筑群
- 浦口区 25曹王城子古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