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昌黎葡萄沟
首页  > 河北  > 秦皇岛  > 昌黎   »  昌黎葡萄沟景点介绍

昌黎葡萄沟

昌黎葡萄沟
昌黎葡萄沟位于昌黎县城西北偏北7.2公里处的西山场村,是由有着“葡萄之乡”美称的十里铺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西山场村不大,依一条源自碣石山的大山深处的大沙河岸而建,是一个仅有上百户人家和400多口人的小山村。
中文名
昌黎葡萄沟
特    产
葡萄
地    点
昌黎县
人    口
400多人

美誉

“西有吐鲁番,东有碣石山。”这句新民谣说地是昌黎城北的碣石山深处,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一样,有一条“葡萄沟”。而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昌黎葡萄沟,在十八九年前还仅仅是藏匿在深山老峪的一个名叫“西山场”的小山村。要去对时候,九月中旬到十月初去最好,葡萄正好吃;葡萄沟的农家园 很舒服,环境优美,还能吃农家饭,实惠;还能喝道家酿的葡萄酒,味道不错;临走时还可以带一些葡萄回去,各种品种,随意挑,都是拿着剪刀自己从架上摘,价格很实惠,让你吃个够 。

历史

历史溯源

据考查,西山场的建村历史并不算久远。西山场村的先民,主要是清朝中叶由地处碣石山东部深山峡谷中的长峪山村迁徙而来的赵姓村民。其地原为略微宽阔的一个山场,为凤凰山口外的农户进山打柴的歇脚之地,俗呼“歇山场”;长峪山的赵姓村民到此落户后,以其地位于隔着一道高大而险峻的山梁的长峪山村之西,改称为“西山场”。1981年地名普查时,全村仅有370口人,有耕地166亩。

悠久历史

西山场村像碣石山深处的不少山村一样,没有多少能够生产粮食的耕地,却有可栽植果木的大面积山场。西山场的村民是从何时开始以栽植葡萄等果木为生的,已不可细考,当在落居到这道隐藏在凤凰山山口里的这道最深的沟峪不久,即近二三百年间。据目前可查找到的最早的地方志———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编修的《永平府志》记载,在五六百年前的明朝中、前期,昌黎地区出产的“果类”就已经有了葡萄。而靠近昌黎县城的十里铺一带,是在近二三百年间,特别是铁路修到昌黎以后,形成一个范围较大而远近驰名的葡萄产区的。

葡萄圣地

从地名普查了解的情况看,十里铺一带的葡萄产区大约形成于清朝中期,是由在明朝时就建立的五里营、十里铺、张各庄等村发展到凤凰山一带的。颇有意趣的是,由于土壤、水质,特别是小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凤凰山一带出产的葡萄后来居上,在口感和品味上均比五里营、十里铺、张各庄等村出产的葡萄胜出一筹;其中数地处山间盆地,小气候异常明显的西山场和湾里、条子峪等村出产的葡萄品质最佳。其地,堪称是昌黎出产品味最佳的上乘葡萄的宝地。勤劳、质朴的西山场人定居西山场之后,世世代代不得不依靠显得比较狭迫的河岸阶地而居,被迫利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一切可见缝插针的地方栽植葡萄秧苗谋生,无形中在两山夹出的河谷构筑了一条长达五六华里的葡萄长廊。

葡萄路

西山场村民修筑的房屋和院落,是顺着一条略略可行车马的山路而建的,栽植葡萄的狭迫田园亦顺着通往河谷深处的山路而辟。这样,年深日久,山路奇妙无比地被两旁的民宅和田地植满的密密麻麻的用细窄条石架起的葡萄藤叶遮住,自然而然地形成一道长长的用葡萄秧架织就的翠绿天篷。那山路上面,浓荫铺盖,相互勾得亲密无间的枝藤蔓叶,垂下一穗紧挨一穗的姹紫嫣红的葡萄,密密匝匝的,清香扑鼻,几乎伸手可摘,开口可食,让穿行其下的人们深觉奇绝妙绝,美不胜收。而山路两旁的粗壮斑驳的葡萄藤根,不是深深扎在乱石滚滚的大沙河侧畔挤出的土窝窝里,就是植于山脚在岩石缝隙间勉强可以开垦成片的窄窄条田上,再有就是房前屋后的小小院落里了。显然,葡萄秧架有意无意地构成的是一条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葡萄路”。

优美景色

这一带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极利于葡萄等水果的糖份积累,再加上浇灌葡萄秧苗的用水均系溶解多种矿物质的山溪流泉,产出的玫瑰香等葡萄皮薄、汁多,口感甜美,在昌黎的葡萄产区是久负盛名的。只是,长年累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对自己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习以为常,从不以之为奇,也从未意识这里的奇特景观,就是中国北方难寻难觅的“葡萄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