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的风貌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
- 中文名称
- 苏州街
- 外文名称
- Suzhou street
- 地理位置
- 颐和园后湖
- 气候类型
-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9000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早8:00—晚5:00
- 景点级别
- 国家AAAAA旅游景点
- 门票价格
- 10元
- 著名景点
- 荷塘,小桥,码头
- 景点特色
- 店铺里面的工作人员全都是穿古装
建造背景
乾隆皇帝第一次巡幸江南时,因留恋江南苏州热闹的街肆铺面及物产风俗,命随行画师绘具图式,将其仿建在京城西北郊的皇家园囿内。时年,北京有三处著名的皇家买卖街市,一是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二是清漪园后河买卖街;三是从现在北京动物园西面的万寿寺开始,一直延伸到畅春园(北京大学西面)宫门的“苏州街”,此街专为乾隆皇帝母亲纽祜禄氏70大寿建造,是最大的一条买卖街。上述三条铺面街市巾,属清漪园买卖街最具特色。
发展历史
苏州街原称万寿买卖街,始建于乾隆年间清漪园时期。位于万寿山后河两岸,是一条模仿江南水乡街市建造的宫廷商肆。乾隆四十年(1775 ) ,山后的铺面房曾经维修,挑换柱木,油饰彩画,乾隆四十五年(1780),铺面房中的锦成号、芳雅斋两座转角楼九间建筑挑换柱木佗梁、铺板,揭瓦头停,拆砌墙垣,找补油饰。买卖街从乾隆时建成存在了近百年时间。咸丰十年(1860 ) ,买卖街上所有铺面建筑都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焚毁,留下的只是颓垣断壁,一片废墟。
光绪十二年(1886)慈禧修建颐和园曾绘制出一张《颐和园万寿山内后山长何添建点景房间游廊等图样》拟将买卖街改为园林建筑但此图样并未落实,买卖街任其荒残。至1949年解放时,街市残垣断壁、荒草从生。1962年,颐和园利用疏浚后湖的机会 ,将两岸杂草铲除,清出买卖街的基址。1983年,拟重建该处景区,由于缺少初建档案史料,经参考市园林局金柏苓《万寿山后山买卖街复原、分析及改造的设想》,并查勘遗址地基尺寸,拟出初步方案,以恢复清漪园时景观为目的,先在三孔石桥东西、原买卖街东西界之一半范围内,重建铺面房90间,完全仿民间建筑,青瓦白墙,褐色门窗,不加彩画,但保持牌楼、牌坊、拍子等。重建绘芳堂,按照园林建筑油饰彩画。但因对于重建后如何使用考虑未决,这次初步方案未上报。 、
1986年3月27日,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旅游协调小组及中央、北京市各有关单位领导30余人来园考察旅游资源。7月30日,国家旅游局计划司、北京市委政策调研室、市旅游资源协调小组、市旅游局、市园林局等有关领导来园,确定投资项目中安徘重建苏州街工程。研讨重建苏州街工程设计厂重建工程包括苏州街、绘芳堂、金粟山、嘉荫轩。
1986年10月15日,由颐和园管理处规划,清华大学设计的后湖买卖街复建工程正式开工,全部工程用了4年。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复建苏州街三孔石桥以西南岸上的铺面房14栋计46间,1座垂花门,6座牌楼、牌坊。绘芳堂上下两层6间,金粟山3间,值房2间,2座亭,11间廊,1987年9月20日竣工。第二期,复建苏州街三孔石桥以西北岸上的铺面房十四栋计3间、垂花门1座,小门楼1座,牌楼牌坊4座。嘉荫轩3间、耳房4间、亭1座。第三期,复建苏州街三孔石桥以东南北两岸上的铺面房36栋计126间、垂花门1座、牌楼牌坊9座。建木桥两座、修4座,修石桥1座,建石阶4处,1990年9月16日竣工,共计完成苏州街铺面房六十四栋217间,垂花门3座、小门楼1座,牌楼牌坊19座。绘芳堂1座、金粟山1座、嘉荫轩1座共计房室18间,亭3座,廊11间,工程量2 870平方米。
