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北京自然博物馆
首页  > 北京  > 东城   »  北京自然博物馆景点介绍

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 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曾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委会命名为“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多万件。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藏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2016年9月,北京自然博物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
北京自然博物馆
外文名称
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类    别
自然类博物馆
地    点
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竣工时间
1958年5月
开放时间
1959年1月
馆藏精品
大量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
所属城市
北京市东城区
所属国家
中国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水生生物馆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历史沿革

1951年3月,经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中央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了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文化部丁西林副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委员包括裴文中、郑作新、张春霖、胡先驌等人。1951年4月2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的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裴文中兼主任。由中央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文向全国征集标本和展品,并从全国各地抽调业务与行政干部。1955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馆舍建设批准立项,确定天桥南大街为馆址。原计划建设有三期工程,即陈列楼、标本楼和办公楼,并确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陈列厅8000平方米,首期工程拨款120万元。1956年10月,新馆在天桥南大街开工。1958年5月,新馆落成,由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题写馆名。至8月份完成了搬迁工作,随后古生物、动物、植物基本陈列布置就绪。1959年1月,新馆正式对外开放。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特种邮票1套2枚和首日封1枚。“大跃进”期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下放到北京市,隶属北京市文化局。196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命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任馆长。197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划归北京市科技局领导。1979年,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继任馆长。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1980年,创刊发行专业学术刊物《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大自然》科普杂志。1982年,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接任馆长。编辑出版大型图册《生物史图说》。198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生态研究室在北京大兴南海子建立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在麋鹿引进工作圆满结束后独立为成为新的科研机构。198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划归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1992年9月,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和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标本楼——“田家炳楼”——落成。2008年3月,入选北京市33座免费开放博物馆。2008年4月,入选北京市首批99家科普基地,被选为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大自然》编辑部为科普传媒基地。2008年5月,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7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7月1日,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建筑布局

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田家炳楼”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标本楼蕴藏着23万余件馆藏标本,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北京自然博物馆入口位于博物馆大门的南侧,出口位于博物馆大门的北侧方向,而主楼的正门则位于主楼的西侧,停车场位于博物馆主楼的西南方向。博物馆主楼一层有植物世界厅、恐龙公园厅、非洲厅。二层有古哺乳动物厅、古爬行动物厅等。

馆藏标本

韩氏长嘴鸟

韩氏长嘴鸟(Longirostriornis hani):吻部较长,前端有牙齿,前上颌骨长。下颌齿骨发育,前端向下弯曲,后部有小的下颌孔。叉骨突短,乌喙骨近端适度增宽,肩胛骨短而直。胸骨具明显分叉的后侧突,腓骨较短。

红翅薮鹛

Liocichlaphoenicea红翅薮鹛Crimson一wingedLiocichla红翅薮鹛体长20—24厘米,体重42—58克。头顶灰褐色。头侧红色。体羽主要为橄榄褐色。翅膀上有红色斑块。尾羽黑色,末端橙黄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腿、脚暗褐色。红翅薮鹛分布于不丹、尼泊尔、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和中国西南部等地。栖息于山地竹林、灌丛中。结群活动。以昆虫、植物种子、果实等为食。

脐根座属

脐根座属在分类上属于石松植物门封印木科。该属描述了一种具有非常特殊意义的根。这种根直接形成在茎干系统的基部,而且直接向水平方向辐射。这种水平辐射的范围相当大,伸至可以达到距离茎干基部15米的地方。根据这种器官属的描述,在很早的时候,石松植物的祖先或者原始类群,曾经具有非常庞大的根系,这种大型的根系能够支撑地面上较高的个体的正常生长。所以,经过科学预算认为,可能早期的石松植物的体型较大,有可能高度会超过10米。同时,这类植物具有的沿着水平方向辐射生长的根,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说明可能早期的石松植物还不能将跟刺入土壤中,也说明可能早期的环境条件较为潮湿,高大的植物不需要将根系深深植入土壤中,就能够从地表或近地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营养等。

马坝人头骨

马坝人头骨,1958年发现于广东曲江马坝乡狮子山。经铀系法测定其年代大约为12万年左右,化石特征显示为早期智人中较晚的类型。时代属于晚更新世的早期。

圣贤孔子鸟

孔子鸟(Confuciusornis):孔子鸟是在辽宁发现的中生代鸟类形态最原始的类型之一,在分类学中属于基干鸟类。口中牙齿已退化消失,角质喙出现,是至今世界上已知最早有角质喙的鸟类。此外,它的原始性还表现在前肢翅膀上的利爪相当发达,孔子鸟的飞行能力要比始祖鸟强,它的后肢已经能适应攀援树木。孔子鸟的尾椎已愈合为一根尾综骨。

