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北京中山公园
首页  > 北京  > 东城   »  北京中山公园景点介绍

北京中山公园

北京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 它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1988年,中山公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精品公园。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9年5月6日,首届北京牡丹文化节在延庆开幕,即日起至5月30日,市民可在中山公园等6个园区细赏国色天香。
中文名称
中山公园
外文名称
Zhongshan Park
地理位置
北京东城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22.5公顷
开放时间
7:00-18:00
景点级别
AAAA
门票价格
成人3元学生半价(郁金香展期间除外)
著名景点
社稷坛;唐花坞;习礼亭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北京市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春夏秋季最佳
建造时间
1421年

发展历史

中山公园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3年民国政府接管了社稷坛, 开始募集捐款。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也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对普通民众开放,公园开放前,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修成了月亮门的样式。1915年以后,又在园中添建了河塘、叠石和其他建筑,社稷坛的戟门也被改为殿堂。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的拜殿。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1928年,孙中山先生死后曾在此停放遗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中山公园。在辟为中央公园后,除保留社稷坛外,先后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园等景观,还把习礼亭、兰亭八柱亭、保卫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刹的宋代石狮移入园中,园中还安放了多块清代宫苑中的名石。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改为北平公园,10月后又改成中央公园。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中山公园的名称,沿用至今。1988年中山公园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布局

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格外庄严肃穆。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这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提议并主持改名为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社稷坛外西南面,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长青园位于社稷坛东边,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这其中点缀着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等景点;西边的唐花坞是培育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公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于1917年迁入。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1915年从清代礼部衙门移来的习礼亭,原建于鸿胪寺内,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臣朝谒皇帝习礼之地。

主要景点

保护措施

建筑格局和功能调控。其中,内坛重点保护区侧重尽可能恢复和展示社稷坛时期的建筑格局,建筑控制措施最为严格,大部分后期建设的建筑在规划期内均需要拆除,保留的文物历史建筑功能均为展陈、解说教育等,与历史氛围相兼容;古树重点保护区侧重建筑及其使用不影响古树保护、坛墙展示,建筑控制措施相对较严格;外坛一般保护区侧重历史建筑展示和满足游客游览游憩、公园服务、管理用房等功能的需求,建筑控制措施相对宽松。建筑使用功能的调控遵循“文物、历史建筑与一般建筑有别”原则。文物与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应以展示或延续其历史功能为主,其他建筑的使用功能应与公园管理相关。园林植物种植调控。公园分为3大类园林植物分区:古树保护分区、内坛植物调整分区和外坛植物调整分区。内坛植物调整区应尽可能恢复社稷坛时期的园林植物格局,逐步形成较为统一、肃穆的园林植物空间和氛围。在不减少绿地面积基础上,逐步移除绿地内的树木。古树保护分区目标在于保证古树生长状态良好,基本实现古树复壮。外坛植物调整区在保护民国时期公园山水格局的前提下,营造符合传统园林风格的植物景观,提供舒适宜人的园林植物环境。旅游游憩活动调控。为确保市民使用者对中山公园资源的保护和展示无负面影响,使游客对明清社稷坛时期历史氛围有较直观的认识,规划建议对市民使用者的游憩活动进行一定引导。其中,在旅游者大量进入公园的时间,内坛限制进行产生很大声音的市民活动;在内坛中轴线和神厨神库区域,限制进行大规模的市民健身活动。

文化活动

精品花展

展期:1-2月北京中山公园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要在唐花坞举办迎春精品花展,分批展出公园传统的花卉特色项目——花期控制技术生产的迎春、腊梅、梅花、榆叶梅、碧桃、海棠等20多个品种的春季观花植物300余盆。同时集中布置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等不同类型色彩艳丽的热带兰,还有花色鲜艳、品种众多的观赏凤梨、比利时杜鹃等温室观花花卉,蕨类、竹芋等观叶花卉,通过自然式布置和立体装饰、组合盆栽相结合的布展手法,将中外名花浓缩汇集在展室之中,浓浓春意扑面而来,“三春艳冶,尽在一堂”。

一园一品

展期:1-2月春节前后观赏地点:蕙芳园兰花属兰科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是中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古代文人雅士贵其品德,誉之为“花中君子”。北京中山公园自1958年开始引种江浙一带春兰、夏蕙,开创了北方大规模养殖兰花的历史。蕙芳园建成于1990年,是一处以兰花为主题的民族式自然园林,每年春节前后都要隆重地举办以春兰为主的中国地生兰花精品展,展览期间展出春兰、春剑、莲瓣兰等兰花名品100余种200余盆。同时还展出朱德、邓小平同志、张学良先生以及国际友人松村谦三先生赠送中山公园的兰花精品和珍贵资料。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平日:门票价格3元,学生半价票1.5元(此票不包含唐花坞、蕙芳园)唐花坞、蕙芳园需另购联票价格5元;春花暨郁金香花展期间(每年4月10日至5月10日,具体时间视花花期而定):门票价格10元,学生半价票5元,花展期间大门票包括唐花坞、蕙芳园,无需另购票季票9元/季度。其他:中山纪念堂2元。

开放时间

(注:唐花坞、蕙芳园、展厅开放时间:9:00~16:30)

交通信息

到达南门:乘1、5、10、22、52、90、99、205、728、专1、专2路在天安门西站下,向东步行2分钟,或乘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B口出,向东步行1分钟。
  到达西门:乘5路在西华门站下,路东侧向南步行5分钟。自驾车游客可行驶至南长街的公园西门,门前有收费停车场,限18:00之前,有约30个车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