苏州街1990年9月16日对外开放。颐和园北宫门内竖立一方石碑,上书“英法联军烧毁清漪园一百三十周年,于遗址复建苏州街工竣并陈列开放,此志”以示纪念。此后,1991年至1994年又投入大量资金对苏州街铺面房进行维护、抢险维修及重作油饰彩画。
地理位置
颐和园苏州街位于北京西北郊,颐和园北门附近,在苏州河中段,南起紫竹院西侧的万寿寺,北至海淀镇西侧,周围紧挨着会芳堂址、慈景点等其他古迹。
颐和园苏州街街道布局
清漪园时期清漪园买卖街建造在万寿山后山四大部洲中轴线下,后溪河中部南北两岸,全长约270米,建筑布局摹仿了浙东一带常见的“一水两街”的形式,以后溪河中段的三孔石桥为中心向两侧展开,两岸曲折蜿蜒的湖岸上,60余座200余间铺面鳞次栉比,以河当街、以岸做市。
据中国第一档案馆藏清宫档案《内务府黄册》中不完全记载:清漪园买卖街上有楼房10余座、拍子60座。建有牌楼者至少6座、牌坊15座。店铺名称有:通裕号、泰来号、六和号、恒升号、可源号、芳雅斋、集锦楼、辐揍号、丰和号、经纬号、履祥斋、细香铺、云翰斋、品泉斋、怡古斋、妙化斋、吐云号、福泉楼、芬芳楼,同春号万源堂云汉堂、兰馨堂、锦成号等。其中,芳雅斋、锦成号为两座转角楼计9间建筑,拍子29座。按商铺字号经营有:履祥斋售鞋、妙化斋售供器、经纬号售绸布、吐云号售烟草、云翰斋售文房四宝、怡古斋售文玩、品泉斋是茶馆、芳雅斋是酒楼、通裕号做银号生意、芬芳楼卖花、鸣佩斋卖乐器等等,民间市井五行八作几乎面面俱到,但是买卖街由太监扮商人,宫女扮顾客,甚至鞋靴、果菜等商品俱是木制假品。宫市只是假做买卖,供帝王殡妃留恋江南风物,而移来江南情景供欣赏,毫无商业的实际功能。街市中有两间门面的小茶馆、有三间牌坊高耸的酒楼;有货色齐全的帽子铺及钱庄、当铺等。在三孔石桥两侧,还建有四座转角楼房。北京图书馆藏《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中,记录了万寿山后山买卖街铺面房内“货物”的名称、尺寸及用工、用料,对此,乾隆在御制诗中将其概括为“大块假文章,兼复假图画”。
颐和园时期复建的苏州街仍以跨越在后溪河南北两岸的三孔石桥为中心,石桥上汉白玉栏杆,桥下花岗岩桥基,桥面中央有御路石。建筑面积233.27平方米。有40根望柱,42块栏板(包括抱鼓)。石桥两侧的湖岸上,分布60余家店铺。在苏州街东南岸有经营黄酒的独一居老酒店,经营古董、金石、印章、首饰的玩古斋,同春号药铺,福泉楼酒楼,达江楼,经营南北杂货的万顺号,芳雅斋裱画铺,云翰斋笔墨店,经营鼻烟和鼻烟壶的常怡斋,采芝楼糖点铺,小山楼奶茶铺,经营各种颜料的集彩斋,经营锣、鼓、饶、拔等响器的同顺和。
苏州街东岸有一座三孔木吊桥,联接南北两岸。桥面可吊起,方便行船。桥的北面是履祥斋,南面为同顺和。苏州街长桥东北岸有专营各种供器的妙化斋、品泉斋茶馆。妙化斋东侧、中心岛西侧的小香洲牌楼为二柱一楼冲天式,建筑坐东朝西,面积4.62米,上绘旋子彩画。小香洲牌楼北侧有经纬号织布所、如云号烟袋铺、泰来号皮货,庄、新芷号花木房、尊元号官服局、通裕号银钱庄、听橹楼、沉香斋胭脂铺,揽涛茶楼。
苏州街东北岸揽涛楼的东侧,有一座弯隆形的单孔石拱桥,东西朝向,建筑面积30.32平方米。两侧各有10个望柱,11块栏板,包括2个抱鼓。桥拱上部有兽头。桥的东、西两面各有29级台阶。 东北岸还有永胜楼香草店、三义厚老针铺、日升号面食铺、祥瑞斋油盐店、广兴号印书局、品升号花翎店、履祥斋老鞋店。
苏州街东北岸山北坡处,原有一座清代船坞,1980年,因年久失修,将其拆除,保存底座。船坞旁有三间房屋,坐北朝南,建筑面积51.81平方米,硬山顶,木板天花,花卉祥云满铺彩画;。山面虎皮石,有方窗。