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躯干较短,仅为后肢长的一半,尾比身体长;前肢第Ⅰ指短、单一胸骨平且大、耻骨强烈弯曲、胫骨拱曲等。除了发育着绒羽状羽毛外,在其前、后肢及尾后部还发育着非常长的扇形飞羽或尾羽。最不寻常之处是其后肢股骨、胫骨及骨上亦发育有很长的羽毛,其中骨上的最长且其外侧的亦呈不对称状,与前肢上的飞羽类似。

展厅介绍

植物世界厅

北京自然博物馆《植物世界》大型植物专题展览于2007年7月向公众推出。展览面积800余平方米,内容涵盖陆地植物演化、植物功能和现代植物景观三大主题,从史前灭绝的植物类群到今天多姿多彩的植物,从植物的微观结构到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宏观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植物的魅力。植物演化部分是以早期陆地植物起源为起点,以陆地植物演化过程为主线,整体复原已经灭绝的多种植物类型,展示了早期陆地植物刚刚开始登上陆地的景观,繁盛的蕨类植物景观,裸子植物景观和早期的被子植物景观,展示着史前植物的神奇之美。植物景观部分是以现代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背景画与前景植物相结合的手法,真实展现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六种典型植物景观:荒漠、典型草原、典型湿地、山地、热带雨林以及红树林植物景观。

恐龙公园厅

《恐龙公园》展厅,2013年重新启用,共有面积700余平方米。23条活灵活现的恐龙、两只翼龙以及一只和最早恐龙生活在一起的坚喙蜥构成了不同的组合,分别代表了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不同时期的恐龙世界的面貌。在《恐龙公园》中,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增加了恐龙发掘现场。观众可以看到恐龙化石挖掘时候的场面,看到恐龙化石还在岩石中的状况;另外,新《恐龙公园》中还有“热河生物群”和“恐龙时代海洋”两个幻象,展示恐龙世界中的海洋里面的庞然大物。

古哺乳动物厅

古哺乳动物厅共有面积700余平方米。展厅馆分别详细介绍了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哺乳动物是由拟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由于其特有的恒温优势以及中生代湿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哺乳动物得以复苏和大发展。
  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阶齿兽的复原图和骨骼标本,它是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同期最大的哺乳动物;可以欣赏到庞大的象类家族,包括赫赫有名的高4米长8米的黄河象和铲齿象。观众还可以欣赏到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标本,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

古爬行生物厅

古爬行动物厅向观众展示了生物界两亿多年前的景观,并以总鳍鱼、鱼石螈、蚓螈和异齿龙为代表,演示了脊椎动物从水域向陆地发展的复杂过程。大厅中央展示了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群,如中国人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

古脊椎动物厅

古无脊椎动物厅有面积八百平方米。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门类。硕大的鸮头贝矗立在展厅门口,象征着无脊椎动物的繁盛历史。展厅展示了一亿多年前地球上的繁荣景象,详尽讲述了古无脊椎动物兴盛衰亡的发展历史。大量热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辽宁西部的带毛恐龙化石都会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神奇的非洲

