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丽则女学校址
首页  > 江苏  > 苏州  > 武江区   »  丽则女学校址景点介绍

丽则女学校址

丽则女学校址

简介:

丽则女学校址位于吴江市同里镇新填街南濠弄,西与退思园相邻。2013年与退思园合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2月,初以退思园为校舍。创办人任传薪(1887-1962),字味之,同里人,退思园第二代园主。他早年参加金松岑创办的同川自治学社和中国教育会同里分会。由于受蔡元培等在上海创设爱国女学的影响,捐银万元创办同里丽则女学,并亲任校长,开吴江女子教育风气之先。学校初创时设有师范班,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备齐全,并有《大英百科全书》等珍贵藏书。民国5年(1916)秋,改为吴江县第一高等女子小学,后易名同里女子小学。1964年改为同里镇中心小学。

建校时间: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创办丽则女校,逐开吴江女子教育之先河。---记载于当地历史文献《同里志》。

校训校史:

校训:诚勤朴爱当时梁启超等人于1889年在上海首创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随即近代教育的先驱蔡元培先生也在上海创立"爱国女校",梁、蔡二人率先向阳花封建传统伦理编织的罗网大胆冲锋,得知这一消息的任传薪先生既感动又兴奋。任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学院,深感广兴学校是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而女子教育尤为迫切。任先生认为,只有女子获得了近代知识和经济上的独立,才能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参政权利,才能真正具有独立的人格并走向社会。因此,他于1906年2月在家乡创立了这所女子学校开了古镇女子受教育的先河。校训

建校初期:

丽则女学初创时期条件相当艰苦,这从退思园茶厅里的一副对联中便可得知。这副对联中有句云"昔为女学",就是说当时任传薪在母亲的支持下,将父亲建造的退思园作为校舍,园内光线较好的退思草堂、琴房、旱船、桂花厅等都变成了教室,同时捐赠家藏的5万多册书籍,开设图书馆,另辟自然实验室、音乐室、小工场等,并在校外建造一个风雨操场。任传薪办学时,只有十九岁,不久他与柳亚子等人一起入上海健行公学继续读书,校务工作主要依靠其母管理。后来,任传薪又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此后,赴德国、日本考察女子教育。回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他于1907年秋天,在丽则女学设艺术专修科,发展艺术教育。1909年,又开设了师范本科班,为家乡培养女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任传薪不惜出高薪,延聘包括国学大师钱基博在内的名师来校任教。一时间,丽则女学声名鹊起,本地之外的"远方童女,也担簦负笈而来"。由于入学人数逐年增长,原有的花园校舍已不适应,任传薪遂于1911年购得刘氏地基,建造了一幢七开间的两层教学大楼。1916年,又在两层的基础上加建为三层,至此,这幢教学大楼使用面积达到617.48平方米,总高15.9米。该楼为歇山顶,用清水砖垒砌,屋面铺小青瓦,出檐有飞椽,灰缝以石膏嵌线,楼窗均饰花纹,底楼建拱形门柱走廊,二层北侧有统长阳台,白石膏镶护栏,室内光线充足,宽敞明亮,给人以既雄伟挺拔又秀丽精致的感觉。这样的建筑在当时国内乡镇中,堪属罕见。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著名教育家傅增湘亲笔题写了"诚勤朴爱"四字校训,勒石置于大楼北侧三层正中墙体,钱基博也撰写了《校宇记》,由女教育家庄娴写石镶嵌于两楼明间南墙上。三楼落成之日,举行了庆祝典礼,出生在同里、被称为梁启超门下"三少年"之一、时为参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的蓝公武先生予以出席。在教学大楼加建为三层的同时,大楼西北侧新建了一座清水嵌线、六柱八字式的校门。至今,近九十年时间过去了,教学大楼仍保存完好,校门也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原置有的铁栏杆和后楣额上的"起弱之门"四字已无存。

校史沿革:

1915年,丽则女校学生的绣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1921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新时代国文大观――全国学校成绩》,收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两百馀篇,其中丽则女校就入选十四篇。在丽则女学校有一座似利箭起立大地的纪念碑,这座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的纪念碑,是纪念1915年5月9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卖国的二十一条约上签字,当时丽则女学师生反袁卖国而建碑明耻。此碑顶端呈剑头状,似一把利剑直刺腐朽、末落的旧社会。此碑正面为"五月九日国耻纪念之碑"十个大字,上款刻有"民国四年"四个小字,落款为"丽则女学同人 右",碑文由著名国学家、丽则女学国文教师钱基博撰文,特邀秋瑾烈士挚友、著名女书法家吴芝瑛书丹。1938年日寇占领校舍作军营,由无名爱国志士将此碑埋于地下,1982年被楼师生在整理校园时重新出土。纪念碑

建国后:

1949年后改名为:"同里镇中心小学",期间毕业的学员:顾环,江春豪,曹建国,姚根弟,皱亦晨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