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殿
岱岳殿位于河曲县城东南5公里的山梁上,始建于金代皇统元年,明清期间数次修葺完善。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院由龙王庙、灵宫殿、地藏殿、奶奶庙、阎王殿、岳飞殿、包公殿、关帝庙、菩萨殿等十四座单体建筑群组成。人称这里是“神仙个体协会”、“宗教事务联合国”。庙内金元时期的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研究价值。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定期庙会,称为“天齐会” 。岱岳殿(北殿)位于忻州市山西忻府区奇村镇杨胡村西部云中山下,始建于大宋年间,后因藏经阁失火,把大部分殿堂烧毁,明代19年人们捐款重修,到乾隆36年又重建正殿和卷棚。每年的三月廿七由三村之一轮流(杨胡、石家庄、沙凹)起会。
岱岳殿位于岱岳殿村的西南梁上,西临黄河,视野开阔,地理位置极佳。从正面看,这座寺庙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过厅、正殿、酆都殿。西北角的奶奶庙供两位送子娘娘,据管理人员介绍说供奉之神应是“三霄娘娘”。东边的关帝庙内“武圣”关公居中而坐,东立捧印的关平,西站捉刀的周仓;岳武庙里岳飞居中端坐,左有牛皋,右有岳云,亦皆端坐。玉皇阁供玉皇大帝,其左即为“三宫”,是连在一起的三间小砖窑,中间一宫供释迦牟尼,右边“日宫”供观音菩萨,左边“月宫”供普贤菩萨。“三宫”左侧、紧挨酆都殿的包公祠内黑脸包公明镜高悬,王朝、马汉分立两侧 。
岱岳殿供奉的主神是道教的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即泰山神。“历代帝王为了维护政权的需要,频频来泰山朝拜和祭祀”,[1]“历代帝王凭借泰山的神威来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而泰山神又因了历代帝王的封禅和加封,其地位可与天齐”。[2]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禅泰山,封泰山神为“天齐王[3]”。
关于泰山神东岳大帝的身世来历,众说纷纭。一是太昊说;二是金虹氏说;三是盘古化身说;四是上清真人说;五是山图公子说;六是天帝之孙说;此外还有黄飞虎说、圆常龙说及泰山地区部族首领少昊说。[4]岱岳殿当地主要流传黄飞虎说。据《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载:姜子牙助武王灭纣后,敕封诸神,其中有五岳大帝: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黄飞虎为五岳之首”,[5]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传说中的东岳大帝诞辰,因而岱岳殿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庙会,也被称为“天齐会” 。岱岳殿(北殿)主要供奉的是黄飞虎,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七为黄飞虎生日,所以天赶庙会。
关于岱岳殿的始建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金天会十二年(1134)说。据附近村民介绍,正殿东侧原栽有两根方形青石柱,其一刻有“始建于金天会十二年”字样。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网站关于岱岳殿的简介则有更明确的说明:“据寺内金大定十七年(1177)功德幢记载,创建于金天会十二年(1134)”。正殿门前东侧所立的“(199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开光大典)碑记”也明确地刻着“岱岳庙祀泰山之神矣,始建于金天会十二年……”。另一种是金皇统九年(1149)说。其主要根据是庙内《东岳庙碑记》中“县志基于金之皇统九年”的记载。两种说法比较,第一种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东岳信仰在山西地域性扩展,应该在宋代”。[6]《山又石刻丛编》卷十二《大宋国忻州定襄县蒙山乡东霍社新建东岳庙碑铭(并序)》载:“越以东岳地遥,晋人然备蒸尝,难得躬祈介福,今敕下从民所欲,任建祠祀”。在宋真宗这道下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的圣旨的影响下,山西各地纷纷开始修建东岳庙。岱岳殿应该也是受此影响而建。
然而岱岳殿自始建以来,屡遭损毁却仍被修缮一新,八百多年来一直香火不断,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恰好迎合了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心理需求,这也正是岱岳殿虽屡遭损毁,但经过历代当地百姓慷慨捐资、捐物、捐地对其进行维修、扩建,终致东岳大帝香火在河曲延续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 。