《神奇的非洲》展览以世界轮椅基金会创始人、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美国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的非洲珍贵动物标本为基础,还原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并结合中英文图板和各种新奇的现代化展示技术手段,准确、科学地将非洲大陆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观众面前,充分地展现了非洲大陆的神奇。展览采用360度环形全景画展示技术,地面地形与背景画的自然衔接展现无限透视的原野效果,配合开放式动物景观这一新颖的展示方法,向观众展示恢宏震撼的非洲原野。在西耳厅,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地球表面的陆地来了解各大洲的动物;通过古长颈鹿和现代长颈鹿两个标本的脖子的鲜明对比,了解长颈鹿脖子变长的秘密;狮子捕猎的场景让观众感受非洲原野的弱肉强食的生存大战。在马赛人的展厅里,观众可以瞭望马赛人的村庄,走进马赛人的茅草屋,感受马赛人的生活气息,近距离的与马赛人观望。足不出户,感受非洲。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相信观众会在这个展览里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的非洲。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986年,以北京自然博物馆生态研究室为基础,在大兴南海子建立的麋鹿研究生态实验中心引进英国的麋鹿种群成功,即现今的“麋鹿研究中心”。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自然博物馆每年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1992年—1997年中,北京自然博物馆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6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基金项目1个,有4名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977年和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对新疆天山托木尔峰的联合科学考查,陈绍煋研究馆员参与的《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高等植物区系调查》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甄朔南研究馆员等人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完成了对中国恐龙足迹的开创性研究;王绍芳研究馆员的《湘中晚石炭世底栖动物古生态及群落研究》分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李建军研究馆员的《南极费尔南德斯半岛鸟类足迹研究》论文收入了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论文集,该项目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黄劲松副研究馆员参与的“华北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98年科研三等奖;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完成了国家科委委托的“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和国外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项目,如与美国地球探索协会合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古生物考察,与美国新墨西哥洲自然博物馆合作的云南禄丰下侏罗纪似哺乳爬行动物研究以及杨思谅研究馆员与德国圣肯堡自然博物馆合作的蟹类研究;饶成刚研究馆员曾与美国学者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早期鸟类飞翔与攀握:来自中国下白垩统地区的新化石证据”的论文。199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与柳州白莲洞洞穴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人类与史前文化渊源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于1993年举办了“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作者还曾当选为国际第四纪地学大会的中方主席和世界鸟类学会秘书长。

出版读物

几十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先后出版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专著和科普读物,如甄溯南的《中国恐龙足迹研究》、蔡其侃的《北京鸟类志》、王鸿媛的《北京鱼类志》、刘思孔与他人合著的《中国蝶类志》及《中国鸟类食毛目的研究》等。馆内有关专家还直接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植物志》等专著的编纂工作。由馆内专家集体编写的科普图书《生物史图说》,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周国兴研究馆员的《人之由来》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读物;1996年关键研究馆员等撰写的大型科普读物《恐龙时代》一书,被出版社作为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科普作家唐锡阳的著作《环球绿色行》一书。甄塑南和周国兴研究馆员曾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业学术刊物《北京博物馆研究报告》创刊于1979年,已出版了60期,并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研究机构保持着资料交换关系。2005年2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改为《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共同主办。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科普期刊《大自然》杂志创刊于1979年,已发行出版了119期,199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

教育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门主要负责观众服务、展厅讲解及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活动。以展览、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形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提供有关自然科学知识,促进公众开展博物馆学习与休闲。除了展厅解说、实验乐翻天、科普小课堂等常设活动之外,节假日及寒暑假会特别策划推出特色讲解、夏令营、博物馆之夜、话剧演出等科教活动,同时还开展针对不同公众需求的科学大讲堂、社会大课堂等科学讲座,探索角常年开展特别设计的书吧、做做吧等活动,鼓励少年儿童动手动脑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科普教育部还为学校开展校外教育提供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包、学习单、教具箱等为辅助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到馆参观、科学素质培养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常设活动

实验乐翻天活动目的: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引导儿童在实验过程中认识、观察和学习基础的生物学小知识。该活动每1-2个月更换新主题。适合对象:5-10岁。活动时间:每周六日上午10:00—10:30。活动地点:探索角实验活动区。参加方式:活动当日在咨询台领取活动参与券,免费参与。科普小课堂活动目的:结合知识讲授、图片及标本展示、双向互动等传播手段,以灵活有趣的方式讲授有关古生物、动物、植物、人类等各个学科的有趣知识。适合对象:5-8岁年龄段的儿童。活动时间:每周六日中午12:00—13:00。活动地点:探索角教室。参加方式:活动当日免费入场,团体需提前预约。赛先生来了活动目的:专家型讲解赛先生(Mr.Science)利用展厅展示、标本等资源,结合馆藏标本、模型以及图片等其他手段设计讲解内容,让观众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或话题作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触摸、观察、与讲解人员言语肢体互动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对科学知识有更切身的了解和感知。每1-2个月更换新主题。适合对象:各年龄层观众。活动时间:每个月单数周周六10:30 14:00各一场。活动地点:展厅。参加方式:当日参观观众均可前往参加。

