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母桥
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记载,枣木桥在城东南九十里,系东南界。南接凤台,东接怀远,三县地界相接。立有碑,民间称之为找母桥。
相传,有二夫妇都快到四十岁时才生下一子名叫朱山。朱家男耕女织,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恩爱,儿子聪明可爱,一家人的小日子也算是其乐融融。
朱山刚满三岁的时候,战争爆发,朱山的父亲被抓上了前线,不久便横尸沙场。朱山的母亲带着儿子随着逃难的人群四处漂泊。朱山母子被冲散了。离乱中,朱山被当地一大户人家收养,读书进学,二十多岁高中进士,到江南某地当了县令,而且和大户人家的女儿结为夫妻。他勤政爱民,政声卓著,很受当地百姓爱戴。
他也有了儿子,儿子非常活泼可爱。他看看儿子,想想自己,更加思念自己母亲,便决心寻找母亲,他的妻子很贤惠,也非常支持他。他向上司禀明要辞官找母。上司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上奏朝廷,朝廷准许他告退找母。
于是朱山踏上了找母之路。一直找了八年,千辛万苦,最后来到了蒙城、怀运、凤台三县交界的地方。有人告诉他,在芡河边上的一个破庙里住着一个半疯半瞎的老婆子,成天嘴里喊着山儿、山儿。
朱山赶到破庙,终于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母亲。母子相抱,痛哭不止,围观者也为之动容。
原来朱山母亲与儿子分散以后,一路奔逃,来到了这芡河边上,病倒在破庙里。当地好心人的救助下,她得以在破庙里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
朱山很感激当地百姓对母亲的活命之恩,就大摆宴席三天,款待当地百姓。他又看到芡河上无桥,两岸交通不便,就购买了上好的枣木,在芡河上修了一座大桥。
为了褒扬朱山的孝心,人们就把这座桥称为找母桥。
- 石棉 1田湾河
- 名山 2川藏茶马古道
- 汉源 3佛静山
- 雨城区 4高颐墓阙及石刻
- 天全 5喇叭河自然保护区
- 雅安 6樊敏阙及石刻
- 汉源 7清溪古镇
- 雨城区 8雅安蒙山
- 宝兴 9泥巴沟风景区
- 汉源 10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 雅安 11灵鹫山
- 石棉 12安顺场渡口
- 雅安 13芦山龙门洞
- 宝兴 14青衣江
- 石棉 15雅安安顺场渡口与翼王亭
- 石棉 16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 宝兴 17雅安硗碛
- 天全 18二郎山隧道
- 宝兴 19神木垒国家级森林公园
- 宝兴 20雅安金凤山
- 雅安 21芦山平襄楼
- 天全 22红灵山景区
- 雅安 23芦山飞仙峡
- 宝兴 24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 宝兴 25雅安蜂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