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通肯河
首页  > 黑龙江  > 齐齐哈尔  > 拜泉   »  通肯河景点介绍

通肯河

通肯河
通肯河又作“通铿河”。松花江左岸支流呼兰河的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南麓,流经北安、海伦、拜泉、明水、青冈、望奎等县,注入呼兰河。全长378公里,河宽10-40米,水深0.5-1.0米,流域总面积10583 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流域土地肥沃,为黑龙江省重要农业区。
中文名称
通肯河
别    称
通铿河
所属水系
松花江左岸支流呼兰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中部
流经地区
北安、海伦、拜泉、明水、青冈、望奎
发源地
小兴安岭西南麓
主要支流
海伦河、扎音河、 撇拉河、头道乌龙沟子
河    长
378 km
河流面积
10583 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24.8 立方米/秒
落    差
1.0‰~0. 67‰

干流概况

通肯河,呼兰河一级支流,自海伦市东北山区蜿转流向西南,全长182公里,流域面积8125平方公里,主要流经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和海伦市境内。 通肯河系呼兰河的一级支流,是黑河市域内唯一属于松花江水系的河流,流经北安市南部,是北安市与海伦市的界河,在北安市域内流长104公里,流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 河道全长378 km,流域面积10583 平方公里。上中游主河槽宽35-50米,其中海伦市滨北铁路以下河谷宽阔,漫滩宽4~7 km通肯河:发源于海伦县、北安市交界处, 海伦一侧井家店北。属呼兰河一级支流,白 海伦县东北山区蜿转流向西南,是海伦与北部北安市,西部拜泉县,西南部明水县、青冈县的 界河。在本县流经通肯河林场、海伦农场、双录、扎音河、爱国、爱民、永和、百祥、新兴等 乡,积水面积为8 125平方公里,滨北铁路以下河谷宽阔,约5—10公里,其中海伦境内漫滩宽 4—7公里。河道曲折蜿转,弯曲系数1.8左右,泄流量小,平槽流量为100—380立方米/秒。海 伦县主要的海北、联发、伦河三大涝区均分布于通肯河河滩地。 通肯河:又名通铿河,河身宽18米左右(旧志载五、六丈)、发源于布伦山,是本县与海伦县分界之水。下游经县之东南边界,曲折南行150里,通过青冈县、兰西县入呼兰河。本县流长40公里。 碧拉河:又名毕喇河(现已干涸),在县城南40里亨字头甲六井(今新生乡合心村),河宽8米左右(旧志载二、三丈),发源于白花泉,汇入通肯河。通肯河:位于本场的东南部,是与海伦县的分界河。发源于本场三分场的东北山谷,平均河道宽8米,河床深度2.1米,常年流量0.5—1.5立米/秒。流经场区28公里,汇水面积301平方公里。河道曲折,每当连续降水量超过150毫米时便可泛滥。

