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城旧址
城址内采集到的陶片多为夹沙灰陶,次为夹沙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次为弦纹和卷云纹,绳纹主要饰在筒瓦上,弦纹饰在缸和盆等器物上,卷云纹主要饰在圆瓦当上,可辨器形有豆、盆、缸、鼎、瓮、筒瓦、板瓦、方砖等。1958年春,在曲城村南土崖处修筑地瓜育苗床时,离地表一米时出土一批西周时期青铜器,有鼎、盆、壶、簋等。
1980年,曲城东邻的洼子村挖河引水出土了青铜器。1987年复查,在水渠边冲刷出一个洞穴(可能是墓葬),清理出几十件陶器(多数为碎片),为西周时期的豆罐等器物。在东南城南断崖上发现十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多为土坑竖穴,亦有砖室墓,从墓葬断面暴露的陶片分析,质料和形制与故城内出土器物相似,可能是当时的墓葬区。
1981年调查时,据76岁的老人滕克述讲,70年前(1910年)他家在南城烧窑取土时,挖出一个红漆木箱,内装满古铜器,后被贩卖至北京。解放前,在南城西半部断崖以北十余米处,在原地表以下3米处发现一口盖有石板的汉砖砌井,一直使用至1979年被填没。曲成故城历史悠久,从城址断崖暴露的文化堆积分析,文化层内含大量汉代的筒瓦、板瓦残片,不见晚于汉代的遗物。城址中部和东部,文化层内多处见有夯土层,可能是殿堂和城墙基础的残迹。地表散存较多的汉代陶片和汉砖。
1958年以来,故城范围内及附近,多次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铜器、陶器等,系墓中随葬品,但未见汉代以前的地层堆积。商周时期,此地属莱国地。《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十四年,秦师围曲成克之。”(清朝孙渊如校正本作齐师)旧《招远县志》载:招远“汉为曲成县,在今县治西四十华里,属东莱郡,东汉因之……元魏(北魏)以其地,置东曲城。”其地与今之曲成故城相符。又据《晋书·地里志》载:“曲成属青州东莱国”。
这些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充分证明,曲成的历史远远早于汉代。曲成为汉代故城址当是无疑。虽遭严重破坏,但仍不失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1984年2月20日,招远县人民政府第一批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4月27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第一批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盐边 1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 米易 2二滩水电站
- 盐边 3攀枝花箐河瀑布
- 盐边 4攀枝花渔门
- 米易 5望月楼
- 西区 6龙洞石林
- 盐边 7渔门镇
- 米易 8何家坝史前遗址
- 米易 9攀枝花望月楼
- 仁和区 10攀西沙拉民族生态旅游区
- 米易 11攀枝花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 仁和区 12沙坝田风景区
- 仁和区 13岩神山
- 米易 14国家级皮划艇基地
- 仁和区 15攀枝花鑫岛游乐城
- 米易 16攀枝花海塔
- 盐边 17二滩森林公园
- 米易 18攀枝花白坡山
- 西区 19平江天主教堂
- 盐边 20长冲箐森林公园
- 西区 21国际长江漂流培训基地
- 盐边 22红格温泉
- 盐边 23攀枝花青龙洞
- 仁和区 24营盘山古战场遗址
- 仁和区 25大黑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