苏州街南岸三孔桥西侧有经营苏州糖点的兰w楼,恒升号灯笼铺,集锦楼首饰楼,怡古斋杂货店,登云斋鞋店,细香铺香料店,甘}T"居,吐云号烟铺及绘芳堂和金粟山房。绘芳堂西北侧有伟仪号帽子店、芬芳楼、会仙居酒楼、万源号金银铺、经营各种蜡烛的瑞兴号、蕙兰轩。
苏州街西侧的五孔木桥,中为吊桥,南北向坐落,建筑面积36.76平方米。在苏州街西北岸,石桥西北侧有九如居海鲜馆、秀芝堂参药店、广兴号灯草铺、通源号奶茶铺、天露居茶庄、成锦号染坊、饮仙居老酒店、泰来号军刀铺、云汉堂药店、丰和当当铺及,.1i荫轩茶楼百味馆饭馆、辐揍号官车铺、恒泰号银钱店。
苏州街位于苏州河中段,街全长三百余米,一水两街,沿岸作市,共设各式铺面64座,牌楼(坊)14座,小桥8座。两岸茶馆、酒楼、钱庄、药店、当铺、绸布店、印书局等应有尽有、多姿多彩。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这里的店员、伙计均由太监、宫女装扮,每当皇帝、皇后、妃嫔们等来此游幸、购物之时,便煞有介事地做起火热的“买卖”来。
街市中有两间门面的小茶馆、有三间牌坊高耸的酒楼;有货色齐全的帽子铺及钱庄、当铺等。在三孔石桥两侧,还建有四座转角楼房。
建筑特色
清漪园时期清漪园买卖街的铺面房,尺度小于一般建筑,每间面积仅为一般建筑的四分之一。建筑形式纯属民间典型的铺面房,不是宫廷中的大式做法。青瓦、灰砖、粉墙,描绘了江南民间房舍的朴使用了北方的风格,以北方建筑富丽素清淡,而牌楼、牌坊及拍子的修建上又、浓艳的色彩渲染点缀于江南清秀妩媚的水乡之中,营造出皇家园林特殊的宫市特色。
清漪园买卖街的建造,是对自然客观环境所作的模仿。但其模仿的对象不是江南秀美的山水风景,而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市井街巷。在清宫档案中买卖街的全名为“万寿买卖街铺面房”,它的建筑形式和地理环境有别于圆明园和苏州街。乾隆皇帝奉母游园时,命太监和宫女临时装扮成村民市女,在街内品茶易物,乾隆皇帝和其母亲坐在精致的小画舫中,在噜声唯呀和吴歌软谁的叫卖声中,享受着熙熙攘攘的街景,仿佛又一次游历了江南城镇,而从中得到一些乡间野趣。
颐和园时期在颐和园整体建筑布局中,后山后湖建筑群,将中国西部西藏式的庙宇同江南水乡的临水街市浓缩在一个风景区里,安排在一条建筑抽线上,堪称匠心独运。苏州街在别处也有修建,但是此处的景区环境,在中国皇家园林中仅此一例。如今,在重新修建的买卖街上,酒楼、茶馆、钱庄、当铺、染坊、书肆、糕点铺、小吃店等铺面,仍在用一种传统与古朴的面貌,演绎着二百多年前的故事。
意义价值
复建苏州街工程是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后颐和园第一次在只有地基的基础上重建的大型古建筑。工程根据乾隆时期留下的大量档案资料及遗址的位置尺寸,参照中国18世纪商业店铺建筑,虽然没有复原清漪园时“万寿买卖街”的原貌,但保持了清代的建筑风格,重现了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和民俗民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使颐和园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的艺术价值更为完整,而且开发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环境,获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同时,因为苏州街是在被帝国主义焚毁的遗址上重建的,对于保护文物及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乾隆时期仿照江南水乡的风貌建立的,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