伴随着岱岳殿的创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祭奠东岳大帝诞辰的庙会活动也逐渐形成、发展、固定下来,当地百姓称其为“天齐会”。天齐会一般持续三至五天,三月二十八日为正会。天齐会的主要活动为酬神、演戏、买卖。
(一)酬神
在民间,东岳大帝被视为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大神,信徒众多,影响甚广。
从现存碑记来看,岱岳殿庙会祭祀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其一是寺庙所属土地的地租收入。“‘庵以僧兴,僧以食聚,斋田之没,庵之兴替系焉’,土地是寺院的命根子”。[7]唐家会先祖将自己卖地所得捐入寺内,作为庙会期间祭祀活动的经费。《唐家会李姓五门公推舍地碑记》载:“有公名适者,以为庙难成全而诞祭无资,遂将自己酸枣?水地三亩五分,卖价银七两,粮五分,舍入庙内,以为每年三月二十八日诞祭之费。”祭祀东岳大帝的贡品主要是羊和酒。
虽然三月二十八日才是正会,但是从二十七日早上开始,香客就络绎不绝。人们先在寺门口采购好拜神所需的鞭炮、香、黄表,燃放过鞭炮以后,再争相入寺进香求拜。
(二)演戏
每年天齐会期间都要演戏。岱岳殿始建戏台的时间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当时重修关帝庙并且移建了正殿,为了能在祭祀时通过演戏表达自己的虔诚,信士们在正殿旧址上增建了戏台。
一般情况,天齐会每次都要请两个戏班,两台大戏分别演绎两种情调,各展风采。其中一个是通俗易懂颇具地方特色的河曲二人台,另一个是弘扬民族文化瑰宝的山西晋剧。据岱岳殿村村民介绍,这天齐会唱戏为的是娱乐天神,要白昼连续上演,这样感动了天神,整一年都能风调雨顺。“庙会的信仰形式,除了祭祀的香火之外,更为典型地表现在民间艺术上,借以娱神、媚神、酬神,从而娱人、聚人。”[8]
(三)买卖
在河曲,天齐会即和买卖活动有此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天齐会吸引了大量的香客、信徒,为商家提供了潜在的商机。农历三月正处于农耕时节,在天齐会的地摊上,不仅有各式各样制作精良的鞭炮、香、黄表等拜神用品,以及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可以说,天齐会为促进河曲县城东南近郊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巩固了自己河曲山区第一盛会的地位 。
- 中文名
- 岱岳殿
- 地 点
- 河曲县城东五公里的岱岳殿村
- 占地面积
- 3250平方米
- 各种建筑
- 15座
- 级 别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岱岳殿位于岱岳殿村的西南梁上,西临黄河,视野开阔,地理位置极佳。从正面看,这座寺庙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过厅、正殿、酆都殿。西北角的奶奶庙供两位送子娘娘,据管理人员介绍说供奉之神应是“三霄娘娘”。东边的关帝庙内“武圣”关公居中而坐,东立捧印的关平,西站捉刀的周仓;岳武庙里岳飞居中端坐,左有牛皋,右有岳云,亦皆端坐。玉皇阁供玉皇大帝,其左即为“三宫”,是连在一起的三间小砖窑,中间一宫供释迦牟尼,右边“日宫”供观音菩萨,左边“月宫”供普贤菩萨。“三宫”左侧、紧挨酆都殿的包公祠内黑脸包公明镜高悬,王朝、马汉分立两侧 。
主神述略
岱岳殿供奉的主神是道教的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即泰山神。“历代帝王为了维护政权的需要,频频来泰山朝拜和祭祀”,[1]“历代帝王凭借泰山的神威来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而泰山神又因了历代帝王的封禅和加封,其地位可与天齐”。[2]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禅泰山,封泰山神为“天齐王[3]”。
关于泰山神东岳大帝的身世来历,众说纷纭。一是太昊说;二是金虹氏说;三是盘古化身说;四是上清真人说;五是山图公子说;六是天帝之孙说;此外还有黄飞虎说、圆常龙说及泰山地区部族首领少昊说。[4]岱岳殿当地主要流传黄飞虎说。据《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载:姜子牙助武王灭纣后,敕封诸神,其中有五岳大帝: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黄飞虎为五岳之首”,[5]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传说中的东岳大帝诞辰,因而岱岳殿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庙会,也被称为“天齐会” 。岱岳殿(北殿)主要供奉的是黄飞虎,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七为黄飞虎生日,所以天赶庙会。
