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永定河峡谷
首页  > 河北  > 张家口  > 怀来   »  永定河峡谷景点介绍

永定河峡谷

永定河峡谷
永定河峡谷,又称官厅山峡、幽州峡谷,亦即永定河上游河谷,从官厅水库大坝到沿河城这一段,是永定河峡谷的精华所在。永定河象一条苍龙,冲入群山,这里才是真正的大江峡谷,河谷两侧山崖壁立,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深度风化。与云南著名的三江秘境唯一的区别就是永定河两岸山色干枯,植被稀疏,但是风景一样壮丽。
中文名
永定河峡谷
所属区域
中国北京
别    称
官厅山峡、幽州峡谷
开放时间
8:00至17:00
门    票
128元(儿童票:64元)

简介

永定河峡谷是北京著名的永定河上游河谷,北起官厅水库大坝,南至门头沟区沿河城,其又称为官厅山峡、幽州峡谷,峡谷内两侧高山耸立,巨大的山石已经自然风化,峡谷底部是湍急的永定河。

历史

永定河,古称澡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每年7至8月汛期。河水自燕山峡谷急泄,两岸峭壁林立,落差为320:1,最大流量5200立方/秒左右。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河水浑浊,年含泥量3120万吨。元、明代有浑河、小黄河等别称。由于河迁徙无常,俗称无定河,经常泛滥成灾,历史上曾留下多条故道。其中离北京较近的大型故道有3条:第一条古故道由衙门口东流,沿八宝山北侧转向东北,经海淀,循清河向东与温榆河相汇。第二条西汉前故道自衙门口东流,经田村、紫竹院,由德胜门附近入城内诸“海”,转向东南,经正阳门、鲜鱼口、红桥、龙潭湖流出城外。第三条三国至辽代故道,自卢沟桥一带,经看丹村、南苑到马驹桥。史载这一故道历时900余年,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进一步疏浚河道,加固岸堤,才将史称无定河改名为永定河。清康熙皇帝试图自己的“金口玉言”改变其“无定”、“多灾”的状况,特地赐名“永定河”。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永定河泛滥的状况。1951年10月开工、1954年竣工的官厅水库,把永定河拦腰截断,才使其真正变成永定河。

自然环境

永定河峡谷,又称官厅山峡、幽州峡谷,亦即永定河上游河谷,从官厅水库大坝到沿河城这一段,是永定河峡谷的精华所在。永定河象一条苍龙,冲入群山,这里才是真正的大江峡谷,河谷两侧山崖壁立,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深度风化。与云南著名的三江秘境唯一的区别就是永定河两岸山色干枯,植被稀疏,但是风景一样壮丽。

特色

永定河峡谷漂流始于1995年,在我国北方开办最早,影响最大号称“北方第一漂”。永定河峡谷山清水秀,林深谷幽。漂流其间,游泳嬉水,荡舟垂钓,登山狩猎,野炊露宿,离平生之未有,极人间之乐趣。永定河峡谷漂流和探险为一体, 极富趣味性和刺激性, 您完全可以放心,这种漂流有惊无险,安全可靠。水上漂流旅游“在国际上早已是热门旅游项目,它集旅游和探险为一体,富有趣味和刺激性,有惊无险,安全可靠,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发展前景很好。永定河峡谷漂流,在我国北方及京、津、张地区,开办最早(1995年开办),规模最大,号称“北方第一漂”。永定河峡谷水上漂流地点位于永定河上游,起始于官厅水库大坝发电站。水量、流速、水深都可人为控制,能适应不同层次的游客漂流,十分理想,漂流全程50公里,时速约10-15公里。已开通发电站至旧庄窝后涧湖段,约长10公里,号称“万米漂游”。游客乘坐高强力专用橡皮艇,身穿救生衣,手持划桨、穿梭、畅游在永定河峡谷,那豪情趣味难以言喻,只有亲身试一试才能领略。

