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心庙
首页  > 辽宁  > 沈阳  > 沈河区   »  中心庙景点介绍

中心庙

中心庙
中心庙,位于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从清代以来,沈阳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关于这座庙的传说,流传较广的是有关中心庙中关公为皇帝护驾的传说。中心庙里还供着土地爷和山神爷,民间也都有流传很广的故事。2016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通报,辽宁省沈阳中心庙被警告。
中文名称
中心庙
地理位置
辽宁沈阳
开放时间
08:30-17:00
门票价格
免费

概况

中心庙是沈阳最小的庙宇,占地面积仅半亩,但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北面,恰恰是明、清沈阳古城的中心,所以中心庙成为沈阳古城中心的标志,地位十分重要。

简介

位于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的中心庙,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有的说它是沈阳城四象八卦中心的“太极”,也有的说是太极图中的“两仪”之一,即“阴阳鱼”的一只眼。从清代以来,沈阳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关于这座庙的传说。但流传更广的,是有关中心庙中关公等神灵的传说。而且由于中心庙是距离故宫最近的一座建筑,有许多传说还与清朝的皇帝们有关。

历史

据沈阳历史建筑研究专家齐守成先生介绍,中心庙兴建于公元1388年,清人营建沈阳故宫时,出于对关羽的敬重没有拆掉该庙,反倒传下圣旨,对庙里供的关公、土地、山神、城隍、财神“各敬三尺”,特意在大政殿的红墙外为中心庙留下了一丈五尺的空地。清末庙面渐废,除关公外的其他神祗也没了踪迹。1938年奉天省市商会以此庙年久失修、残乱不堪为名,召集中街各主要商号五、六十家,集资修葺此庙,工程于1938年7月兴工,历时两个月,花费大洋两千五百元。工程结束时树碑石一方,以志各家功德及修建始末。 1966年此庙改为民宅;1995年修建“东亚广场”,中心庙周围明代十字型街道尽被改为广场,经过有关方面的力争才使这座中心庙得以保存。1998年经沈阳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其重新翻修,又在其四周建起青色围墙,并对外开放。

名称来历

众所周知,建立清朝的满族是一个以骑马射猎著称的尚武民族,而关羽则是中国包括满族在内的许多民族都崇拜的“武圣人”,也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战神”,所以满族人供奉关公的历史确实比他们供奉文圣人孔老夫子要早得多。现在新宾赫图阿拉山城里,保留着一座古老的关帝庙,位于距努尔哈赤的“汗宫大衙门”不远的地方。当地人说,这座庙就是老罕王在刚刚起兵不久,在都城修建的。后来因为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取得节节胜利,认为是关公的在天之灵保佑,所以迁都到哪就把关帝庙建到哪。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城后,选了城里最中心的位置,把“关老爷”的塑像恭恭敬敬地供在庙里,并请人写了“忠义千秋”四字金匾挂在庙内,人们也把这座庙叫座“忠义千秋庙”。后来老罕王觉得庙前面也应该有一块写有庙名的匾,就找人来写。因为挂匾的地方太小,写不下“忠义千秋庙”五个字,就简单地写成“忠庙”二字匾。挂出来后,老罕王觉得这个名能让群臣像关羽那样忠君爱国,意思也不错,还称赞了一番。由于过去的庙名匾是竖着写,有的人把“忠”字念成了“中心”两个字,却正好应了它所处的位置,后来人们也就管这座关帝庙叫“中心庙”了。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却有理有据,很让人信服,也成为中心庙名称的一种来历。

门前空地

现在人们来到中心庙,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尽管这座庙离故宫很近,但北面的宫墙到这里还是特意拐了个弯,在大政殿后红墙外给庙门留出了一块空地,传说这是皇帝建故宫时,不仅没有拆掉这座距皇宫近在咫尺的小庙,还出于对庙中神灵的敬重,传下圣旨,对庙里供的关公、土地、山神、城隍、财神“各敬三尺”,合起来就是一丈五尺,加上庙前边原有的街道,就形成了现在的空地。