特色活动

博物馆之夜活动目的:以博物馆展厅为主要活动场地,综合利用展示空间、展览标本等资源设计的夜间博物馆活动形式,包括讲解、表演、动手活动、有奖竞猜、亲子互动等多种活动类型,体现博物馆错时开放的公众服务意识及全面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教育服务理念。适合对象:根据各年不同主题而定。活动时间:每年暑期晚间时段。活动地点:自然博物馆展览楼。参加方式:以公众报名预约方式组织开展。环球自然日活动目的: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协支持,北京校外教育协会与北京自然博物馆承办的“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要求参赛者根据某个主题在自然科学范畴内,从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角度自主选择方向,确定题目,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发现新视角,并结合艺术、科学、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对所选择的题目加以分析和研究,发挥创意,成果通过展览或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现,参与竞技。活动对象:北京地区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阶段的适龄学生。活动时间:每年3-12月。活动方式:通过师生结对的方式,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知识竞赛活动目的: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是北京学生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进一步培养中小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思想和人文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参加科学考察、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活动,积极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活动对象:北京市地区中小学校。决赛时间:每年12月下旬。活动方式:由各区县组织代表队参加。

社区活动

通过与协议社区建立服务关系,自然博物馆利用自身既有资源,为社区提供各种类型的活动及服务。社区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参观、科普实验、科普讲座、科普阅读等,并根据不同年龄群众特点设计符合其学习特征的活动内容。

学校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以学校作为服务对象开展的各种类型活动,包括展览、课程、讲座等入校服务,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馆校往来活动。旨在为学校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提供博物馆资源,以帮助各地区各区县少年儿童均享公共资源提高综合素质。

科学讲座

科学大讲堂自2009第一期讲座年始,科学大讲堂邀请各学科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的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资深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人士,就某一主题举办讲座。主题涉及自然科学以及各相关学科,还包括有关学科热点门类,并结合一段时期内社会热点话题。适合对象:主要面向全社会开放,个别场次依据其专业深度等特殊性。对参与对象有一定限制。活动时间:不定期安排,每年5-6场。活动地点:展楼内4D影院。参加方式:免费参加;网站发布消息,座席有限电话预约报名额满即止。社会大课堂北京自然博物馆拥有涉及动物、植物、古生物、分子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每位研究人员针对自己研究领域,结合馆内展览,确定讲座题目开展讲座活动。适合对象:面向全社会开放。活动时间:每周日下午。活动地点:展览楼内4D影院。参加方式:免费参加;网站发布课程公告,座席有限电话预约报名额满即止,学校等单位有要求可预约专场。

主要领导

馆长:孟庆金党总支书记:李健文副馆长:李健文左代辉党总支副书记:常莉
  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景成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9:00——17:00该馆全年对外开放,周一闭馆,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观众人数较多时将有调整,届时请关注网站通知公告。门票免费。2018年12月17日14点起,自然博物馆实行分时段预约参观制度。

参观内容

基本陈列:动物的奥秘、植物世界、恐龙公园、古哺乳动物、古爬行动物、动物之美、动物-人类的朋友 等 (注:基本陈列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常设展览,观众可免费参观)临时展览: 达尔文展 (注:该展览为免费展览,观众参观至少需提前一天预约)。3D影院有关恐龙的电影放映时间:周二至周五:上午:11:00; 下午:13:45, 15:00周六、日 :上午:10:30; 11:15 下午:13:40, 14:30 , 15:40期:周二至周五:上午:10:00; 11:00 下午:13:40; 14:30; 15:40周六、日 :上午:10:30; 11:15 下午:13:00; 13:40; 14:30; 15:40

预约办法

为保证观众安全和参观质量,社会公众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需提前预约免费门票。一、预约方式:1、电话预约:预约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2、网上预约:进入门票预约系统,根据系统的提示进行预约。二、预约规定:1 、至少需提前一天预约,不能预约当日参观门票。2 、预约次日至20日内门票,约满为限。3 、 观众预约须采用实名制,需登记预约人姓名、票数、参观日期、身份证号等信息,每人每次预约门票不得超过3张。4、团体参观预约时须登记单位名称、当天带队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参观日期、联系方式、参观人数等信息。三、免费门票领取办法:已成功预约的观众请在参观当日16:00前到领票处领取免费门票公众领票时需要向工作人员提供预约人姓名及预约号码,团体观众领票时需出示单位介绍信和领队有效证件,逾期未领票者视为预约作废。当日票须当日参观,过期作废。领票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

参观须知

一、北京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免费向公众开放。二、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馆)。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需要提前预约。四、酗酒者、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未成年儿童需由监护人陪伴。五、请自觉接受安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险品入馆。六、请自觉遵守参观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引导指挥。七、请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请勿丢弃杂物,请勿在馆内吸烟。八、如遇北京自然博物馆重大或临时性活动,请遵从北京自然博物馆馆应急安排。九、如遇相关变动,以北京自然博物馆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南大街 北京自然博物馆
  • 相关推荐