主要支流

扎音河,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海伦市东北部山区,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264平方公里,主要流经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和海伦市境内。海伦河,属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海伦市域东南,河道自东北向西南贯穿于已开垦的缓坡漫岗之间,全长74公里,流域面积1141平方公里,经由海伦市十多个乡镇。撇拉河,为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拜泉县南部,流经本县兴仁镇和繁荣乡交界处,全长32公里,在本县境内27公里。由于上游几处兴修水库,近年来,该河水面狭窄,水量减少,年径流量1 854.05立方米。头道乌龙沟子,发源于海丰镇蒋家屯西北部,全长55.4公里。流经海丰、灯塔、卫星、东郊、火箭、先锋、富源7个乡镇,经过山头芦水库调节后,注入通肯河。流域面积为369平方公里。丰水期流量为15秒立米,河源高程为202米,河道平均比降为1.2‰。多年平均迳流量1 588万立米。二道乌龙沟子,发源于东升乡兴隆沟及莲花镇宽五东村之间。全长50公里,流经东升、莲花、厢白、东郊、望奎、先锋、富源7个乡镇,流域面积为524平方公里,丰水期流量为20秒立米,河源高程为193米,河道平均比降为0.8‰。三道乌龙沟子,发源于莲花镇东南与东升乡姚家屯之间。流域面积 324平方米,流经惠七镇北水八村白家店,海伦县新兴乡注入通肯河。河源高程为202米,河道比降为1‰,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 730万立米。十一道河:发源于本场十八队北部山区,流经场区13公里,汇水面积127公里。平均河道宽 3.5米,河床深1.7米由北向南经十八队入通肯河。在一次降大雨大于等于40毫米时便可泛滥成 灾。十道河:发源于通北林业局群力林场的东北山谷,流经场区21公里,汇水面积213平方公 里,河道宽5.5米河床深2米。流经本场十七队至十一队直入通肯河。一次降大雨大于等于50毫 米时便可泛滥成灾。是造成十三、十五、十六、十七队沿河地块涝灾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十 三队开发的主要原因。九道沟。发源于二分场东北山区,流入场区分三条支流,流经长度15公里,汇水面积为63 平方公里,河道曲折,宽窄不同,深浅不一,由东向西入通肯河。在大于等于100毫米连续降水 的情况下,二分场场部西南一带的河水经常泛滥。造成本场十、十一队部分沿河两岸的低洼地 不能开发利用。扎音河:原名扎喀河 (满语),是通肯河支流,发源于县城东北部井家店林场南沟子,为呼兰河右岸大支流,北邻通肯河,南邻克音河。本河流向是由东北向正西。主要流经景家店林场、双河林场、陈家店林场、红光农场、双录、护林、东方红、长发、海北、向荣、爱国、爱民、永和等乡镇,在永和乡供销村流入通肯河。河流处小兴安岭南麓海拔 400米,河口海拔高程170米。流域面积1 264平方公里,上游已建大型东方红水库一座,由于水库水量不足,1968年将南北河上游62平方公里集水面截入扎音河,故实际流域面积为 1 326平方公里,河谷宽为1—3公里,是海伦县主要水田灌区。海伦河:是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海伦县城, 河道自东北向西南贯穿于已开垦的缓坡漫岗之间,流域面积为1 141平方公里,河谷宽1—2公里,下游已修建联丰水库一座。三道乌龙沟:是通肯河的支流,发源于望奎县莲花乡。 在本县永富乡入境,由东向西,流经永富、新兴乡。流域内基本为缓坡起伏的平坦地形,已全部开垦为耕地。河谷宽 1公里左右,流域面积527平方公里,其中望奎县占58%,面积为304平方公里。流长32.4公里。克音河:是呼兰河的支流,是海伦县与绥棱县的界河, 发源于本县东北部山区陈家店林场附近,自北向南贯穿于丘陵漫岗之间,除河源上游已大部垦为耕地,河谷宽1—2公里,海伦南部县境总流域面积1 369平方公里,其中海伦县占33%,为447平方公里。通肯河:又名通铿河,河身宽18米左右(旧志载五、六丈)、发源于布伦山,是本县与海伦县分界之水。下游经县之东南边界,曲折南行150里,通过青冈县、兰西县入呼兰河。本县流长40公里。 碧拉河:又名毕喇河(现已干涸),在县城南40里亨字头甲六井(今新生乡合心村),河宽8米左右(旧志载二、三丈),发源于白花泉,汇入通肯河。 双阳河:发源于新生乡新育村,自东向西横穿县境经依安县流入林甸县。河源高260米,河长66公里。流经本县新生、兴国、民乐、丰产、永勤、长荣6个乡和拜泉镇,流域面积为1804平方公里,流域耕地面积181万亩。明水泉子:在城南70里(今属明水县)当地人称为白花泉,因周围有白花,茎高三、四尺,面得名。泡周围约四、五里附近地势低下。春秋水涨,东南入通肯河。九连泡:县城东70里处利字三甲三井(今国富乡国富村),因泡水蝉联而下,共有9处,所以当地人呼为九连泡,下流即为通肯河的四道沟子。