关羽护驾的传说

在沈阳的老百姓中间,还有庙中的关羽为皇帝护驾的传说。据说在清朝进关后,有一年乾隆皇帝来盛京(沈阳)东巡祭陵,住在沈阳故宫里,一连几天都发现自己上朝和回宫的时候,身后有马蹄声音,回头看看却又什么都没有,心里十分纳闷,仔细想了想,认为可能是自己这位“真龙天子”重归故里,住在祖先宫殿,有什么神灵暗中保护,就决定要证实一下。这天晚上回宫时,又听到马蹄声,乾隆也不回头看,停住脚步问道“护驾何人”,只听到后面有声音回答“二弟云长”。乾隆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刘备转世,结义兄弟关羽(关云长)骑着赤兔马在为他保驾,接着他又想,关羽已经成了神,一定知道张飞在哪里,就决定再试一试,于是接着问道“三弟何在?”后面又有声音答到“镇守辽阳”。乾隆听了又惊又喜,回宫后立即传旨,连夜宣召辽阳总兵来沈阳见驾。却说这辽阳总兵是一个为人正派、性情耿直的武将,常常因为不会奉承拍马得罪上司。本次皇帝东巡盛京时,因他得知某皇亲国戚借机盘剥百姓,正在家里连夜赶写奏折,要向皇帝告发那个贪官。忽然听说乾隆连夜宣他进宫,误以为是奸臣恶人先告状,要借皇帝的手杀他,心想,我就是死也要死得清清白白,不能让坏人得志,于是写好奏折让家人转呈皇上,自己在家中服毒自尽了。乾隆接到奏折惋惜一番,下令查处了贪官。在起驾回京之前,又特意到中心庙给关公上香,感谢保驾之恩,并命盛京官员重修庙宇,按时祭祀。无论中心庙里的关公是否真的显过灵,乾隆以后这里的香火却越来越旺。原因是中街店铺的商家买卖兴隆,纷纷来庙里烧香上供。过去民间不仅尊关公为“武圣人”,还把他视为“武财神”(文财神是赵公明)。这是由于过去的正经买卖人都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讲究“江湖义气”为信条,而《三国》里的关公正是以“忠义”二字名垂千古,所以商家们都把他当作能给自己带来好名声的神仙来敬,慢慢地便有了“武财神”的名声。中街从明朝就是沈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到清朝盛世更是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中心庙里的关老爷神位前自然香火一天比一天盛。

后人评价

其实,不管以上的传说是否确有其事,清代的沈阳城里尊崇关公的风俗的确相当盛行。据民国初年的《沈阳县志》记载,当时沈阳城方圆五十里内有关帝庙四十三座,比其他任类型的庙宇都多,其中绝大部分是清朝建立的。顺治九年(1652年),皇帝还特意传圣旨,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1725年),皇帝又传旨加封关羽的父亲为成忠公、祖父为裕昌公、曾祖父为光昭公。可见当时对关羽的崇拜是自上而下的社会时尚。从清朝到现在,已历经百年沧桑,时至今日沈阳城内保存年代最久的供奉关羽之庙恐怕只剩下中心庙一处了。这处承载着许许多多历史事实和传说的小庙,不仅是明清古城的一处重要坐标,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昔日沈阳城丰富的民间文化。

其他传说

至于中心庙里为什么还供着土地爷和山神爷,民间也都有流传很广的故事。

土地神

据说老罕王得势以后,想多建几座供神的庙宇,但除了佛祖和关公外没有别的神像,就打发人带了人参、貂皮等贵重礼物,到北京去求明朝万历皇帝赐一个神像。明朝皇帝瞧不起老罕王,就让手下的大臣挑一个最不起眼的神像赐给他。大臣挑来挑去,选中了土头土脑、又矮又丑的土地佬。去北京的人把神像带回沈阳,老汗王一看勃然大怒,要亲自去找明朝皇帝换一个。在旁的一位汉族大臣却一边阻拦,一边连连说“汗王大喜,汗王大喜”。老罕王以为这人是在兴灾乐祸,拔刀就要杀他,那大臣不紧不慢地问“汗王爷,大明皇帝给咱的是什么神”,罕王说:“不就是土地吗?”大臣说,“对呀!土地就是江山啊!大明要把江山送给咱,这还不是喜事吗?”老罕王听罢仔细想了想,点头称是,又接着说:“这土地大明可不能白送给咱,还得靠八旗兵多打胜仗才能占得着、守得住。就把这土地神供在关帝庙里,让关老爷给他作个主吧。”于是,中心庙里就多了一位土地神。

