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悬剑山
首页  > 安徽  > 六安  > 金寨   »  悬剑山景点介绍

悬剑山

悬剑山
悬剑山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距金寨县梅山镇红军广场约20公里,沿乡道X063行驶至桃岭乡老三合铁新公路岔道口进入高湾村境内,在羊庙至平安岔道口进入悬剑山南入口杜家老湾;也可沿210省道行驶至悬剑山北入口(即又分联办林场新安村和大畈村委会两个入口)。悬剑山主峰915米,总面积572.1万亩,悬剑山覆盖面积25平方公里。清人陈自卿聚义士起义,置兵书、挂宝剑于峰顶,以示天意,故尔得名。悬剑山覆盖面积25平方公里,有景点50余处,其中待命名30余处,植被完整,物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00年,县宗教局、旅游局批准,悬剑山为宗教旅游区。
中文名称
悬剑山
地理位置
安徽省六安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温湿季风区
占地面积
2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悬剑山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距金寨县城20公里,210省道直通山下,悬剑山主峰915米,总面积572.1万亩。传说是黄龙真人、麻姑道人在此潜心修身,得道成仙之处,有麻姑洞为证,故原叫“二仙山”,后因清人陈伯卿不堪朝庭的压迫和腐败,率众义士聚集山上,陈为蛊惑人心,置兵书于峰项,挂宝剑于悬崖,声称神书宝剑,意为聚众造反,乃天权神授,顺应天命。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数度重创清兵,声势不同凡响,自那以后,“二仙山”就改名悬剑山。悬剑山庞大山体全由岩石组成,壁立千仞,山有九峰,一字罗列,刀劈斧削,如载似剑。自古就有可通山峰一条道之称。途中百步九折,险境环生,人移景换,步称景新。它以山峻峰险、树拙洞幽,奇松怪石,晨雾云霭,春华秋实,夏荫冬凌及敦厚纯朴的民风,优美神秘的传说而闻名。初步探明有南、北、中三寨遗址,跑马场、仙山迎客松、石神剑、石天书、石椅、石鸡、石狗、石象、石桌、石门、石林、石笋、石奶、石爷、石棋盘、令牌石、飞来石、玉香石、天泉、天洞、麻姑洞、三仙上山、罗汉肚、一线天、云松阁、风动石、情侣树、山鹰探宝、回音潭、擂主台、南天一柱、南天门、救命石、神仙路、伯卿坟等几十处景点。有待专家和有识之士认可命名的景点还有数十处,景点众多,惟妙惟肖,或憨态可拘,或精美深沉,或博大精深,或深藏不露,它有丰富旅游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理信息

悬剑山覆盖面积25平方公里,经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考察论证,此山尚近100亩的榨叶林,是皖西集中连片保有最完好的一片,处处有景,季季可游,各具特色。于梅山湖、大坝、天鹅岛、梅山水库旅游客航至龙潭码头重返红军路,步行5公里到悬剑山南寨脚下,可观悬剑山风景如画,极目远眺,俯仰环顾,层林尽染,尽收眼底,均会感受到奇的吸引,险的刺激,朴的敦实,野的乐趣,高瞻远瞩,万般忧闷,顿时云散,割然开朗,胸襟惬意。悬剑山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距老县城仅20公里,210省道擦山而过,交通便捷,悬剑山所有景点坐落桃岭乡新安村境内。悬剑山面临梅山水库,背靠双河观,近观莲花山,毗邻金岗台,遥对天堂寨综合开发利用后,县城内各景点能形成网络格局,是开辟金寨县内一日、二日游的大手笔之作,一举多得。

旅游信息

悬剑山旅游开发条件。旅游业是最新世纪发展最快,前景广阔的产业之一,生态旅游业是旅游市场中发展潜力最大、最被看好的旅游形式之一。悬剑山风景如画,传说优美。每年四季均有游人,慕名登山,观景怀古,祝祷神灵,旺盛之时日达数千人,四方云集,纷至沓来游人,唤醒了当地干群的旅游开发的意识,群众自然捐资十多万元,建修了黄龙真人阁、建造500余级台阶、四台泵水倒流已送到峰顶、“三清大殿”庙基已完成,在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臻臻提高的今天,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群众要求开发的意识越来越增强,桃岭乡党委政府领导也高度重视,把悬剑山旅游开发用最快的速度早日开发。