治理开发

东方红水库。始建于 1958年,位于本县东北部,小兴安岭支脉哈拉巴山东麓侯家屯附近,建在松花江三级支流扎音河上游,距县城28公里。1958年初,为了彻底根治扎音河,化水害为水利,县委决定修建东方红水库,同年7月由省水利厅呼兰河流域规划大队设计,8月在县东方红水库工程建设施工指挥部领导下,从全县抽调 3 000人的民工队伍,至1961年末,基本完成520米的土坝主体工程,隧洞开通201米,溢洪道开挖也完成三分之二。1962年正式列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由省水利厅第三工程处负责整修续建,至1965年全部完成了土坝加高,隧洞开通,溢洪道开挖,水电站的建设任务。水库建成以后,既保护了下游沿岸土地免遭洪涝灾害和2万多口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使扎音河、双录、长发、向荣4个乡的水田灌溉有了水利资源,发展了水稻生产,增加了国家和个人的收入。同时,还在水库内建成了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50瓩两组,每年春、夏、秋三季发电,可供扎音河、双录、东方红3个乡的生产和生活用电。联丰水库。位于海伦县城西南部, 百祥乡信义村和丰山乡丰胜村的交界处,建在海伦河下游,距海伦县城50公里。距通肯河入口处15公里。为根治海伦河的洪水泛滥,县委决定1958年开始修建联丰水库。从当年10月至1960年 1月完成了土坝工程,同时完成一座三孔灌溉闸门。但是,当时由于处于大跃进年代,只图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一遇洪水,即发生决口,造成劳民伤财。特别是1962年8月份出现110毫米的集中降雨,联丰水库洪水总量达一亿立米,沿河堤坝发生了决口。1963年 2月拆除旧三孔闸,进行整修,又新建泄洪闸一座。还建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55瓩。于1965年1月竣工。整个工程总投资为95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27万元,社队自筹227万元)。总投工为222万工日,社队投车工为 67 000车工口,完成土、砂石、砼方共计822 105立方米。由于联丰水库的兴建,根治了海伦河水的泛滥灾害,保护了下游 93 000亩土地和4万余亩荒原,在农田灌溉、发展水田生产和养鱼事业上起了很大作用。3、星火水库。位于海伦县城北部,海北镇伦北村以北一公里的通肯河左岸。 1957年动工,1958年完工,1975年又经县农田基本建设民兵团整修续建。水库建成后,发展了水田,并开展了以养鱼为主的多种经营。1981年用这个水库的水灌溉水稻面积已达 2 000亩,年产鱼30 000余斤。燎原水库。位于海伦县城北部,爱国乡爱和村北,通肯河左岸,滨北铁路西侧约4公里处,距海伦县城30公里。水库主体工程于1956年 7月破土动工,1958年完工,1976年又由县农建兵团整修续建,整个工程投资50万元。这个水库的建立,不但解除了涝灾,而且保证了爱国、爱民乡部分村的水田丰收。1981年水田发展到6 300亩,年产鱼7万余斤。东边水库。位于海伦县东南部,护林乡镇东村南 1.55里的克音河上游的双岔河右岔,距海伦县城 305里。自1958年至1970年,这个水库的建设经过了三上三下,终于在1976年经省、地批准,再次上马,修建水库和灌区。县农建兵团7 000人干了4年,在1980年末,完成了土坝加高加厚、渠首闸和泄洪闸的修建,溢洪道开挖,大坝合龙、大坝干砌石护坡和浆石护坡等工程。在灌区建设上开挖整修总干渠42华里,开挖支渠9 条、建总干交通桥、涵、闸27座,灌区总干路和交通路25华里,铺砂石路面48华里,修田间小型构造物200余座,植树9万株,修水田5 000亩。完成土方 1 110万立方米,投工5 827 000个。1981年,由于国家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省计委、建委、财政厅、水利厅、建设银行联合决定这个水库及灌区工程缓建坝后排水体、泄洪闸尾工、渠首闸尾工、电站、保卫洪水闸尾工、十六枢纽、库站办公室、田间配套等20个项目。修筑堤防 县在防洪除涝上,主要是在5大河流上修筑堤防工程。这5大河流多为山洪入侵,河水出槽,内水排不出,三水相会,内水顶托,造成了严重的内涝灾害。因此1963年以来,分别在界河通肯河、克音河沿县境内一测,在原来民堤的基础上,由省、地、分别设计,由县具体施工,国家全部投资或补助投资,修筑了防洪堤和小泄洪,消除了水害,在县内河扎音河、海伦河、三道乌龙沟两侧筑堤,排出了内水,挡住了外水,从根本上治住了洪涝灾害。

农田灌溉

海伦县在发展农田灌溉事业上,主要以水田为主。1965年在修建水库的同时,就修建了水田灌区。万亩以上灌区有东方红灌区、联丰灌区、星火灌区、燎原灌区。此外尚有一些小型灌区,大部分属于小型水库灌区。 东方红灌区 是自东方红水库引水的自流灌区,计划灌溉扎音河流域河谷两岸及阶地,现有设计灌溉面积6.6万亩,其中水田3.3万亩,1985年实灌面积 4.44万亩。计划修建3条干渠,目前只修建了河谷两岸的一、二干渠,主要灌溉水田。各分支灌区均在通肯河筑有拦河坝引水,现有王贵、东太、南众,十三大队等五处拦河坝,除王贵拦河坝为混凝土永久性拦河坝外,其他均为堆石临时性拦河坝。田间配套工程进度较快,单灌单排田间工程面积接近1.O3万亩。联丰灌区 位于联丰水库下游,是自联丰水库直接引水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近 5万亩,近年来由于联丰水库缺水,1985年只灌溉水田 4 700亩。灌区干渠土方及建筑物已全部完成,支渠土方已基本完成,支渠以下配套工程尚未完成。星火和燎原灌区 是自星火、燎原水库引水的水田灌区,是海伦县灌溉较早的灌区。1976年又进行了整修,骨干工程已基本配套,田间工程配套较差。