河水来源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内蒙古、河北,经北京转入河北,在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永定河全长548公里,自门头沟区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区后,流经五里坨、麻峪、庞村、水屯等地,经衙门口村南流入丰台区。永定河旧名无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积1953平方千米。永定河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永定河上游有桑干河和洋河两大支流,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合,以下的河段称永定河,在延庆县汇入妫水河,经官厅水库流入官厅山峡(官厅水库至三家店区间)。从官厅至朱官屯河长30km,官厅山峡河长108.7千米,至门头沟三家店流入平原。从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河道全长大约200km,在水利系统将其分为三家店至卢沟桥、卢沟桥至梁各庄、永定河泛区和永定新河四段。水利设施有官厅水库、珠窝水库、落坡岭水库、三家店水利枢纽。

文化底蕴

重要地位

即使从“蓟”与“燕”这两个周王朝的诸侯国出现开始算起,北京最早的文化现象也仍然首先出现在永定河一带。在今千军台、庄户村一带,至今保留着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雅乐”一脉相承的古幡乐;晋代所建的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为佛教文化传入北京打开了第一扇大门;在今柏峪村的秧歌戏里,仍保留着金元时期的考古文化显示,北京地区是“不同文化在此交汇”的地带。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曾在西安,形成了辉煌的秦晋文化,以后辽金建都北京,“文化中心”逐渐东移。永定河成为“东移”天然的大动脉,促成了秦晋文化与永定河文化交融。其结果是“文化中心”首先迁移到了永定河一带,然后才进入了今北京城。历史地理学家由此认为,永定河文化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哺育性母体文化般的重要地位。

地质大观园

在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城的身畔,坐落着一座“地质大观园”,它就是山水荟萃,令人留连往返的永定河大峡谷。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表明:永定河文化是在永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中,北京人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所创造的区域历史和区域文化的统称。永定河文化这个概念,涵盖了永定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它包括古人类古都古城古村落文化,与北京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水文化,上溯10几万年历史的民间民俗文化,发轫于辽金之前的产业文化,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谐相处的宗教文化,历史渊源流长的军事文化。其代表有“中国现代地质学开山之作”、“中国地貌标准剖面”、“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中国天然地质博物馆”、“民间文化走廊”、“宗教文化走廊”。大峡谷的上游入峡口在河北省怀来县官厅水库拦河大坝,从这里到东南方向的北京二环路,也就是北京城老城墙的永定河峡谷旧址,只有67公里。下游出峡口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三家店拦河闸,东距西二环路不过18公里。很少有人注意到,永定河峡谷是我国大江大河当中,屈指可数的大峡谷之一。从官厅大坝到三家店水闸,永定河蜿蜒在万山丛中,“万迭山横翠,千盘河曲长”,峡谷长达108.7公里。这个长度,仅次于三江(金沙、澜沧、怒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少数长峡,而位居其他许多大峡谷之前。例如,黄河上游的青铜峡长8公里,刘家峡12公里。永定河大峡谷在北京市境内长度约100公里。当然这也是遥居全市其他河峡之前的。

