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泉州东岳庙
首页  > 福建  > 泉州  > 泉港区   »  泉州东岳庙景点介绍

泉州东岳庙

泉州东岳庙
泉州东岳行宫又称泉州东岳庙,位于位于泉州古郡城仁风门(东门)外凤山之南麓(即泉州刺桐北路起始处附近的东岳前街)。前有铁路线从门前经过,后为泉州南少林寺护墙,与泉州少林寺仅一墙之隔。东岳宫是泉州古城五岳之一(东岳凤山,西岳龙山,南岳溜石山,北岳狮山,中岳云山)。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且愈修愈大,共有七殿十三坛。1929年几被烧毁,现仅存正殿一座,其他殿均为新建。奉祀青帝(即东岳大帝)、五岳大帝、地藏王、十殿冥王、七娘夫人、织女、陈金李三夫人、痘疹娘娘、冥司百职,檀樾祠奉祀张汝锡。2001年获批成为泉州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泉州市东岳行宫
外文名称
Quanzhou Dongyue palace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东岳村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宗    教
道教

历史沿革

东岳行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凤山南坡,俗称东岳庙。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尚书张汝锡建。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9,《东岳庙碑》亦云:“泉州故有东岳庙,附于开元观之侧,规制狭陋。绍兴二十一年,郡人打算在凤山建庙,大夫张汝锡,布施五千银作为表率,用来倡议郡人加入。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副使姚尚德、知府姜志礼重建。据明李兴缙《第一山青帝宫记》载,明代扩建时将原有一殿拓为三殿,并增建左右回廓;大殿内祀东岳大帝等神像,东殿称宏文府,西殿名阴骘司。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提督张云翼祷雨于此。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山门内及两廊悉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洛阳司林懋懿捐银250余两,倡诸僚属、绅士捐助修。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郡守徐汝澜修青帝宫。道光三年(1823年),邑人陈维逵、林振美、邱克捷修两廊及后殿。民国以后,屡遭破坏,现仅存正殿,其他殿均为新建。刻有"万山第一"的明代山门石匾现存放于开元寺。是泉州道教重要庙宇之一 。因东岳行宫位于此,此境古称驿路铺岳口境,宫下村庄则名为东岳村。

修建年谱

始创

泉州东岳庙的修建是张汝锡首倡,其婿韩习(参见《泉州人名录·韩习》)完成的。清·乾隆《泉州府志·坛庙寺观》云:“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尚书张汝锡建。”《第一山重修地祗忠义庙记》云:“宋·绍兴有金紫光禄大夫张公讳汝锡者,弹击秦桧不中,避地入泉,修玄于此山。”“贻书以其一子婿,载宝南来,大兴三清五帝、岱岳诸宝殿。”“秦桧殁,家人迎大夫归。临行倾资置饷田二百亩,以充第一山道供。”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9·东岳庙碑》云:“泉州故有东岳庙,附于开元观之侧,规制狭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郡人谋于凤山建庙,右朝请大夫张君汝锡,首施钱五千缗,以倡郡人。施者既集,而张君即世。其子婿右朝奉大夫韩君习始终之。凡庙之位置高下,与夫费用之出纳,工役之巨细,皆韩君力也。”  张汝锡之婿韩习,明·何乔远《闽书》误为韩元吉。《闽书·卷7·方域志·凤山》:“凤山,自北山而来,势如凤飞泉之北邙也。上有东岳行祠。宋·绍兴末,尚书张汝锡捐赀开山,几落成而殁。汝锡有女嫁为颖川韩元吉妻。闻父殁,悲恸不禁。元吉乃持金来讫功。而汝锡子渤,仕银青光禄大夫,复买田为供灯费。元吉尝为建安守。后官吏部尚书。”韩元吉(1118~1187年),字无咎,颖川人(今河南许昌)人,绍兴间历任南剑州主簿、建安令,迁知建州,累官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封颖川郡公。归老于上饶,自号南涧翁。曾撰《建安郡志》,建安(瓯)地方志之始。著《桐阳旧话》、《南涧甲乙稿》、《焦尾集》。韩元吉与韩习都为颖川(今河南许昌)人,都与张汝锡有密切关系,且都是同年代人,所以《闽书》会产生这种错误。韩元吉是为张汝锡倡建泉州东岳庙写《东岳庙碑》,而韩习才是张汝锡之女婿,具体负责东岳庙的建造。

重修

1、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副使姚尚德、知府姜志礼重建。国朝(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提督张云翼祷雨于此。乾隆间(1736年~1795年),门内及两廊悉坏。二十五年(1760年),雒阳司林懋懿捐银二百五十余两,请之府县,倡诸僚属、绅士捐助修建。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守徐汝澜修青帝行宫前进。道光三年(1823年),邑人陈维逵、林振美、邱克捷修两廊及后殿以北三宫,妆饰八十六位诸神像,林嘉猷独修殿内女官像……”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外古迹·环翠亭》:“环翠亭:在东岳行宫之侧。(明)永乐(1403—1424年)间建。”2、2002年5月10日,泉州东岳行宫举行重修东岳仁圣大帝殿(正殿)谢土暨东岳仁圣大帝神像开光仪式。3、2014年农历三月廿八,举行东岳大帝诞辰暨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四大帝神像开光仪式。

道教传承

道光年间,有泉州籍人在新加坡建立道教天公坛、天福坛、天福宫。民国14年(1925年),泉州岳庙道士陈高迨旅居新加坡,设立混元道堂,传播道教文化。陈高迨的第三子陈国显、四子陈国铭父职。故今日新加坡的道士,均为陈氏的嗣传。法国汉学家施舟人教授,研究道教法事仪式,赴新加坡拜陈氏为师,成为陈氏道家第24代嫡传弟子。东岳村陈姓道士世代传承,为正一派在家道士,不持斋。主要为人斋醮、度亡、做法事,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但难有道教理论修养较高的道士。1957年4月,泉州东岳庙道士陈犁头赴北京,参加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选举陈犁头为会长。陈犁头:道号通恪,泉州东岳庙著名道士,生于1900年,道士世家出身。1954年参力日筹备“泉州道情组”,1957年赴北京参加全国道教协会的成立大会,被推选为理事,1958年泉州道教协会成立,为会长。1980年病逝。

诸神道场

青帝(即东岳大帝)五岳大帝地藏王十殿冥王七娘夫人织女、陈金李三夫人痘疹娘娘冥司百职,檀樾祠奉祀张汝锡。

民风习俗

农历三月廿八为东岳大帝诞辰,由东岳行宫发起,东岳村主办的祭祀活动影响颇大,吸引大泉州范围内乃至东南亚香客到此,或祈求平安,或赶集庙会,或外出郊游,热闹非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