挖渠排水

全县有 5大涝区,即伦河涝区、联合涝区、海北涝区、向荣涝区、东风涝区,在治理内涝上主要是挖渠排洪。伦河涝区 位于县城西南部,北起海伦河,西邻通肯河, 南跨三道乌龙沟子与望奎县接壤,南以岗地坡脚为界,形成南北长条形,属通肯河左岸一级台地,总面积 184平方公里。涝区内包括伦河、新兴两个乡镇,总耕地面积为127 5000亩。该涝区于1964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开始修建,1966年基本完成骨干工程,但因工程不配套,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经1975年的整修续建,工程全部完工配套,达到了设计标准。先后修建节排闸 9座、支渠闸门13座、桥涵37座、排灌站2处,灌渠闸门构造物123座,有干、支渠53条,全长176公里,国家投资 72万元。联合涝区 位于县城西部,北起扎音河,西邻通肯河, 南至海伦河,东以岗地坡脚为界。呈南北狭条形。长33公里。东西平均宽约 7公里,总面积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 250亩。涝区内包括永和、百祥、联发三个乡。该涝区始建于1955年,当时修了一些大型泄洪工程。后经省设计院进一步规划设计,于1963年开始大规模治理。全部工程从1963年至1981年总投资为364万元,工程项目有截流沟8条,泄洪沟5条,排水干渠16条,清淤土方 60万立方米,修桥涵104座,闸 11座。该涝区自1963年开始治理以来,效益很大,基本消除了内涝灾害,对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保护作用。海北涝区 位于县城西北部,通肯河左岸滩地。 北、西、南三面被通肯河与扎音河所环绕,东面为丘陵台地。总面积为 1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98 000亩,包括海北、爱国、爱民三个乡镇。从1958年开始兴建,到1962年彻底根治,国家先后投资380万元,完成土方380万立方米,防洪堤58公里,中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一座,桥86座,堤防闸 7座,灌溉干、支渠闸36座,拦河坝两处,泄洪沟4条,截流3条,排干5条,基本杜绝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向荣涝区 位于海伦县北部,扎音河右岸,包括长发、向荣两个乡,总面积6万亩,其中耕地5万亩。始建于1962年,由县水利局设计,至1965年完工,共修建干渠 24条、长64公里,支渠45条、长66公里,桥、涵、闸17座,堤防35公里,完成土方58万立米,投工20万个,国家投资29万元。东风涝区 位于海伦县城东南部, 克音河左岸。包括东风、海南、共荣三个乡。涝区总面积52 500亩。其中耕地面积 7 200亩。始建于1966年,至1981年部分骨干工程完成,但未达到原计划标准。共修了干渠39条、长46.5公里;支渠145条,长95.3公里,桥、涵、闸 37座。同时还修了长36.5公里的防洪堤。共完成土方51万立方米。用工25万个,国家投资22万元。

航道船运

海伦早在开放官荒之后,人们就利用通肯河,在解冻后封冻以前用木船和木筏搞水上运输,运载移民和生活必需品,每年封冻以后,以“马爬犁”为主要交通工具来往于河床之上,运送各种物资,后来,由于滨北铁路的兴建和公路四通八达,加之通肯河水位逐渐降低,水上运输基本停止。

农业情况

通肯河流经海伦、北安、拜泉、克东、明水、青冈、望奎等市县,通肯河流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大豆、水稻、玉米、小麦、高粱和谷糜等粮食作物和甜菜、亚麻、烤烟和果菜等经济作物。

动物资源

通肯河流域盛产"东北三宝"之一的靰鞡草和小叶章、三棱草、芦苇等。随着荒原的大量开垦和人烟的逐年密集,通肯河流域各种野生动物也逐渐减少,有的甚至已灭迹,但灰狼、狐狸、黄鼬、獐、狍、獾貂、野兔等还有少量,野生禽类有:鸽、乌鸦、喜鹊、燕子、麻雀、啄木鸟、杜鹃、野鸡、野鸭等10余种。通肯河流域和水库还出产鲤鱼、鲫鱼、鲢鱼、泥鳅鱼等各种鱼类;蛙类有青蛙、蟾蜍、哈什蚂等。

生态状况

通肯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浮植物总计10.7毫克/升,其中硅藻18.3%, 绿藻11.9%, 蓝藻38.2%, 甲藻19.8%, 金藻黄藻0%, 裸藻11.8%。

古生物化石

折叠化石种类

通肯河古生物化石遗址曾出土过一批第四纪古物化石,包括猛犸象、披毛犀、古东北野牛、野鹿、野羊五种动物不同个体的化石达80余件。

折叠遗址位置

该遗址位于北安市石泉镇石昌三队东1000米的通肯河河岸上,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化石保存在距地表10米处的黏土层中,由于河流改道,遗址被河泥淤平,地表种植农作物。

折叠意义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通肯河古生物化石点化石蕴藏量较大,为研究通肯河流域地区动植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为研究通肯河流域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等提供重要依据。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