古人笔下的大峡谷

人间仙景--古人笔下的大峡谷峡谷,又名山峡,是在自然贡献的地质奇观之一。一条河流如果拥有峡谷,那峡谷往往是全流域自然风光精华的荟萃之处。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466或472-527)在不朽名著《水经注》中,有声有色地记述了若干名峡。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记长江三峡的那些名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其实,此书记黄河和永定河(古名桑干河,当时作湿水,一作灅水)山峡,也很出色。如记湿水“南入马陉山,谓之落马洪”,又记:“湿水又南入山,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谓之落马洪。抑亦孟门之流也!”马陉山,清代《怀涞县志》称为天寿山,俗名官亭山。今名官林山。落马洪,在官厅水库大坝一带河道。水库建成后,瀑布景观已不可见。孟门,即黄河著名的龙门峡壶口瀑布。郦道元把永定河山峡的落马洪与孟门壶口飞瀑相提并论,可知古人时落马洪滂湃浩大,气吞山河的壮观十分欣赏。大峡谷景观千姿百态,令历代诗人纷纷留题。前面所引”千盘河曲长“句,出自八百年前,金、元之际的全真教的清和大师尹专平(1169-1251)他隐居西山时,作过多首咏峡诗词。其中有《深入峡里游团山道院留题》二首,永定河峡谷云:“滚滚彽河千里来,乱山重叠峡门开,势随曲屈无穷数,流入东洋几去回?”“二峡峥嵘气象雄,团山水浸画屏中。眼前妙景红光外,疑是蓬莱第一宫!”团山道院,今址待考。疑在今门头沟区西北隅的碾台,檀木港出露的石英二长岩侵入体。岩体平面近圆形,南北长2500米,东西长2600米,是燕山期岩浆几次侵入的深成杂岩体。它位于怀来县小幽州及门头沟区沿河城之间,属永定河大峡谷上游右岸。蓬莱,即蓬莱山。其名初见于先秦古籍《山海经》。它与方丈、瀛洲同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神山。过了六百余年,清末大学士宝鉴(1807-1891)随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一同进入山峡,视察由名将左宗崇领导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作《丁家滩》七律。前四句是:“水田澹沱石倾奇,旌旗飞扬耀上仪。东海王封高汉代,西山仙景入陶诗。”丁家滩,在大峡谷下游右岸,分属妙峰山镇。陶诗,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诗中描写一处神仙境界的桃花源,脍炙人口,与他的《桃花源记》文同样千载流传。就在这次醇亲王大肆铺排,豪游峡谷的前前后后,还有一位清代皇族,但诗名远高于身份的宗室诗人爱新觉罗宝廷(1840-1891),因酷爱西山,常与几位”山友“自费畅游大峡谷。他的几十首咏峡之作,一经成篇,往往就传诵朝野。无独有偶,他也把神奇壮丽的大峡谷比喻为仙景胜地。如他的《春日田园杂兴》诗之一云:“桑干西去即仙源,洽喜归田近郭门。一水绕山难觅渡,乱花夹岸各一村。”桑干,是永定河古名,流传时间最久长。初作绳水,见于先秦《山海经》。绳即桑干的促读。今仍为永定河上游西支河名。美似诗句不只一首。又如《冷家庄》诗云:“扶筇过峻岭,款步入仙源。寺远唯闻磬,花多不见村”冷家庄,今名拢驾庄,属妙峰山镇。在大峡谷下游左岸。不仅如此。诗人游峡,行进在高高的阶地古道上。下视深谷,顾盼自雄,居然飘飘然,自我感觉成了仙人。见长诗《晨兴登广寺,度丑儿岭,早饭三家村……》摘句:“我登西岭巅,咫尺欲近天。行人羡高峻,得意如飞仙!”广化寺,遗址在斜河涧。丑儿岭,又作愁儿岭、绸儿岭、筹儿岭等,与广化寺均在大峡谷下游右岸。三家村,是三家店古名。三家店在出山峡口的左岸。宝廷喜爱大峡谷的山山水水,把这里美好的一切,都一一记在诗中。他记大峡谷地貌景观诗句很多。举长诗《山行》数句:“滩沙拥河流,斜转随山奔。曲折抱山脚,水啮崖石分。峭壁白如雪,直立浮天根!石纹裂纵横,疑有蛟龙痕。”其中涉及现代河漫滩堆积、河流侧向侵蚀、岸层产状、岩性、溶蚀、嵌入曲流与岩石节埋等地质现象。最有意思的是,宝廷在诗中还大胆想象大峡谷是由河流与山石相互争斗的产物,这使他成为探讨大峡谷成因及形成过程的第一人。尽管他使用的是诗歌语言,可又有谁敢说诗人的描述没有一点道理呢?举长诗《桑干行》为证。此诗写得酣畅淋漓,可惜过长,仅择两段:“山灵河伯相战征,冈格峦拒不放行!涛车潮马随奔腾,峰剑岭戟同支撑。魑魅魍魉纷相争,山石遇河河难出。不能直出河倒折,倒折不回仍旁突。山势愈紧河愈疾,急流猛烈虎豹栗”“苍山中断重围开,孤军突出良快哉。建瓴直下高崔嵬,疑是将军天上来!”诗句所咏,其实暗合地质学原理。地貌学有关峡谷的定义是:“峡谷,是指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它通常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抬升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最易形成峡谷。”就是说,水流切开大山坚岩,由此顺势而下,扬长而去。峡者,下也!不过,峡谷成为通道,水流势必受两岸夹束。峡者,辖也。永定河大峡谷,是大自然创造的山水仙景,是永定河与西山共同演绎的神话传奇。

