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祠堂在东城区西总布胡同27号。李鸿章 (1823—1901),安徽合肥人,清道光时进士,曾任湖广总 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死后谥“文忠”。是清 代唯一在京师建立祠堂的汉人官吏。主要建筑有仪门、享 堂及东西配房、碑亭等。存有享堂及东西配房。
- 中文名
- 李鸿章祠堂
- 俗 称
- 李公祠
- 占地面积
- 8120平方米
- 创建时间
- 清代
- 位 置
- 东城区西总布胡同27号
-
-
历史沿革
李鸿章祠堂建于清代,是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的祠堂,俗称李公祠。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李鸿章祠堂,长144、宽58米,占地面积812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4进,主房24间,厢房24间,大小照壁各1堵,御碑1块。花园、鱼池、亭台、楼榭、回廊一应俱全。现尚存大殿、门厅、照壁,其它建筑已被拆除改建楼房。大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05.9平方米,单檐硬山造,小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面阔5间23米,通进深13.3米。
其它相关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道光进士。咸丰三年(1853)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军,并伙同戈登“常胜军”夺取苏、常,扼杀太平天国革命。同治四年(1865)署两江总督,先后在弥河和徒骇河镇压了东西捻军。同治九年(1870)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开始办近代军事工业,利用海关税购买军火和军舰,建立北洋海军。他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不避艰难险阻,敢于任事,不惜背负“卖国贼”之名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卖国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被任命为全权大臣,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上海李鸿章祠堂李公祠(李鸿章祠堂)隐身在百年名校复旦中学内,穿过学校的操场便望见了李公祠--一栋檐角飞翘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耸的屋脊上雕塑着龙的图案,还有“万代公候”4个大字。门前是宽敞高大的廊檐,抬头望去,只见4大块金漆雕花拱板上,龙凤呈祥、刀马人物、喜鹊登梅、苍松雄鹰等画面栩栩如生,映衬得整个外廊金碧辉煌。建筑的南北两面都是高大的花格木窗,通透明净。室内地面铺着苏州出产的“金砖”,高大的柱子把人们的眼光自然引向穹顶。
这幢建于清末的珍贵建筑70%的结构已经严重受损。整幢祠堂明显倾斜,屋内的屋脊脱节,木柱腐烂,摇摇欲坠。复旦中学在市文管委、区教育局等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全面而谨慎的“大手术”,一砖一瓦、里里外外的雕花、梁柱等,无不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古朴风格,领略到近代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艺。据悉李公祠今后将作为学校历史陈列馆。经历了百年沧桑,李公祠终于得以重生。
李鸿章祠堂位于华山路1626号。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为纪念复旦公学第三任校长李登辉,又更名为登辉堂。现在为复旦中学校史陈列室。。
地址:华山路1626号
乘车线路:48路 44路 113路 138路 923路 44区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