山神

至于庙里的山神,更是满族早年在长白山打猎时就崇敬的神灵之一。按照满族人的说法,“山神爷”就是兽中之王老虎的化身,所有进山打野兽、采药材、挖人参的人,都要求他保佑。据说努尔哈赤年轻时候,有一回和几个伙伴进山采参。连走了半个月一无所获。这天晚上,几个人正在窝棚里犯愁,只听得外面一阵风声,一只斑斓猛虎来到窝棚门口,大家忙给“山神爷”磕头,但老虎就是不走。大伙以为准是谁得罪山神爷了,就轮流把自己的帽子扔到老虎跟前,按照习俗,老虎把谁的帽子叼走,谁就得跟着老虎去。说来也怪,别人扔帽子的时候,老虎连闻都不闻,惟独努尔哈赤把帽子刚扔出去,就被老虎叼了起来。没有办法,他只好向伙伴们告了别,又朝着家乡的方向给父母磕了几个头,就走出窝棚跟着老虎去了。可是老虎并没吃他,而是把他领到不远的一处山砬子边上,围着一棵大树直转圈,并把帽子放在树底下。努尔哈赤走到放帽子的地方扒开草丛一看,那里长着一棵八品叶的大棒槌(人参),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宝贝,心里恍然大悟,原来是山神爷给自己领路找人参来了,忙跪下给老虎磕头。那老虎冲他点了点头,就回深山里去了。努尔哈赤找来伙伴们,把人参挖出来,到抚顺的马市上卖了大价钱,不仅买了生活用品分给大家,还制造弓箭盔甲,招兵买马。大家也知道他是个大福大贵之人,愿意跟着他起兵创业。后来努尔哈赤当了老罕王,始终不忘“山神爷”的大恩大德,尽管迁都到地处平原的沈阳城,还是把山神供在离皇宫最近的庙里,所以中心庙里也供着山神像。

游览信息:

门市票价:

免票

交通路线:

从沈阳南站乘坐地铁一号线在中街站下车,或者乘坐环路二号线在正阳街中街下车步行即可;

修建历史

在沈阳故宫的东北角,有一座很袖珍的小庙——中心庙,占地不过半亩,内中只有一间庙堂,供奉着的是武圣人关羽。在沈阳数十座庙宇中,中心庙最小,地位却最重要,这里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心的标志,被沈阳市文物局设立为不可移动文物。在沈阳有一句话,“不逛中心庙,沈城没走到”,而实际上真正走进这里的只怕也是寥寥无几。
  中心庙兴建于公元1388年,清人营建沈阳故宫时,出于对关羽的敬重没有拆掉该庙,反倒传下圣旨,对庙里供的关公、土地、山神、城隍、财神“各敬三尺”,特意在大政殿的红墙外为中心庙留下了一丈五尺的空地。清末庙面渐废,除关公外的其他神祗也没有了踪迹。1938年奉天省市商会以此庙年久失修、残乱不堪为名,召集中街各主要商号五、六十家,集资修葺此庙,工程于1938年7月兴工,历时两个月,花费大洋两千五百元。工程结束时树碑石一方,以志各家功德及修建始末。 1966年此庙改为民宅;1995年修建“东亚广场”,中心庙周围明代十字型街道尽被改为广场。经过有关方面的力争才使这座中心庙得以保存下来。1998年经沈阳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其重新翻修,又在其四周建起青色围墙,整旧如新,并对外开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