地形倒置

拐了个大弯

大峡谷在青白口拐了一个几乎是360°的大弯,掉头向东北甩去。由此而下,河面逐渐展宽。经过以当地地名命名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等等地层山地之后,开始与著名的髫髻山并行。髫髻山所在山脉,是西山最大的一条向斜山系,它也因此拥有“西山之祖”的美名。永定河水浩浩荡荡,水面扩大到100余米,开如呈现在华北除黄河之外,第二大河的丰采。沿途经过太子墓南、芹峪、下马岭东。又经黄牛山东麓,东岸是古菩萨崖。夹峡而下,过雁翅之南,河南台之北。河弯之处,留下一道道新月般的凸岸。

掉了头又拐向东

突然,大峡谷掉了头,向南又拐向东,一头冲进髫髻山的山腹。原来,永定河在这里劈开了髫髻山的山脉,仿佛从大蛋糕的中心切开,取出长长的一条,使大峡谷进入了“山胡同”。庞大的山体如今被剖开,变成了两片“半壁山”,隔河呆望。深藏的层层叠叠岩石,如此“开肠破肚”,也只好任人一览无余,无可奈何。髫髻山组地层是火永定河峡谷山沉积岩,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中后期,距今大约1.6亿年。其间发生过多次火山爆发,产生了许多岩层。不过,若要细细打量,却发现了名堂。通常,褶皱山的地层,是拱背在上。从官厅到青白口,上游峡谷地层以巨厚白云岩为主,构成巨大的岩溶切割高原,都是地层拱背在高处,这称为“背斜”。然而,从髫髻山开始,到再下游的九龙山--香峪大梁,褶皱却变成为“向斜”。背斜好象小学生做体操,低头弯腰;而向斜,却像做“仰卧起坐”,只不过肚腹高高在上。地层位置如此颠倒,无怪乎被称之为“地形倒置”。西山地形倒置区只集中在永定河大峡谷下游两岸,其他地方很难一见。

向斜之中还有花样

更奇的是,向斜之中还有花样。换个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峡谷迂回盘旋,还让人们看见“猪背山”、单面山。髽鬏山山的单面山,又叫单斜。长约20公里,宽达2公里。倾斜面与河流方向相同,都是从上向下走。这样的河谷叫横谷,又叫顺向谷。大峡谷劈断大山,仔细端详,两岸峡坡的地层却并不对称,不像老老实实被切开的“千层糕”的两面。褶皱、断裂、翻转……更像各自垒起的两大堆乱书本。这是因为,沿着河道走向,隐藏着一条断裂带。它把两边的山体加以扭动错开,掰成两半。这倒给了永定河“可趁之机”。它老实不客气地从中间挤过去,硬给自己变出了深峡河谷。髽鬏山的东部又叫清水尖,有一股性急的溪流趁乱从顶峰清水尖旁涌冒出来。它不向北流入清水河,也不向南流入清水涧,而是“自立门户”,硬是从峰头向永定河扑去。一路跌跌绊绊,连摔十几个“马趴”,留下一连串珍珠般的小水潭。踉踉跄跄,一头掉入永定河。这串晶莹的小山潭,便被西山人命名为“京西十八潭”,开辟成大峡谷畔的一处旅游景区。伴随着向斜奇观,永定河流过了老婆岭(现名落坡岭)北麓,又东行安家庄南、两梁山,经清水涧,到达半沙线落坡岭车站。这一段河道,被落坡岭拦河闸截断积水。水位抬高,水面也扩大变成一个小小的山间湖泊。左岸的山坡无遮无拦,纷纷扎到水下。湖水深邃幽雅,湖中游鱼甚多。假日里,许多远道而来的钓客来寻幽垂钓,在湖光山色间度过人生悠闲的一天。

