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太湖诗碑

太湖诗碑,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晚年的力作,刻在石碑上的一首诗
- 中文名
- 文征明太湖诗碑
- 文物类别
- 碑刻
- 文物年代
- 明代
- 文物收藏
- 大同博物馆
简介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明代著名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号衡山居士,与当时的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他的书法以行书和小楷为最佳。现存大同市博物馆碑廊的《太湖诗碑》是他晚年的力作。详细内容
《太湖诗碑》高1.77米,宽0.9米,碑阳和碑阴各刻文征明自作自书的七言律诗一首。每面刻六行,每行十至十三字,为大字行书。字径大者25厘米,小者10厘米。碑阳为《太湖》诗,碑阴为《涵村道中》。文征明一生并未来过大同,为什么他的诗会刻在这里?据碑阴左下角五行小字附记可知刻石的缘由。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山东临朐某氏(附记字迹漫灭不可辨读),到江南督办粮储,得到文征明《太湖》和《涵村道中》诗轴,与同僚和缙绅展观,都认为是文征明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可刻之传诸远世”。嘉靖31年(1553年)春,临朐某氏被派到大同“理饷”,并带来诗轴择石刊刻。此时文征明尚在世,已83岁高龄。《太湖》和《涵村道中》,都是文征明晚年归隐故乡山林时的作品,也都是写景诗,但也表达了他以范蠡自比,愿意“终岁不闻车马音”的心境。其书法为他晚年的得意之作,既有他早年行书师承王右军、得力赵松雪的根底,又参以宋代书法家黄山谷长戈大戟、欹侧取势、纵伸横逸、气势磅礴的笔势,看上去黄气十足,苍劲有力,大气磅礴,但又不失其灵秀俊美的风歆。- 双桥区 1普乐寺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 双桥区 3普宁寺
- 平泉 4顶子城遗址
- 双桥区 5殊像寺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6木兰围场
- 隆化 7土城子城址
- 鹰手营子矿区 8四方洞遗址
- 丰宁满族自治 9凤山关帝庙
- 双桥区 10溥仁寺
- 平泉 11会州城
- 平泉 12化子洞遗址
- 双桥区 13承德城隍庙
- 双桥区 14安远庙
- 双桥区 15须弥福寿之庙
- 丰宁满族自治 16坝上草原
- 双桥区 17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
- 双桥区 18云山胜地
- 丰宁满族自治 19京北第一草原
- 双桥区 20普陀宗乘之庙
- 丰宁满族自治 21喇嘛山
- 丰宁满族自治 22千松坝森林公园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3御道口牧场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24御道口
- 丰宁满族自治 25白云古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