创建和维修
关于岱岳殿的始建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金天会十二年(1134)说。据附近村民介绍,正殿东侧原栽有两根方形青石柱,其一刻有“始建于金天会十二年”字样。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网站关于岱岳殿的简介则有更明确的说明:“据寺内金大定十七年(1177)功德幢记载,创建于金天会十二年(1134)”。正殿门前东侧所立的“(199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开光大典)碑记”也明确地刻着“岱岳庙祀泰山之神矣,始建于金天会十二年……”。另一种是金皇统九年(1149)说。其主要根据是庙内《东岳庙碑记》中“县志基于金之皇统九年”的记载。两种说法比较,第一种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东岳信仰在山西地域性扩展,应该在宋代”。[6]《山又石刻丛编》卷十二《大宋国忻州定襄县蒙山乡东霍社新建东岳庙碑铭(并序)》载:“越以东岳地遥,晋人然备蒸尝,难得躬祈介福,今敕下从民所欲,任建祠祀”。在宋真宗这道下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的圣旨的影响下,山西各地纷纷开始修建东岳庙。岱岳殿应该也是受此影响而建。
然而岱岳殿自始建以来,屡遭损毁却仍被修缮一新,八百多年来一直香火不断,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恰好迎合了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心理需求,这也正是岱岳殿虽屡遭损毁,但经过历代当地百姓慷慨捐资、捐物、捐地对其进行维修、扩建,终致东岳大帝香火在河曲延续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 。
庙会
伴随着岱岳殿的创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祭奠东岳大帝诞辰的庙会活动也逐渐形成、发展、固定下来,当地百姓称其为“天齐会”。天齐会一般持续三至五天,三月二十八日为正会。天齐会的主要活动为酬神、演戏、买卖。
(一)酬神
在民间,东岳大帝被视为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大神,信徒众多,影响甚广。
从现存碑记来看,岱岳殿庙会祭祀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其一是寺庙所属土地的地租收入。“‘庵以僧兴,僧以食聚,斋田之没,庵之兴替系焉’,土地是寺院的命根子”。[7]唐家会先祖将自己卖地所得捐入寺内,作为庙会期间祭祀活动的经费。《唐家会李姓五门公推舍地碑记》载:“有公名适者,以为庙难成全而诞祭无资,遂将自己酸枣?水地三亩五分,卖价银七两,粮五分,舍入庙内,以为每年三月二十八日诞祭之费。”祭祀东岳大帝的贡品主要是羊和酒。
虽然三月二十八日才是正会,但是从二十七日早上开始,香客就络绎不绝。人们先在寺门口采购好拜神所需的鞭炮、香、黄表,燃放过鞭炮以后,再争相入寺进香求拜。
(二)演戏
每年天齐会期间都要演戏。岱岳殿始建戏台的时间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当时重修关帝庙并且移建了正殿,为了能在祭祀时通过演戏表达自己的虔诚,信士们在正殿旧址上增建了戏台。
一般情况,天齐会每次都要请两个戏班,两台大戏分别演绎两种情调,各展风采。其中一个是通俗易懂颇具地方特色的河曲二人台,另一个是弘扬民族文化瑰宝的山西晋剧。据岱岳殿村村民介绍,这天齐会唱戏为的是娱乐天神,要白昼连续上演,这样感动了天神,整一年都能风调雨顺。“庙会的信仰形式,除了祭祀的香火之外,更为典型地表现在民间艺术上,借以娱神、媚神、酬神,从而娱人、聚人。”[8]
(三)买卖
在河曲,天齐会即和买卖活动有此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天齐会吸引了大量的香客、信徒,为商家提供了潜在的商机。农历三月正处于农耕时节,在天齐会的地摊上,不仅有各式各样制作精良的鞭炮、香、黄表等拜神用品,以及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可以说,天齐会为促进河曲县城东南近郊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巩固了自己河曲山区第一盛会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