峡谷回春

大部分干涸

落坡岭拦河闸以下,河床大部分干涸无水。水被左岸的隧洞引向2400米以下的下苇甸电厂用去发电。然而大峡谷却并没有抄近路,仍然是不慌不忙,悠闲自得地在山中回旋。髫髻山与九龙山之间,是王平村复背斜。古永定河曾从王平村拐弯,绕过北岭,从永定镇石门营出山。聪明的古人利用这一段平缓的山地,开辟了著名的“西山大路”,使它成为出入西山和峡区的“总路”,即交通枢纽之地。山间有个小村叫白道子,位于古道之畔。天气晴朗,站在河边,可以清楚地见到村路岩层间的那条白道。永定河流过王平村,绕黑崖根之南,抵色树坟。又屈曲东南流,经石古岩(又名石穹眼)、菲园,又东迤北,过下苇甸。穿凤头山而东,南出牛角岭,过丁家滩。又东南经拢驾庄(旧名冷各庄)南,水峪嘴北。又东经枣林村北,北望仰岭十八盘的西北涧。又东,过陈家庄南、愁儿岭北。又东,经军庄南,南望龙泉务(古名务里)村。又折南稍东,经琉璃局(现政局为渠),到达出山口三家店。

永定河断裂

这一大段河道,大多经行在断裂带之间,有人称为“永定河断裂”。还通过上苇甸穹窿张裂带。大峡峡谷受河道牵连,被迫东拐西弯,还大弯套小弯,且多是“M”字型连续弯。虽说是当年永定河开辟河道,“欺软怕硬”,善于审时度势,但在几百米宽的河床上横冲直撞,却不免说明永定河过于古老,已经进入老年衰亡期了。谁知,第四纪以来,永定河又抖擞精神,加快了下切河床底岩,在三四十米的山坡上留下了阶地--旧河道。下切如此之深,使大峡谷也因此增高,这却是河流返老还童--“回春”的体现。

风貌犹存

原来,西山至今仍处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中”,仍在持续或阶段性抬升。这种抬升,还不是整体抬高,而是像波浪一样,自西向东,波纹一圈一圈移动。升浪所及,依次隆升。这样,西山不断地升高,加快了河水的下切,使大峡谷的深峡宽谷风貌犹存。当初,永定河在丁家滩一带,已经发生了岔流。几股流水,把河床分割,造成河中滩地,称为河洲或心滩。如今,河水已下切66米,使岔流点下移到陈家庄。站在高耸的公路边,下视河床分而复合,中间形成半月形的心滩--沙洲。自陈家庄而下,心滩时有出现。滩洲上现已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斜河涧位于陈家庄上游,一度被岔流分割成为河中村。随着河床的下切改道,斜河涧又回到岸上,恢复了古山村往日的宁静。

旅行线路

峡谷东南距北京天安门仅80公里,西距塞外名城张家口90公里。沿途丰沙铁路线的火车站点9个,随时都可弃舟登车。漂流起点处的官厅大坝,距八达岭、康西草原仅30公里。自驾车:由京昌高速康庄出口,驶出高速公路。经小南辛堡、天漠至官厅水库大坝。过大坝后左转驶上狭窄土路,穿过一小型道口后,进入永定河峡谷。沿途经旧庄窝、幽州至沿河城,回到柏油公路。沿主路往斋堂方向经109国道返京。

安全提示

永定河大坝到沿河城是仅一辆车宽的碎石路,一般只有当地的农用三轮来往,路面坑洼,路两侧有很多灌木丛,容易划伤车漆。在此路段行驶需要一定的越野技术,最好是越野车,如果是轿车,更要注意,需小心驾驶,以免拖底,最好是组织车队集体行动。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经常定时开闸放水,不要在河滩上宿营。在河滩上休息时,要注意河水的流速和水位变化,以免发生危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