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洞山石窟庙
五公里
,赤承公路
24公里
遮盖山山腰。洞山庙又称灵峰寺、遮盖山石窟,以在遮盖山腰有依山凿就的山洞式寺院而得名,金代又名“灵峰院佛洞”。据碑文所注,此庙建于辽代乾统二年(1102),于辽乾统三年(1103),金皇统三年(1143)、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年多次重修。
洞山庙建于距山顶
60米
的石崖上,“背山而响溪,有道场”。是由西山院天台法师凿山穿石,前以成殿,后以环洞,凿成石窟古寺,由七个石洞组成:和尚洞、长工洞、娘娘洞、碾子洞、主洞、环洞、老爷洞。各洞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中以主洞和环洞为主。
主洞与环洞洞口用石条砌成圆拱门。主洞门顶嵌有“灵峰寺”三个石字。主洞成凸型,分左右耳室和前后室组成,洞长
144米
。耳室宽
2.5米
,高
3.9米
,前室高
3.7米
,后室长
5.7米
,宽
7米
,高
5米
。后室中央石刻释迦牟尼佛像,盘坐于莲花台上,莲花束腰上分八面,每面刻八卦,脚刻仰莲及大花瓣。莲座高
1.5米
,佛高
2.05米
,两边有二弟子像,高约
2米
。
环洞分右左后三面包围主洞,环洞宽约
2.7米
,高约
2.5米
,全长
20米
,壁刻菱形像龛1080个,每龛刻一佛像。并且每一尊佛像,都是在原有的岩石上着意雕刻而成的,此地岩石质脆,能够雕成佛像可为鬼爷神工。龛中的佛像在0中均遭到破坏,现在已用铜像代替。
现存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年间重修碑记。重修时“远近居民、欣然同施、倾材献力、千佛石像、自尔一新、颇有石国之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寺之一。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1耿马石佛洞遗址
- 临翔区 2灵山胜境
- 沧源佤族自治 3广允缅寺
- 镇康 4南伞跨国溶洞
- 云县 5茂兰长安桥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6甘东公园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 7浦家大院
- 沧源佤族自治 8沧源佤山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 9神农祠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10孟定洞景佛寺
- 沧源佤族自治 11沧源崖画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12耿马总佛寺
- 沧源佤族自治 13佤山云海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14孟定坝
- 镇康 15镇康温泉
- 沧源佤族自治 16勐来董棕林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17白马广场
- 沧源佤族自治 18翁丁原始村落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 19耿马抗震纪念碑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 20大浪坝森林生态旅游区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 21白象寺
- 凤庆 22庆甸遗址与勐氏石城
- 沧源佤族自治 23沧源藏龙洞
- 沧源佤族自治 24勐来崖厦
- 沧源佤族自治 25班洪抗英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