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潮州市东郊笔架山西麓,年代为北宋,故也称其为“潮州笔架山宋窑”遗址。 窑址鳞次栉比,有“百窑村”之称。是古籍文献中所记载的水东窑。1953~1986年间,文物工作者多次进行调查和发掘,已清理挖掘10多座窑,均属龙窑(包括阶级窑)。遗存文物以白瓷为主,器物中有证明远销国外的观音、佛像以及小洋人、哈叭狗。日本、东南亚也曾出土笔架山窑的产品。2001年被评审为广东省首批出古文化大遗址。 同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9月28日,广东省文化厅与潮州市政府签署了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开发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将结合韩江东岸成片改造,以笔架山窟遗址保护为契机,将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打造成一处集科研、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成为全省文化事业保护的一个示范区。
- 中文名称
-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 出土地点
- 潮州市东郊笔架山西麓
- 所属年代
- 宋
- 级别批次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文号
- 国发〔2001〕25号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所属地区
- 广东省潮州市
- 地理位置
- 潮州市东郊笔架山西麓
- 编 号
- 97-97
- 别 名
- 潮州笔架山宋窑、水东窑、白瓷窑
规模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韩江东岸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四华里,窑址鳞次栉比,相传有九十九条窑之多,号称“百窑村”,又称“水东窑”、“白瓷窑”。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各个窑室内部,都用砖砌筑隔墙。最长的一座残长79.5米。产品以白瓷为主,器类有碗、盏、盆、钵、盘、碟、杯、灯、炉、瓶、壶、罐、盂、粉盒、人像、动物玩具等,釉色有白、影青、青、黄、酱褐等多种。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层较薄,一般不开片或极细的鱼子纹片。纹饰以划花为主,还有雕刻和镂孔。北部猪头山一带多生产美术瓷,釉色多样;韩山中部主要生产影青瓷和青釉瓷;粉丝厂后山一带多见黑釉、酱釉产品。器物中有相当数量的观音、佛像以及小洋人、哈叭狗,说明产品远销国外。日本、东南亚也曾出土笔架山窑的产品。笔架山窑出土的一件瓷佛像座,刻有“治平三年丙午岁次九月一日题”、“水东窑”等文字,证明这里就是古籍文献中所记载的水东窑,年代为北宋。此外,发现一座宋墓打破了5号窑,墓中出土的铜钱几乎包括所有的北宋帝号钱,而在窑中的堆积物出土一枚“元丰通宝”,表明该窑的废弃时间不会早于1078~1084年(北宋元丰年间)。研究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始于唐,盛于宋,被誉为“宋广东陶瓷之都”,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产品主要有碗、盘、盏、灯、炉、杯、壶、盂、盒、豆、釜、洗等日用器皿和瓶、人物、玩具等美术瓷。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釉等。其主要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水较薄,多为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为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笔架山潮州窑北宋东南沿海的重要窑场,对“百窑村”的发展研究历来不绝。- 优质瓷土
- 进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