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故居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义乌市吴店乡苦竹塘村人,著名历史学家。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和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系吴晗之父吴滨珏于1924年所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占地面积464.6平方米,吴晗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 中文名
- 吴晗故居
- 年 代
- 现代
- 公布时间
- 2005年3月16日
- 保护程度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故居在吴店镇苦竹塘村,它是1924年建的院落式民居建筑。义乌市吴店镇苦竹塘村,系1924年建造的院落式民居建筑。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房前是花园。故居大门上方嵌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大门墙内壁左右分别嵌有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亲笔题词和吴晗同志生平简介的青石碑。 东厢房是旧时吴晗父亲的书斋,右厢房曾是吴晗的卧室兼书房。吴晗就在这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中堂上悬挂着吴晗的油画像和一组生平照片,画像两旁的木板上刻着廖沫沙悼念吴晗的题词:“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憎命达,魈魅喜人过”。这题词是吴晗一生的写照。社会价值
大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场劫难的中国人,对屈死的吴晗都会流下一掬哀痛的泪水。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市的副市长,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要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下了《海瑞罢官》历史剧,何罪之有?可是,“四人帮”却把它抓住不放,并由此蓄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冤狱。吴晗作为“文化大革命”那场劫难中第一个屈死的名人,于1969年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历史是公正的,其冤狱早以得到昭雪。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清华园内的“晗亭”和这座故居,便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两座永恒的纪念碑。吴晗故居,不仅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的好场所,更成为知识分子走光明大道的加油站。人物简介
194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积极从事民主运动。解放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民盟中央副主席。生平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对明史尤有成就。著有《朱元璋》、《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读史札记》、《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学习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等。- 山海关区 1山海关
- 昌黎 2碣石山
- 青龙满族自治 3祖山
- 昌黎 4昌黎国际滑沙中心
- 山海关区 5山海关王家大院景区
- 抚宁 6南戴河
- 山海关区 7山海关海洋水族馆
- 抚宁 8花果山景区
- 昌黎 9昌黎葡萄沟
- 抚宁 10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
- 山海关区 11老龙头
- 北戴河区 12鸽子窝公园
- 北戴河区 13联峰山
- 北戴河区 14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
- 海港区 15新澳海底世界
- 海港区 16秦皇岛野生动物园
- 青龙满族自治 17桃林口水库
- 北戴河区 18怪楼奇园
- 山海关区 19角山
- 山海关区 20乐岛欢乐海洋公园
- 山海关区 21长寿山
- 山海关区 22燕塞湖
- 海港区 23秦皇求仙入海处
- 山海关区 24山海关欢乐海洋公园
- 北戴河区 25秦行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