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通天岩
赣州的通天岩是江南最大的石窟旅游胜地之一,唐代就被开掘的石窟寺。然而在兴国也有“通天岩”的天然景致就鲜为人知了。兴国的通天岩位于高兴镇,距县城7公里。兴国“通天岩”藏身于绵延数十里的丹霞地貌地段之中,因其天然的岩洞和隘口而成为了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红军的战场。兴国通天岩的入口处就在公路旁边,路旁一座近年立起的牌坊,书写着“通慧寺”三个大字。隐藏在山体,依山而建的通慧寺始建年代是南宋末年。相传,通慧寺的建立还源于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文天祥率军队撤离赣南往广东方向时,为了作战方便,暂时将一些行动不便的将士遗孤留在了岩洞内,并且依着岩洞建了一座房屋掩护他们,让当年寂寞冰冷的山岩里冒出了炊烟,延续了生命的气息,总是在幽静深邃的境界中寻求无为无我、修身养性的佛家人又在旧址上建起了这座通慧寺,通慧寺的几间房屋全都隐身于通天岩之内,只需一堵墙,一扇门就成了一间房子。
兴国的通天岩还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光滑的主峰下有一条垂直的、凿了孔仅能容一只脚站立的台阶,这条台阶就是当年红军为走捷径站岗放哨之用而开凿的。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用各种方式沿着红军的足迹去跋山涉水,去感受体验红军的精神。渺小的我们在这硕大的石峰前,在这块弥漫着革命先辈精气神的英雄土地上,油然升腾起一种征服自然的豪迈和勇气,我们四肢着地攀上了岩顶。
站在通天岩之巅,对兴国党史颇有研究的胡玉春先生向我们指点着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遗迹。这里,曾经弥漫着战争的烽火硝烟,有红军挖掘的道道战壕,有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中-军队轰炸的累累弹坑。这块文天祥和红军将士们挥洒过热血和生命的疆场上,曾经因为战争造成了满目的苍痍和荒凉,造成了兴国县水土的严重流失。今天,站在通天岩之巅,我们却犹如登临绿色的浪巅之中,昔日战争的痕迹已被青松绿水覆盖,战争年代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兴国模范县在征服大自然的伟大工程中,又夺得了“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持示范县”的荣誉称号
- 西盟佤族自治 1三佛祖佛房遗址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 2孟连宣抚司署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 3茶马古道遗址
- 西盟佤族自治 4司岗里佤族村庄
- 西盟佤族自治 5上城佛寺
- 西盟佤族自治 6龙摩爷圣地
- 西盟佤族自治 7国门第一寨
- 西盟佤族自治 8人头桩
- 思茅区 9忙坝鹦鹉
- 西盟佤族自治 10西盟革命烈士陵园
- 西盟佤族自治 11西盟佤山云海
- 江城区 12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 景东彝族自治 13景东文庙
- 澜沧拉祜族自治 14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
- 思茅区 15洗马河公园
- 澜沧拉祜族自治 16虎跳石风景
- 西盟佤族自治 17藤索桥
- 西盟佤族自治 18木鼓房
- 西盟佤族自治 19里坎喃朵塔景区
- 澜沧拉祜族自治 20邦崴过渡型古茶树
- 江城区 21斑鸠坡茶马古道
- 西盟佤族自治 22天然溶洞
- 思茅区 23云仙庙山岩子
- 西盟佤族自治 24爬街生态自然民俗村
- 思茅区 25澜沧江第一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