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清真寺

沪西清真寺,原名小沙渡回教堂,又名药水弄清真寺,俗称老寺,位于普陀区药水弄,占地1125平方米。在1914年左右,小沙波(今西康路)一带人烟稀少,荒僻冷落。日本内外棉纺织株式会社在此租地投资建工厂,民族企业也开始在这里兴起,逐渐形成了7房集中的沪西工业区。
- 中文名
- 上海市沪西清真寺
- 原 名
- 小沙渡回教堂
- 地 点
- 上海
- 谷 称
- 老寺
历史沿革
清真寺重建过程中,市民委、市伊协及各有关部门,海内外穆斯林,给予了极大的关切和经济支援。 伊斯兰教学者、《古兰经》音韵学家、著名阿旬买俊三(1888—1967年)于1934年主持该寺教务。1921年在上海清真董事会的捐助下,在药水弄内租地0.8亩,建造清真寺,1922年竣工,扩大为1125平方米。自1947年后,马人斌阿訇(现任上海市伊协会长)在该寺任教长多年。寺务工作有清真会管理、马天英、李玉书、马少生、马义方、李德俊、白恒祥等曾为理事。该寺所属中国回教宣传所、豫德堂以及白玉坊女学等、均为社头马义方负责管理。乌天英(1900—1982年),1947年任该寺理事会理事长,他也是中国杰出的回族社会活动家。 本坊教民李云生,为招商局金利源栈栈长,热心宗教教育、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慷慨捐资建立了沪西私立云生小学,1947年改为兴建小学,马天英、马人斌等先后任校长。该校发展为普陀区回民小学。 该寺有阿訇2人,学董7人,藏经100余本,众多回、维等族教民。附属团体有回民婚姻介绍所,回民武术队。规模建制
寺院大小
清真寺为1125平方米,它由双心拱门扇形穹窿圆顶的二层礼拜殿的主体建筑与回廊辅助建筑相衔接,宣礼塔高达25米。礼拜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妇女礼拜用;配有男女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接待室等。建筑风格
这是上海市解放后第一座重建的清真寺。整个建筑雕筑精细,巍峨壮观,富有现代阿拉伯伊斯兰建筑特色。交流合作
从湖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来沪务工的穆斯林,多居于此。出于宗教生活所需,穆斯林们租赁了1间小屋,作为临时的礼拜场所。地理交通
沪西清真寺位于普陀区常德路1328弄3号。- 官渡区 1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 昆明 2德昂族寨
- 盘龙区 3云南野生动物园
- 昆明 4大观公园
- 安宁 5安宁文庙
- 官渡区 6妙湛寺金刚塔
- 嵩明 7药灵山
- 呈贡 8昆明七彩云南景区
- 官渡区 9五甲塘湿地公园
- 官渡区 10官渡古镇
- 宜良 11九乡风景区
- 盘龙区 12世界园艺博览园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 13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 安宁 14三炷香苑
- 安宁 15曹溪寺
- 晋宁 16石寨山古墓群
- 五华区 17西南联大纪念碑
- 盘龙区 18真庆观古建筑群
- 盘龙区 19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 20汇龙湿地公园
- 晋宁 21郑和公园
- 嵩明 22地藏寺经幢
- 昆明 23云南民族村
- 五华区 24云南陆军讲武堂
- 盘龙区 25太和宫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