悬剑山诗词

清晨登悬剑山近代:黄莽云雾苍山掩,悠然野径寻。悬崖垂白练,飞鸟入幽林。谁得真经去?空留宝剑吟。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注释】黄莽:号山水悟道,当代著名诗人。祖籍安徽金寨县南溪镇人。【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山野趣、写景抒怀的五律。诗人立意深远,将景语、物语、情语融汇于登高一事之中,精简却不失含蓄,平易却不失韵味,值得一品。首联“云雾苍山远,悠然野陌寻。”融写景叙事于一体,让读者仿佛看到苍莽的悬剑山被团团云雾所遮掩,云雾绕山,山不转云转,欲探天穹之美。“掩”字一方面写出了云雾之多之浓,另一方面反衬出悬剑山的雄伟气势。就在这座幽深的山林里,诗人沿着山间小路悠然地盘级而上,边走边观赏着大自然创造的美丽神奇的景致,怡然而自得。“寻”字着力表现了诗人登高意在寻找着什么,到底是什么?诗人埋下了伏笔。颔联“悬崖垂白练,飞鸟入幽林。”重在写景,着力表现悬剑山的美,美得有声有色,美得动静有致。诗人巧妙地选取两地两景,用词精当。悬崖处,似白练的瀑布落潭有声,白花花的流水倾泻而下,给这座山林带来了生气。“垂”表现出了瀑水的柔情,瀑布的柔美衬着山体的冷峻,山水相依。就在这幽静的深山中,一只只飞鸟归家栖息了,给幽林增添了许多生趣,一时间,幽林的静被飞鸟的鸣啭啼叫所打破。当疲倦的鸟儿栖息之时,幽林又恢复了原先的幽静,因而诗人巧用“入”这一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飞鸟归林的短暂之“动”。“幽林”一词也很好地表现了山之静谧,这儿不仅是飞鸟的栖息之所,亦是寻找幽静安宁的人们向往的心灵驿站。颈联“谁得真经去?空留宝剑吟。”以设问形式巧妙用典,意义深刻。悬剑山地处县境腹地,海拔不是很高,却很有名气,传说是黄龙真人、麻姑道人在此潜心修身,得道成仙之所,有麻姑洞为证,故原叫“二仙山”。在这里,诗人的用意极其巧妙,诗的内涵十分丰富:是麻姑道人、黄龙真人获得了真经,还是起义首领陈伯卿?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只留下历史故事后人吟诵评说。诗人立意含蓄,笔锋一转,从原先的叙事写景转入议论,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宝剑”这一意象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之下另有一番深意,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义通过“吟”这一字眼很好地折射出来,读来回味无穷。到底在吟诵着什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好作品的妙处就在于给读者以多方位的感受和多角度的自我诠释,而这句诗就够读者咀嚼的。尾联“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是经典之句,比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大气,空灵,这也就是作者既有太白之风又兼众家之长的艺术修为。此联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获得真经的就是登上山顶之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眼界开阔,心境空明,尘念顿消,世间的一切争斗都显得无足轻重,眼里心里只有天与地,坦坦荡荡如天之宽,地之阔,这就是登高人获得的人生真经!也正是诗人所要寻找的!与颔联相互呼应,浑然天成。结句画龙点睛,使诗的主旨更为深刻。整首诗凭视角观其物,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而得巧构形似之妙,在心灵与风物的交融中,随着对现实自然的拥抱也就是拥抱了意念中的彼岸自然,随着主体融入空间的自然心灵也便进入这一时空与物象同一存在的现实。结联极凝练,写出这首诗的宗旨:山色绮丽,水光潋滟,却是一片自然,自能使人心灵净化,精神超然。整首诗浑然天成,语言自然,含义深刻。诗人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时而描写,时而用典,时而抒怀,时而说理,将人生的丰富涵义囊括在清晨登山之中。解读黄莽的这首“悬剑山”,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一联,随着其《诗韵乾坤》的出版,已成为其名句。从黄莽的诗集中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刻意模仿太白的。其中包括风格、对杖等。观黄莽的这首“悬剑山”,首联从“望”而起。“云雾苍山掩”,属于倒装句,理顺了应该为“苍山云雾掩”,是刚到悬剑山时所见之景象。因为苍山云雾袅绕,使得诗人有一种探索的心,故有了下句的“寻”字出现。此“寻”,是悠然的,是高兴的。随着诗人“寻”入苍山野径,一幅“悬崖垂白练,飞鸟入幽林”的图景便出现在眼前。此情此景,是“寻”的结果,也是入苍山野径获得的喜悦。试想,不入苍山野径,哪来的飞瀑飞鸟?此苍山,是人生道路上的苍山;此喜悦,是人生道路上的喜悦。前两联皆写所见所闻,属于实写。第三联,诗人转入虚笔一问“谁得真经去?空留宝剑吟”,显得有几分空寂。同时引入了诗题“悬剑”二字。山如“悬剑”,更体现出登高的艰难。有此思,难免带着几分沉重的,空寂的心情。一路走来,终于登山了山的高处,不由眼界大开,并发出 “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 感慨。这是对人生的感悟。于此,诗思也从第三联的一抑,转向了一扬。而此扬,显得有些不可收拾。此处“方”字颇具玩味,言下之意,以前没有登上高处,并不“识远”。观黄莽的人生经历,是十分吻合他的心境的。是的,只有登高才能看得更远;也只有登高,才有机会看得更远;同时也只有登高,才能把天地纳于心中。而此联“天地纳于心”是一种大写意,来照顾首联的苍山被云雾掩盖,所以看到的不是众小山,而是诗人登高后而产生的一种境界。
  黄莽的这首“悬剑山”,无论从结构安排,还是文采上来看,都不失为一首好诗。观黄莽一生的经历,可以说结尾一联,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大好年华,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才俊,能登上悬剑山之高处,能没有几分豪气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