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草房

清代大草房位于建华区卜奎东二道街的草房是老卜奎城里现存唯一的大草房。墙体外敷青砖内攘土坯,这种筑墙的方法民间俗称“里生外熟”,房顶侧面呈人字形的硬山起脊式,屋顶从正脊向前后两面下倾,分别称为“前坡”和“后坡”,“前坡”朝阳“后坡”向阴,上覆芦苇约一尺厚,东西山墙两侧边各有一高矗塔形砖砌烟筒。齐齐哈尔地处北疆,冬季朔风咆哮寒冷异常,墙体的“里生外熟”正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其一,外砖里坯的两层墙体可以更好地保持屋内的温度;其二,土坯虽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但由于北国常年多风,风对土坯有很强的削蚀作用,外敷青砖可以很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烧制青砖自不必说,“打土坯”在农村可是被称为“四大累”的活计,它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体力。所谓“土坯”,是用泥和草制成的“土砖”。制造过程叫做“脱坯”。一般选择平整向阳地方作坯场,坯土要求有粘性,草以细长柔软者为好,民间俗称为“羊角”,用铡刀切成几寸的短段。制坯的过程是先将粘土筛好,再把“羊角”掺在土中,然后加水变成泥状,“闷”几个至十几个小时,使泥和草粘合在一起,称为“闷透”,再用齿钩和匀。填按在固定的木制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晾透即可,一般盖房用坯都在千块以上。因草泥粘性很大,和泥运泥时全身各部位都要使劲,所以过去把“和大泥、脱大坯”列为“四大累”中的活儿。
这是一处典型的东北大草房。草房的起源要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草房是北方民族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利用北方的自然资源创造的独具特征的人类居室。这座大草房的屋顶虽然破损,但仍能遮风挡雨。西侧的大烟囱,只剩下了底下的半截青砖,东侧的烟囱已经完全改成了红砖。院墙是参差的木板栅栏,窗棂把窗框糊的严严实实。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东二道街
- 汉源 1佛静山
- 雨城区 2高颐墓阙及石刻
- 名山 3川藏茶马古道
- 石棉 4田湾河
- 雅安 5樊敏阙及石刻
- 宝兴 6泥巴沟风景区
- 汉源 7清溪古镇
- 天全 8喇叭河自然保护区
- 石棉 9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 汉源 10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 石棉 11安顺场渡口
- 宝兴 12青衣江
- 雨城区 13雅安蒙山
- 宝兴 14雅安硗碛
- 天全 15二郎山隧道
- 石棉 16雅安安顺场渡口与翼王亭
- 雅安 17芦山龙门洞
- 雅安 18灵鹫山
- 宝兴 19雅安金凤山
- 雅安 20芦山飞仙峡
- 天全 21红灵山景区
- 宝兴 22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 宝兴 23雅安蜂桶寨
- 雅安 24芦山平襄楼
- 宝兴 25神木垒国家级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